尚東洋 吳遠行
【摘 要】“河長制”政策是在嚴重的水污染形勢下進行的制度設計,我國現在已經全面建立了五級“河長制”,河湖保護機制已經開始良好運行。但是,河長制在落實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不足。文章基于河南L縣的非法采砂事件進行探究,采用田野調查的方法,多角度分析河長制的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和解決途徑,進行綜合性的思考與探究,希望推動河長制諸多問題的解決,為水生態修復提供創新性建議。
【關鍵詞】河長制;非法采砂;水治理;系統協調;監管
習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兩山論”是新時代的生態保護理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城市化的穩步推進,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水污染事件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在“兩山論”的理念下,“河長制”應運而生。河長制是為改善水環境污染而建立的制度。目前,全國已經普遍落實了河長制政策,建立了五級河湖保護體系,在促進“河長制”體系化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河南省L縣非法采砂事件的剖析入手,探究其中的現實邏輯,針對該方面提出創新性的建議,為保護水環境、水資源起到推動作用。
一、河長制的由來與發展歷程
2003年10月,因河流污染嚴重,長興縣下發文件,率先對城區河流試行河長制,由水利局、環衛處負責人擔任河長,對水系開展清淤、保潔等整治行動,水污染治理效果非常明顯。2004年,河長制經驗向鄉村延伸,由行政村干部擔任河長。2008年,在長興縣的縣、鎮、村三級河長制管理體系初步形成,同時由于河長制的推行,河流污染得到有效的改善,浙江的其他地區陸續開展河長制。2013年,浙江省出臺了《關于全面實施“河長制”進一步加強水環境治理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河長負責制,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框架。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情況認真貫徹落實。2018年6月,全國各地已全面建立河長制,打通了河長制“最后一公里”,實現了“河長”負責制,為河流有效的保護提供了制度前提。2018年河南貫徹落實“一河一策”方案,河湖治理工作成效顯著。
二、基于L縣非法采砂事件的探究
(一)非法采砂的起因
2018年10月,人民日報刊發關于L縣非法采砂事件的調查報道,官方批評河南L縣流域的沙河、蕩澤河借以對L縣進行清障疏浚、修復河床工程的名義進行非法采砂問題。水利部領導聞息后高度重視該惡性事件,要求相關部門迅速查處,從快從嚴處理,同時組建突發事件調查小組督臨現場進行調查。
經多方調查發現,L縣流域內的沙河、蕩澤河存在非法采砂的真實現狀。該河流作為保護性河流,進行清理淤積疏通河道,但是由于違反招標標準,相關企業資質不符合要求,施工存在諸多問題,采砂監管失控。在河道清淤過程中,非法牟利,過度采砂;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民眾多次反映無果,職能部門推諉扯皮;部門之間合作意識不強,主體責任意識缺乏。
在L縣的非法采砂事件中,我們可以發現在河長制的落實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困境。河長、采砂人、流域居民等主體間存在矛盾。暴利驅使鋌而走險,調查監管難度大;多頭管理權力分散,規劃不明管理難度大;行政處罰整治不到位,刑事立案難度大等這些是導致非法采砂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二)打擊非法采砂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非法采砂會導致河流流域的水質惡化及生態環境的破壞,這些破壞會很難修復,一旦破壞,將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可逆的影響。發放采砂不僅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也會影響流域內的居民。
1.污染水資源,導致水資源不足。我國水資源并不豐富,甚至一些地區水資源匱乏。水資源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非法采砂會導致水環境的惡化、影響水質,導致水資源不足。
2.大量采河砂,導致泄洪、防洪能力減弱。河流中沉積河砂有助于防洪。如果非法過度開采河砂,會導致河流的防洪、泄洪能力減弱。
3.破壞河床,影響生物多樣性。非法過度采砂,會敗壞河床的原始性,導致流域內的河床不復存在,影響魚類和其他物種的生存,破壞河床生態環境惡化,威脅當地流域的生物原始性,甚至會導致大量生物死亡和消失。
4.非法采砂,威脅居民安全。過度的采砂會改變周圍的地質環境,尤其會對河岸產生破壞,導致河岸崩塌,影響周圍居民的安全。
(三)解決非法采砂事件的具體措施
1.開展專項整治,遏制非法采砂及破壞。打擊非法采砂就是要避免九龍治水管理亂象的發生。通過組建專項整治小組,由“河長”擔任組長,聯合水利局、水務局、住建局、國土資源局等相關部門開展行動,及時對非法采砂行為進行從快從嚴處理,實現多部門系統協調,促使專項整治常態化、合法化,為河長制的落實創建良好有序的環境。
2.加強采砂監管,加重行政處罰力度。非法采砂盛行的重要原因就是暴利,當高利潤大于成本時,就會有人做出違法違規的行為。非法采砂處罰過低,違法成本小于采砂的利潤,所以非法采砂事件層出不窮。“樹立行業強監管”是一個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形成的詞,只有加強對非法采砂的監督,才能減少采砂事件。加強各個環節監督的同時,制定處罰規章,提高非法采砂的成本。
3.疏堵結合,人性化可持續。對非法采砂的處罰金進行清理河道,對沒收的采砂船合理運用。發揮媒體的宣傳作用,開展宣傳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河長制的內涵與作用,加強輿論的監督功能,營造良好的保護河湖的氛圍。政府部門組織相關職業部門對非法采砂人員進行職業培訓,促進其合法就業。同時,加強對已破壞河流的生態修復和對未破壞河流的防護等措施,恢復生態濕地原貌、開發生態觀光旅游業,實現人性化可持續發展。
4.加強部門系統協調,落實監管主體責任。非法采砂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出現“無人管”的結果。河長制推行“河長”負責制,但非法采砂牽扯諸多部門,如:水利局、水務局、國土資源局、環境保護部門等相關部門,部門之間沒有協調合作的意識,對采砂事件相互推諉扯皮、推卸責任,沒有一個部門主動聯合其他相關部門進行聯合整治。因此,有效遏制非法采砂的重要舉措之一需要相關部門的系統協調,加強聯合監管的責任意識。
三、非法采砂事件下河長制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配套機制不健全,主體責任不清晰
在河南省L縣非法采砂事件的督改中,發現機制不健全,導致多職能部門相互推脫責任。在進行河流河道治理時,容易產生責任不明確的現象。非法采砂涉及多個職能部門,部門之間相互推諉扯皮,導致河流管理過程中出現“無人認領”的惡性循環,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機會。在河長制的推行中,各地僅依據“一河一策、一河一長”,不能因地制宜的貫徹落實河長制,沒有建立于河長制相配套的河湖管理機制。
(二)監督體系不完善,處罰力度有待提高
自河長制推行以來,我國建立了省、市、縣、鄉、村等五級管理體系,一河一長制度全覆蓋,但是非法采砂事件屢次出現佐證監管體系存在問題。水利行業強監管,是河長制落實過程的重要落腳點,體現監管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是在地方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監督主體單一,監督力度不足。河長僅靠巡河進行監督,力度過小。此外,非法采砂的違法成本過低,不能很好的遏制非法采砂人員的行為,處罰力度有待加強。
(三)民眾反映途徑單一,參與河流保護積極性低
河流治理過程中,需要民眾的廣泛參與,齊頭并進。但是目前,民眾的反映途徑過于單一,渠道少,抑制了民眾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民眾的保護意識不強,導致“公地悲劇”出現。
(四)法律法規不健全,法律依據不足
針對非法采砂、水資源污染、河流破壞的行為應該依據法律處罰,僅依靠行政規章、條例并不能很好的進行預防或遏制違法行為。但是,雖然河長制已經全面啟動,我國在河長制方面立法不足,法律制度不完善或無明顯依據,為河湖保護產生不利因素。
四、解決河長制落實過程中的問題探究
(一)建立健全與河長制配套機制,劃清事權、明確主體責任
“河長制”推行中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配套機制,因地制宜地推行“一河一策”,建立“一河一檔”制度,明確獎懲機制和主體責任,劃清職能部門的權力,同時加強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在突發事件中,相互協調聯合行動。
(二)加強監督體系建設,提高違法犯罪的成本
非法采砂行為在加強監督的過程中是可以進行減少和遏制的,完善監管體系十分必要。通過加強監督,可以有效地降低該事件,維護流域的生態環境。應該加強對河長的監督考核機制,倒逼強化流域監督,實現河流監管長效機制的建立于完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違法犯罪成本可以有效地減少非法采砂與水資源污染。通過增加成本來降低負外部效應,遏制非法行為。
(三)加大生態環保宣傳力度,拓寬民眾反映渠道
河流的治理主體是政府,但不單單是政府。如果僅有政府去治理河流,效果可能并不明顯,且耗費時間、物資等成本巨大。在治理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公民生態環保意識的培訓,拓寬民眾反映渠道的多樣化,同時給予公民精神和物質獎勵,實現河流治理的多元化。
五、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河長制在落實的過程中存在問題,但我們應該因地制宜的解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推進河湖治理的現代化、程序化,建立健全相關的配套制度,實現河流監管的多元化、長效化,引導各職能部門協調推進、統籌兼顧,為保護“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不懈奮斗,穩步推進“兩山論”的總目標。
【參考文獻】
[1]董潔.生態文明視域下安慶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的若干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8(15):479-480.
[2]孟存.“河長制”所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23):116-117.
[3]景秀眉,郭雪莽.對浙江省“河長制”管理的思考[J].統計與管理,2017(11):120-121.
[4]王超,江博君.新沂河沭陽段采砂管理現狀及思考[J].治淮,2019(08):59-60.
[5]楊增青. 內河非法采砂船舶現狀分析及治理研究[N]. 人民長江報,2019-07-27(005).
[6]趙穎,邢昱,安國安.“河長制”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農家參謀,2018(05):212.
基金項目: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8年本科生創新項目“基于魯山縣非法采砂事件對河長制落實問題的探究”(項目基金號:2018XB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