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培(保定職業技術學院)
市場經濟下,大學生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不再局限于國內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影響,更加喜歡西方自由開放的思維方式,由此以往,當代大學生更加強調個人本位,重視個人利益的實現。具體來說:在學習上,對比熱愛學術、苦心鉆研的嚴謹態度,當代大學生更表現為急于求成,應付了事;在入黨動機上,對比共產主義堅定的理想信念,當代大學生更傾向于將入黨作為就業的政治籌碼;在職業選擇上,對比新中國成立初期青年上山下鄉的奉獻精神,當代大學生更愿意以拓寬視野、提高生活質量為由選擇在發達城市就業;在婚姻觀念上,對比愛如深海、情比金堅的愛情觀,當代大學生更傾向于向現實妥協。正義、道義、情義等在功利面前似乎稍遜一籌。所以高校在教育活動中,必須把思想政治的生命化與思想政治生活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立足;喚醒學生的良知;激發學生的斗志和激情;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向往。
在哲學、生物學等諸多學科中都已經對生命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本文立足于思想政治課的視角,對生命與生活的關系進行研究,一般情況下,要抓住以下三個觀點:第一,生命對于生活的意義;第二,生活對生命的重要價值;第三,生命和生活交織融合在一起的新鮮感。
生命就是生活的前提也是生活的存在形式,判斷是否是生命的標準就是自我選擇、變異、新陳代謝等。無論對于人類,還是對于動物,都是如此。但是,人生活在社會上,可以體驗生命帶來的喜怒哀樂,體驗生活帶來的酸甜苦辣,也可以盡情地享受生活和生命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悲傷;而動物則不然,它們沒有任何選擇權,它們的生活也使沒有意義可言的。所以,西方的生命哲學超越了生物學對于生命的理解,更加重視生命的意義。總而言之,如果生活與生命脫離開來,那么就像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徒留虛幻的想象。因此,思想政治課程作為培養人思想的主要工具,能否提高人的覺悟和情操,關鍵因素就是要關注人的生命。
在馬克思主義中認為,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生存的環境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的生命活動無非就是它們的一種本能,它們在特定的環境中生活,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續。但是人類不同,人類的生命與動物的生命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人的生命是一種形態,人們會把自己的生命和自然分割開來,所以,人的意識決定了人類具有超生命。因此,人類的生命承載著雙重使命,不僅是一種自然生命,更是一種超自然生命。人們生存的意義就在于不斷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使我們的生命更加有價值,有意義。生活就是一段旅程,乘客就是生命,生命在生活的旅途中不斷地伸展,張揚自己的個性,展現自己的靈動。如果生命與生活割裂開來,實在是出人意料,而且無法理解,因為違反了人類的生存法則。作為學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時,在關注生命的同時也要注意生活化的特點。
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喚醒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它的意義就是讓學生現在的生命更加充實,未來的生活更加有價值。所以,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過程中,必須要把關注學生的生命放在首位,因為生命是一切的本源,只有立足于生命的視角,思想政治教育才會有據可依,教學的實效性才能夠提高,不然,思想政治教育課就是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根本發揮不了教育的意義。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生命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兩者相互依存,互相影響。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問題必須立足于生命的視角,但是,在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人們卻一直忽略了這個最主要的因素。
怎樣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創造更加有意義的生活,怎樣才能不斷提高生命的品質,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課需要解決的問題。怎樣開展生命化教學,我們的必要措施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教育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和變革,從教育的發展史上,可以發現,教育與生活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從教育的性質和目標的角度,也可以發現,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與生活聯系起來,不僅要源于生活,還要為生活服務。現在學校的環境非常復雜,學生們的未來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他們對于自己的未來非常迷茫;他們立足于現實生活,又要面對網絡中為大家營造的各種虛假的生活等等,那么,真正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樣的?在學校中,學生是主要的受教育者,他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作為思想政治課的教師,應該為學生選擇一種適合學生學習,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生活方式和環境,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理解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這樣,教學的目的就達到了。而且,在思想政治課中,教師沒有必要刻意回避一些虛擬的生活場景,這些場景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充分地影響學生。在開展思想政治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課堂上的鑄鍛因素進行分析,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地認識生活。
生命化教育的本質就是在教育活動中,滲透生命的概念,要站在生命的立場去思考問題,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追求。生命化教學自然不能與生活割裂開來,這種教學不需要在生活中開展,因為人的生命不僅僅是自然地,還是社會的。人們所說的發展只是自然生命的發展。如果自然生命體要發展為社會生命體,就必須立足于生命的視角,不斷地發展智慧和文化等。這種轉變和發展需要發揮社會的作用,也就是我們需要開展生活化的教育,才能夠實現這種發展。其次,思想政治課依據的生活都是簡單的日常生活,人們面臨的生命也是平凡普通的。在生活化的教學中,學生能夠體會到生命的偉大,從而珍愛生命,熱愛生命。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詩意棲居”,這不僅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能力。這就需要師生為了營造一個這樣的環境而共同努力,學生的主動參與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為學生的未來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