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對3-6歲幼兒語言發展有重要影響,從事普通話教學的高校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去改進普通話課程教學。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語音情況,有針對性地訓練,提高他們聽音辨音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促進普通話教學水平的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普通話教學;措施
對于師范專業的學生來說,“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畢業后面臨著3-6歲的幼兒,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對語言發展關鍵期的幼兒影響重要,所以提高普通話教學質量是高校普通話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前,我國大力推廣與普及普通話,國家早在2001年就頒布了通用文字法,各高校也紛紛開設了普通話課程。從濰坊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普通話教學來看,經過多年努力,普通話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改進。
一、普通話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作用
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教師普通話水平對處于語言敏感期幼兒的語言發展影響至關重要,根據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和長期的教育實踐證明,學齡前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最為關鍵的時期。語言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之一,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在語言方面規定了相關的內容與要求:
1.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
2.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4.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5.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
6.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7.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并學說普通話。少數民族地區還應幫助幼兒學習本民族語言。
由上可見,語言教育對幼兒語言發展的要求,同時也要求幼兒教師的普通話要標準流利,能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幼兒在接觸優秀文學作品是以聽賞的方式接受,這更要求幼兒教師還要掌握朗讀的技巧,要經過系統的訓練,能利用語言對文學作品進行再創造,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文學作品的魅力,為以后的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學前教育專業普通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面向全國招生,方言區分布廣,普通話水平存在差異
我院學前教育本科面向全國招生,學生方言區范圍廣,同班級中語音面貌差別也很大。經過一學期的普通話學習后,學生要進行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通過考試來看,一個班級內有的同學測試水平能達到一級乙等水平,大部分同學能達到二級甲等,少數同學達到二級乙等,極個別同學等級不達標。眾所周知,語言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普通話水平也跟他們在以前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中講普通話的氛圍相關,經過學習他們聽音辨音能力有所提升,但要在短時間內改變二十年的發音習慣幾乎是不可能的,這需要一個不斷持續的過程。
(二)授課班級人數多,水平良莠不齊,課上訓練時間短
根據近幾年本科班招生情況來看,一個班級的學生數在30-40之間,普通話課程未能進行小班化教學,在講授和訓練語音知識時,一節課不可能每個學生都進行語音展示,班級人數過多就會導致老師難以有針對性的對不同口語水平的學生進行面面俱到的指導。
(三)學生對普通話的重視程度維持時間較短
國家對高校師范專業的學生普通話水平作了一些硬性規定,要求中文師范專業和英語師范專業的學生必須達到普通話二級甲等,其他師范專業要求通過二級乙等,學生在報考教師資格證考試時,普通話等級必須達標。學生在普通話課堂上以及普通話水平測試之前,對普通話學習的重視程度較高,普通話考試之后,特別是拿到理想的普通話等級后,學生對自己的語音要求有所降低,不能持之以恒地繼續進行普通話語音的糾音和提升。
(四)方音重的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有待提高
普通話課堂教學在教師講授完理論知識,給學生示范后需要學生進一步練習。課堂上,方音重的同學在訓練時,常因方言音短時間難以糾正引發聽覺上的笑話,導致個別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欠缺,沒有認識到普通話語音的提高需要多讀多聽多練,是一個長久的持續過程。
(五)課程評價體系還需進步完善
考核評估是為了更好地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目前普通話課程的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有的高校把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成績作為這門課程的唯一評價標準,這樣做相對來說是不科學的,具有片面性。在普通話考試時一般進行口試,不進行筆試,這樣也能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注重理論學習,不能有效地利用理論來指導發音。
三、學前教育專業普通話教學改進措施
(一)實施分組教學,建議小班化教學
學前教育本科生生源來自全國各地,普通話水平參差不齊,筆者認為可以根據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來分組,可以形成幫扶小組,共同進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建議小班化教學,能更好地針對學生的語音情況進行相關指導。
(二)充分利用課上與課外時間,提高學生對普通話學習的重視程度
師范專業的學生要提高對普通話學習的重視程度,要認識到普通話的重要性,在普通話考試之后,仍然要堅持練習,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普通話水平的高低也跟學生的教師資格證報名、面試息息相關。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外鼓勵學生開展并參加跟語言相關的活動,比如詩歌朗誦、演講、、辯論賽、兒童故事表演、兒童劇表演等,多方面多層次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進步,鼓勵學生通過網課或是慕課等形式來進一步學習普通話。
(三)鼓勵和激發方音重的學生學習主動性
針對部分方音重,語音訓練時引發笑話的同學,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這個問題,語音問題的缺陷在于從小生活的語言環境,想要改變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根據他們容易讀錯的方言音,筆者鼓勵學生利用課間休息或是通過微信等方式有針對性地訓練并讀給筆者聽,對有進步的同學及時表揚鼓勵,同時讓他們在宿舍中形成互幫小組,讓語音面貌好的同學幫助方音重的同學,通過這些方式來激發方音重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
目前來看普通話考試的形式比較單一,主要以口試為主,筆者建議平日成績、筆試和口試三者結合,具體來看:平日成績占30%,筆試成績占20%、口試成績占50%。平日成績主要包括課前圍繞某個主題的展示,以及課堂表現。筆試成績可以通過考試的形式進行,題型可以由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和簡答題構成。口試形式可以豐富一些,如朗讀文章、兒童故事講演等。筆者認為這種評價體系能更全面地評價學生普通話運用的實際能力,它對促進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有積極作用,對提高普通話教學水平也有一定的幫助。
所以說普通話教學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必備的課程之一,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提高教師的普通話教學效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只要師生齊心協力,持之以恒,相信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
[2]熊萍.普通話等級機測背景下“普通話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優化[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5.
[3]梁海艷.普通話水平測試給普通話教學的啟示 [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 , 2010 .
[4]馮麗.高校師范專業普通話教學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
作者簡介:連華,女,漢族,職稱:講師,畢業專業:漢語言文學,畢業院校:曲阜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普通話教學、幼兒文學,工作單位:濰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