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 張朝洪
【摘 要】改革開放40年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能源的需耗量極大,采礦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采礦業的發展給礦區帶來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及土地系統破壞。本文通過對安徽省的基本情況和礦區破壞情況及其土地復墾現狀進行分析,對安徽省礦區的礦區有效的生態治理進行淺析。
【關鍵詞】安徽省;礦區生態破壞;土地復墾;治理措施
1、安徽省基本情況
1.1安徽省區位介紹
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位于中國大陸東部,屬于華東地區,介于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地跨長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過,與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山東、河南接壤,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轄境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組成,境內湖泊星羅棋布,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
1.2安徽省資源介紹
安徽省不僅是農業大省,而且它的成礦地質條件得天獨厚,在漫長的地質歲月中生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據統計建國后四十多年來安徽省省累計發現各類礦產96種,礦產地2000多處,已探明工業儲量的礦產有67種,礦區711處。其中以煤、鐵、銅、硫鐵礦、水泥用灰巖和明礬石的探明儲量居多,除煤的保有儲量居全國第7處,其中5種礦產的保有儲量均居全國前5位,是安徽省的優勢礦產。現如今十九大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提醒著社會,在經濟騰飛發展的同時,仍要兼顧生態環境。而礦區開采所遺留下的生態環境問題和礦區的生態恢復是亟待解決問題。
2、安徽省礦區生態破壞情況介紹
2.1礦區利用產生的地面塌陷
近年來,安徽省由于礦區的開采,礦區周圍的地面塌陷面積不斷地擴大。安徽省的地面塌陷主要包括巖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巖溶塌陷主要是由于可溶巖中存在的巖溶洞隙而產生的。安徽省礦區的巖溶塌陷主要是疏干排水而引起的,主要分布在銅陵、淮南、安慶等地。采空塌陷指煤礦及金屬礦山的地下采空區頂板易落塌陷。
2.2礦區地表植被被破壞,加劇水土流失
礦區的開采對地表的植被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露天開采,破壞了地表植被和坡面的山體,裸露和松動的土壤、巖屑極其容易遭受到侵蝕。安徽省的采礦比較集中在沿江區域,礦石的開采會使坡面土層和巖體松動,再加上礦產開發中地表植被減少,使得安徽省礦區附近的土地水土流失情況嚴重。
3、礦區生態破壞帶來的危害
(1)對生態和地質環境的影響。礦產資源的開發必然對礦山及其經濟區的生態和地質環境產生影響。露天開采必然會破壞礦山周圍的地貌景觀、邊坡平衡、水資源平衡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大氣、水體和土壤污染等這些“后遺癥”不僅損害土地資源,使得農業用地減少,土地的生產力下降,降低了土地的農業經濟效益而且嚴重危害著居住在礦區附近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地下開采可能引起地面塌陷,對塌陷區的基礎設施安全構成威脅。
(2)對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礦產資源的開發必然要占據大量土地資源,需要一些居民遷移和房屋搬遷,因此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和安置,對礦山周圍的社會經濟環境產生影響。
4、安徽省礦區土地復墾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安徽省優越的成礦地質條件,使得其礦產資源豐富。2018年初,安徽省統計局初步核算,2017年全年全省生產總值2751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3486.6億元,增長8.6%,采礦業的增加了0.5%。
4.1在采礦過程中,安徽省政府注重礦區土地的復墾與生態重建,但是由于經濟條件的約束,只有部分地區的礦區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進行土地的復墾和生態重建。安徽省礦區現在采取的復墾措施主要是林草種植、土地平整、挖深摯淺、固體廢棄物回填等土地復墾模式類型。
4.2安徽省礦區土地復墾存在的問題:
(1)礦區土地復墾技術簡單化
我國現在很多省市礦區的土地復墾科學技術落后,導致礦區的土地復墾,生態環境重建沒有得到有效的進展。礦區的土地復墾需要很多懂先進技術的優秀人才,一起共同投入到礦區土地復墾這項工作中,來從根本上解決礦區問題。
(2)礦區土地復墾資金不足,意識薄弱。
在《土地復墾規定》文獻中明文規定“誰破壞,誰復墾”。礦區的土地復墾工序復雜,不僅需要有完備的科學技術措施還需要懂技術的優秀人才,這導致礦區土地復墾這項工作的成本變高,很多企業只顧當前利益,不管礦區的生態環境,對于礦區的土地復墾和生態重建這項工作敷衍了事。
5.安徽省礦區土地復墾對應建議
安徽省雖然礦產富饒,但長久以來的礦產開發不僅破壞了礦區的生態環境,而且也造成了土地資源大量浪費,為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減少土地資源浪費,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對安徽省礦區土地復墾提出對應建議。
5.1加大對安徽省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的技術與人才投入。
對于礦區塌陷區要根據塌陷程度以及塌陷區的具體方位因地制宜地進行土地復墾。如:對于塌陷深度淺的礦區塌陷區進行土地平整;對于塌陷深度深的地區且水資源充足的區域進行圍塘養殖。因礦產開采導致的巖體松動可以用開采中的巖石做防護工程。地表植被、土壤退化可以采用土壤重構工藝和植被重建工藝對植被和土壤進行修復等。
5.2制定更加完善的措施,加大企業對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的意識。
礦區的土地復墾工作需要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針對企業對礦區的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意識不強,草草了事的行為,政府應該制定獎懲制度,成立監察部定期檢查企業開采動向,加大對企業的監督力度,對不履行其義務的企業進行警告。
6、結語
我國的礦區生態環境情況嚴峻,為防止土地資源的浪費,提高礦區土地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實現資源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我們不斷完善對礦區的土地復墾和生態重建的治理措施。
【參考文獻】
[1]王曉輝, 謝賢政 ,潘成榮 ,安徽省礦區生態破壞現狀及生態恢復與建設[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6,(6)
[2]安徽省礦產資源簡介(百度文庫)
[3]張晨,朱芹,安徽省產業結構發展現狀分析與升級建議,財金界(學術版),2016,(22)
作者簡介:黃彬,重慶豐都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土地復墾,重慶工商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張朝洪,四川瀘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土地復墾,重慶工商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