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波
【摘 要】近些年,社會工作在幫助弱勢群體方面取得長足發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社會工作專業有鮮明的價值觀念,專業的的介入方法,是一門助人自助的職業。本文通過對章子欣案件悲劇的思考從社會工作角度去探析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路徑措施,提出社會工作介入保護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的幾點思考:“提高兩方安全意識+建立一支探訪隊伍+建立一個日間照料中心”。倡導社工站與兒童家庭一起共同建立保護農村留守兒童的的第一道防線,努力讓被留守的孩子不再被傷痛。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工作
2019年7月淳安9歲女孩章子欣案件一直位居熱搜,從最初對小女孩命運的擔心到最終悲劇的發生,社會留下的不僅僅是惋惜,還有深深的自責。誠然我們對留守兒童做了很多關愛行動,然而這次事件的發生,再度呼喚著關愛留守兒童的意識還需提高。2019年5月28日上午《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政策報告2019》在北京發布“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697萬名農村留守兒童,較2016年減少205萬人,96%的農村留守兒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隔代照料”。留守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關愛留守兒童,是全社會的責任。要堅持家庭盡責、政府主導、全名關愛、標本兼治的基本原則。實現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體系建立的總目標。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父母角色缺位,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專業方法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彌補家庭教育的缺位、強化家庭教育的社會功能,夯實保護農村留守兒童的第一道防線。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中的社會階段性問題,是我國城鄉發展不均衡、公共服務不均等、社會保障不完善等問題的深刻反映。近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對促進廣大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起到了積極作用。2019年5月28日《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政策報告2019》在北京發布,該文件指明,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697萬名農村留守兒童,較2016年減少205萬人。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的減少,可看出在該領域我國政府及社會所做的努力,但從章子欣案件可以看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突出表現在家庭監護缺乏監督指導、關愛服務體系不完善、救助保護機制不健全等方面,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機制化建設亟待加強。
二、社會工作可介入留守兒童服務的途徑
(一)提高“兩方”安全意識
1、提高照料者的安全隱患意識
章子欣是一名典型的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遠在遠方工廠打工,章子欣由伺弄果園的祖父母照料。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時間離家在外,家庭教育缺失,父母角色通常由負責照料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扮演。據民政部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隔代監護的占89.3%i,年紀較大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由于文化、貧困、經歷等因素導致思維意識在某些方面不能面面俱到,對于一些潛在的安全危機往往意識不到。如章子欣祖父母親信他人,讓兩位租客帶走了她,而當祖父母告訴村民,子欣要跟隨兩位租客去上海參加別人婚禮,村民告知祖父母有拐賣兒童危險時,祖父母也表現的很隨意,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在子欣離家的第5天,她的祖母去了派出所,第一次就她的失蹤報了警。一切的不幸集中于這個小女孩身上,老一輩的祖父母對于社會的認知也許就停留在相比于城市比較安全的農村社區,事件發生的源頭由于照料人祖父母的安全認知度不高,安全危機意識不強。社工應扮演教育者角色通過開展“安全教育”系列小組逐步加強照料者的安全意識。
2、提高父母的安全教育重視
在遠方工廠打工的章子欣母親,以及在更遠方打工的章子欣的父親,據那位母親回憶,她們已經有4年未見了,母女倆最后一次通電話,距今也已超過了3年。在互聯網,移動通訊如此發達的今天,人與人之間密切的聯絡著,然而子欣仍處于信號的盲區。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多由于家庭生活窘迫,不得不長期奔赴外地打工,為家庭提供經濟支柱,面對長期分離異地的現狀,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教溝通十足重要,尤其是安全教育方面。首先,留守兒童由于年齡偏小安全意識低,社工可以通過電訪或利用父母返鄉期間與其父母溝通,加強父母在留守小孩安全教育方面的重視度。具體可以通過與父母分享一些安全教育技巧及主題,如通過案例型教育告訴小孩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物,在家里要聽祖父母的話,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等。其次,社工對于父母的安全教育工作要定期提醒與監督,保障父母安全教育工作的持續性與有效性。
(二)建立入戶探訪農村留守兒童專業隊伍
在章子欣案件中,嫌疑人夫婦很早就住到了當地的一家酒店,又通過日常買賣和閑談與女孩祖父母成為“熟人”,所以,誰能排除這場悲劇沒有預謀性呢?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狀況信息需要隨時被掌握,當地社工站應組織培育形成由“社工+志愿者”組成的專業義工探訪隊伍,安全問題責任到具體的探訪分隊,按隊定戶,一支探訪小分隊指定幾戶留守兒童家庭,定期入戶探訪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及安全問題,在探訪過程中對于搜集到的一些緊急重大安全問題,探訪負責任人通過入戶探訪表記錄在冊且及時告知負責社工,社工通過一對一教育訪談形式解決該安全隱患。對于一些緊急度較低的共性安全問題,社工可以開展安全教育及安全知識普類教育小組。
(三)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日間照料服務中心
1、開通農村留守兒童緊急求助熱線
社工通過開通24小時留守兒童緊急求助熱線,及時掌握處于危險狀態的留守兒童情況,及時給予照料人一些指導意見,或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在危機情況下聯系警察等其他機制等,避免或減小安全危機帶來的危害,妥善處理安全問題。
2、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日間照料中心
社工站扮演農村留守兒童照料人的協助者,在照料人外出時可以將留守兒童托管在社工站,避免留守兒童被鎖在家中容易發生危險問題。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絕大多數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督促缺少學習主動性,加之農村留守兒童照料人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輔導課業也成為照料人的壓力,社會工作者可以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課業輔導,幫助照料人解決課業輔導難題。
注釋:
i 劉榮華.論當前農村留守兒童隔輩監護存在的問題[J].現代交際,2016(21):76.
【參考文獻】
[1] 牛力.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8(23):33.
[2] 梁立憲.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對策[J].學周刊,2019(24):54.
[3] 王定偉.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監護能力探討[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9(04):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