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商業運作時,商業公司在公司內部與市場之中普遍存在經常性的物資調配情況。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公司的資產成本資本運營兩方面都有著極大影響力的存貨管理能力。同時也決定著公司未來的成長及盈利情況。可是目前的實際情況中,存貨管理不規范的情況在廣大商業公司中普遍存在,公司在進行存貨管控的過程中,往往不結合實際情況,制作表面文章,相應的管控體系和信息軟件不齊備,管控個流程的高效性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得到切實有效的發揮,這些均對公司的發展產生極大制約。
【關鍵詞】存貨管理;經濟訂貨批量;聯合庫存管理
一、庫存的概念
庫存是指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準備出售的產品或商品,或仍然處于生產過程中的產品,或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將要小號的材料、物料等,它是公司營業運行資本的首要組成部分,并且還是流動性不高的流動資產。
二、庫存管理的目標
(一)存貨的作用
1.避免銷售情況的大幅波動
企業為了避免產品集中銷售所帶來的存貨不足,保證用戶能夠及時購買到企業的商品,往往會對某些產品進行一定量的儲備。特別對于推動式生產企業,由于對產品需求的不可控,企業必須儲備更多產品存貨。
2.滿足產品制造的連續性
在普遍情況下企業會在接到用戶需求后制造產品,或根據預估的銷售情況指導生產計劃。為了保證生產計劃能夠順利執行,企業往往會根據計劃來采購生產所需的物資,而上有的供應商需要一些時間來進行物資的供應。企業對改貨周期預判失誤或供應商無法準時交付物資時,都會使企業的生產情況產生較大波動,同時也干擾了后續的商品銷售。所以企業為了避免這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往往會儲備一定的材料貨物。
3.減少企業物流開支,存儲貨物以備隨時出售
企業為了盡可能節省在物流上的花銷,尤其是針對頻繁的發貨訂貨這類的總量小卻需求頻繁的情況,往往會根據科學的時間周期進行相應的物品采購。另一方面,企業會根據價格走勢進行經營,在價格較低時進行大批量的采購和制造,等價格上升之后進行銷售,賺取其中的利潤。
4.使流動資產均勻分布
在以制造為導向的企業中,對存貨管理尤為關鍵的因素即為流動資產,所以在均衡流動資產的使用時,存貨管控發揮著核心的功效。
(二)庫存的弊端
1.占用資金
大量的庫存會給企業帶來大量的庫存開支,因此會影響企業的資金運轉情況,現余不足對企業的經營非常不利。
2.增加開支風險
物品在倉庫存放時難免會遇到產品因各種不可控因素導致的產品這就。如果庫存過剩,而同時期銷售情況不理想時,庫存產品的價值波動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
3.掩蓋企業的管理問題
庫存能夠對制造和采購寄銷售之間的關系進行動態調控,然而相應的,企業在采購、生產和銷售環節的種種管理問題卻得不到直觀的體現,企業也就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提升。
三、庫存管理模式
(一)傳統的庫存管理模式
1.經濟訂貨批量。將購買商品的開支與庫房存儲的開支進行科學的分布,由此得出滿足企業存貨開支最小化的采購數量。
2.定量訂貨。首先定義采購點與采購批量,并對庫存進行監控,當庫存水平降低到采購點時,就進行采購決策,而此時的采購數量即為經濟訂貨批量。
3.定期訂貨。根據設置的采購周期來開展采購操作,達到對倉庫捕獲的目的。
(三)現代的庫存管理模式
1.零庫存管理模式。零庫存是在存貨管理中理想化的一個狀態,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零庫存并不能刻板的理解為企業不存在存貨。零庫存是企業的存貨在購買、入庫、存儲、出售、出庫的一些經營環節中,時刻處于流轉的狀態,而不是庫存水平時刻為零,而是通過整體資源的最優化進行保持庫存水平始終呈現盡可能低的水平。
2.供應商管理庫存模式。指供應商等上游企業基于對下游企業的相關經營和庫存管理信息,進行的對下游企業的庫存管理方法。
3.聯合庫存管理模式。該模式通過對供應商存貨管控理論的延仲,建立了供貨公司與銷售公司之間一同均擔相義職責義務的巧貨管控方式。
4.協同式供應鏈管理。該模式的初衷為供應鏈前后端企業必須具有一致的合作方向,方可促使二者經濟利益最大化。為了確保二者未來的經營和發展向好的方向邁進,兩者間的互信是非常重要的,兩者之間必須持續不斷的進行交流和共享,在此基礎之上共同調整自身的經營思路,以適應兩者間的合作。
四、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
1.庫存管理在采購環節存在問題。存貨采購計劃制定不科學、采購員職責履行不到位采購員與供應商之間聯系不緊密。
2.庫存在存儲環節存在問題。存貨水平居高不下,庫存無法快速流通,存貨周轉率低。
3.庫存在銷售環節存在問題。銷售部與客戶之間的良好溝通不夠充分,沒有實時把我客戶需求,因此后續的銷售計劃制定缺乏科學依據。
(二)庫存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庫存管理思路不清。大多數公司采用非動態的方式管控庫存,核心關注點集中在庫房內產品的出入庫兩,缺乏對產品存貨全周期靈活調控,對訂貨計劃和存貨量缺乏科學合理的管控手段。
2.庫存管理方法不完善。許多公司在實際的庫存管理中,沒有明確的庫存管理方法,庫存管理欠缺指導性。
3.庫存管理技術有待提高。對于國內的尤其是中小企業,大大部分沒有引入庫存管理系統,或者引用的庫存管理系統不適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而導致庫存管理效果無法達到預期,從而影響整個企業的績效。
(三)針對庫存管理問題的應對對策
1.完善庫存管理制度。通過制度引導規范,明確工作鏈條中各個環節的責任和工作內容,降低工作中食物的發生,即便發生食物,也可以根據制度的內容瀝青問題的責任歸屬,提高處理問題的效率。
2.提高庫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庫存管理系統輔助企業工作人員對企業現有的庫存進行有效的管理,同時對未來客戶的需求進行預測,通過精準的庫存信息,降低庫存成本與風險,進而盡可能大的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3.開展庫存管理人員培訓。企業庫存管理效率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相關環節操作者的總體水平。庫存管理的訂貨、庫存、銷售、會計等各個環節涉及的操作者眾多,針對他們應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訓練,從而提升日常存貨有關工作關鍵性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胡雨亭.庫存的弊端與實現零庫存的方法[J].湖北社會科學,2011(03):87-89.
[2]燕汝貞,李冉,高偉,吳栩.供應鏈融資結構視角下的零售商訂購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9,27(08):162-171.
作者簡介:武文肖(1994—),女,漢族,河南信陽人,單位: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