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外語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和內(nèi)容。英語又是國際通用語言之一,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國家長在下一代的英語教育上也有更高的追求。英語學習的起始年齡也逐漸降低,甚至從胎教、嬰兒時期就開始進行英語語言氛圍的熏陶。但是很多家長也會擔心過早的英語教育會對孩子母語習得會有影響,本文將對幼兒英語教育對母語習得的影響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guān)鍵詞】幼兒英語;母語習得;教育影響
中國傳統(tǒng)的英語教育都是從ABC、單詞、語法學起,是在建立起完善的母語體系之后付出努力,重新建立新的語言認知和體系的外語學習,而幼兒英語的學習就像是學習母語一樣,主要通過建立英文氛圍,以聆聽和互動的方式完成外語的習得。
有一場著名的TED演講來自于華盛頓大學的帕特里夏·庫爾,她在早期語言和大腦發(fā)展方面的研究獲得國際認可。她利用腦磁圖顯示機器通過科學的方式證明7歲以前是嬰幼兒童語言學習的關(guān)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具有令人驚嘆的語言天賦,他們完全有能力同實習的兩種語言。而一歲以下的嬰兒會統(tǒng)計自己聽到的語言數(shù)據(jù),并對其日后的語言發(fā)展有直接影響。
這樣就又有人擔心英語和母語同時習得會不會讓孩子大腦在語言處理上產(chǎn)生混亂的情況呢?大家可不要小看孩子的大腦哦。佛羅里達州大西洋大學有一項研究表明,以英語為母語的孩子從小學習西班牙語的2至3歲小朋友,他們的兩種語言是同時發(fā)展的,并不會彼此產(chǎn)生干擾。并且,母語技能的較大進步會使外語的技能變?nèi)酰峭庹Z的學習并不會使母語的能力變?nèi)酢?/p>
幼兒時期的孩子對語言差異的捕捉能力非常強,他們能很容易的分辨出媽媽的聲音和語氣的好壞,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不同的語言對于孩子而言僅僅是不同的講話方式,其實中文和英語對孩子來講就好比是普通話和方言。有一些家庭里,孩子在跟爺爺奶奶生活一段時間后會習得方言,可以同時和父母聊天講普通話,和奶奶說話則用方言。
通過許多科學研究我們可以得知,由于幼兒語言習得的獨特方式和獨立發(fā)展,都不會產(chǎn)生外語學習從而破壞母語的情況。孩子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咿呀學語,不僅是在學習語言,而是在學習思維。其實在他們不會說話的時候,他們就已經(jīng)開始認真聆聽我們講話,并在此過程中也已經(jīng)對世界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解和分析判斷的能力。
在進行雙語教育之后,有的孩子會在交流中不時冒出一個單詞或一句英語,這也屬于正常現(xiàn)象。一般在此情況下是因為孩子覺得這個單詞能夠更加準確、貼切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行為甚至會被認為是孩子對兩種語言的熟練掌握,能夠針對不同雙語掌握情況的交流對象進行對對話中雙語混搭程度的調(diào)整。
大腦研究表明,兒童在七歲之前學習英語,大腦中漢語和英語漢語皮層重疊,可產(chǎn)生英語思維,使英語也能達到母語水平,相對成人學習英語更加有優(yōu)勢。幼兒階段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機,而且早期英語啟蒙對孩子大腦的多種認知能力都促進作用。
成年人學習外語時總會不經(jīng)意的用自己的母語體系作為參考,容易受到母語的干擾,不利于第二語言系統(tǒng)的建立,相對而言,幼兒還未完全習得母語體系,所以在英語學習中受到的抑制影響會小很多。他們他們尚未形成語言自尊,不會因為發(fā)音和語法的不標準而羞于開口說話,也不會覺得說錯會有損顏面。在對母語和外語區(qū)分不太明確的情況下可以更靈活的運用一切學習到的語言。
幼兒英語教育不僅對孩子的語言能力大有益處,從智商、情商、專注力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都會對孩子的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早期進行雙語教育的孩子在語義認知比單語兒童提早2-3年,能很好掌握兩種不同語言,會將語言當做符號能夠系統(tǒng)的學習某語言的結(jié)果和語法特征。這種元語言能力對后期其它語種的掌握非常有益。
雙語兒童在交流中能更好的提煉關(guān)鍵信息,更能性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認知靈活性更強,思維更敏捷,有助于孩子處理和解決復雜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外語學習,可以擴大兒童的視野,接觸到多元的文化,有利于形成包容開放的心態(tài)和更加立體的價值觀,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觀察這個復雜多變的世界。
零到三歲的孩子對母語的掌握還沒形成穩(wěn)固的基礎,此階段的英語教育適合做適當?shù)挠⒄Z啟蒙教育,比如聽英文歌曲或看英文動畫,家長或老師讓寶寶接觸簡單的英語環(huán)境,培養(yǎng)起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就可以了。這樣做對孩子的母語學習沒有影響,甚至能適當?shù)貛椭鷮殞氃谟⒄Z和母語之間建立聯(lián)系。3歲左右就可以開始英語的學習,是指寶寶可以開始進行認讀單詞、理解英語詞句的含義等學習。
而且世界的語言是相通的,雖然各國語言文化底蘊不同,但有語法、修辭方面甚至對世界的認知都有相通之處,也有相對一致的地方。近年來中西方多元文化交流中,中英文的交融也已經(jīng)隨處可見,比如英文在中文中的應用:fans(粉絲),copy(拷貝),被寫進英文的中文:功夫(kongfu),太極(Tai-chi),荔枝(liche)等等。在幼兒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語言的認知能力也逐步加強,這對母語的發(fā)展也是一種促進作用。無論以后學習何種文化背景的語言,也都能夠快速的掌握。
科學的選擇在合適的時間對幼兒進行正確的英語啟蒙方式和教育方法,不僅會對孩子的母語掌握有積極的作用,還能夠促進語言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擴寬孩子的文化視野,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創(chuàng)造力、邏輯思維等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家長要重視孩子幼兒時期的英語教育,把握黃金發(fā)展階段。
【參考文獻】
[1]汪德華.英漢思維方式對其語言、文字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3).
[2]郭銘華.輪沐浴在外語課上的作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4).
作者簡介:余茜(1978—),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單位:南寧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現(xiàn)有職稱:講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