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嵐(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足不出戶就能購買到全球各地的商品,這滿足了大部分人的消費需求。跨境電商從過去的代購發展至今,已經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運作體系,極大的促進了消費和結構升級。我國正大力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目的是實現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促進產業結構創新,轉變傳統的貿易方式。跨境電商企業應該加強供應鏈整合能力,應對新時代下不斷出現的新挑戰。
跨境電商在崛起,也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相互之間存在激烈競爭。當下,一些小型的電商平臺由于實力不足已經退出舞臺,天貓國際、唯品國際和京東等幾大巨頭得益于擁有完整的供應鏈依然堅挺著。總之,在接下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會有更多跨境電商被淘汰,而供應鏈則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貨源、物流是構成供應鏈的核心。跨境電商的銷售模式較為特殊,無法直接調出貨物,想要在海外獲得充足、優質的低價商品,就必須設立海外倉,并且利用完善的物流體系運回國內消費者的手中。當下在跨境電商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供應鏈能力強。分析這些企業的經營模式會發現,他們會對國外平臺的數據進行認真分析,牢牢把握住國外商品、市場的走向,了解熱門銷售領域和空白銷售區域。不僅如此,這些企業還擁有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在銷售海外商品的同時,還涉入了一些供應鏈方面的服務業務[1]。
在未來,企業是否具有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擁有完善的運作體系,能夠將貨源、物流、支付和服務統一起來,最大程度保障消費者購買海外貨物的權益,優化消費體驗,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和存亡。也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吸引更多的客戶。因此,供應鏈是當下跨境電商們共同面臨的考驗。
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四項原則的支持:市場、工廠、創新和信用。我國目前最主要的幾個跨境電商顯然是具備這四項的。但跨境電商終歸屬于新興領域,想要始終在行業內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或者在現有基礎上向前發展,還將面臨很多挑戰。比如,跨境電商的商品和貿易主體都具有碎片化的特點,對這樣的貿易活動進行監管難度很大,傳統的國內外監管體制顯然是不適用的,存在很多制度上的缺失和矛盾。線上交易無論是支付還是商品信息的獲取、物流信息的更新,都完全實現了電子化,但是傳統的監管服務距離完全實現無紙化還有一定的距離,這為監管人員帶來了難題。從海關統計的角度來說,國際的郵件和快件不在海關貿易統計的范圍內,但是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碎片化的貿易、物流數量猛增,郵件和快件將成批量性,最終必定會納入到海關貿易統計的范圍內,因此也需要對海關監管體系進行相應的調整,不僅要加大監管力度,拓寬監管范圍,還必定會加強事后的追溯[2]。對于這一問題,在未來應該向其它國家介紹和推廣我國的海關監管模式,在加強貨物監管的同時也能優化跨境電商的售后服務。同時,應對碎片化的貨物,可以將各項管理工作合并,簡化管理流程,便于統一化監管。
目前,在制度缺失,體系尚未完善的背景之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已經占據了國際貿易總額的近30%,未來必定還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過去,全球的電子商務發展都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干擾,沒有興盛起來,因此也一直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電子商務規則體系。WTO 的成員國之間對電子商務規則體系也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當前WTO 制定跨境電子商務規則體系的能力也不足[3]。當下,很多跨境電商在不斷擴大業務范圍的同時,并沒有一同發展自身的服務,包括法律服務、品質認證服務等,因此一些存在質量問題的貨物在售出后面臨著被起訴的問題,這也嚴重影響了企業形象。另外,隨著國內消費者的購買需求逐漸變得多樣化,跨境電商不得不進駐到更多的海外國家中。而不同國家的進出口條例,法律法規,商品質量不同,擴充海外市場面臨著很多難題,也很難對產品進行統一的質量認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建議模仿美國的產品標桿管理模式,通過將跨境電商平臺上的商品進行檢測,并與標準化產品進行對比,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障。
當下,大部分的跨境電商都是利用DHL、TNT、FEDEX 和UPS 的商業物流完成貨物運輸的。消費者在國內平臺上下單后,海外企業獲得訂單信息,利用國際物流來完成通關,將貨物運送到國內消費者的手中。還有一種貨物運輸模式就是國際物流和國內物流相合作,國際物流負責完成出入關報關,貨物到達國內的集散中心,再由國內的物流發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很多代購店鋪和海外買手也是運用這種物流運輸的方法。隨著我國消費水平的提升,海外國家也認識到了我國消費者購買能力的增強,開始建立海外物流運轉公司。國內消費者下單后,跨境電商平臺會將訂單信息發送給海外的貨物供應商,供應商將貨物運送到物流運轉公司,他們的作用就是幫助完成貨物的出口和入口報關等事宜,再將貨物交給國內的運輸公司,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4]。
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一些灰色產業也隨之出現。一些國內的小型跨境電商或者個人代購,與運轉公司暗箱操作,在貨物正常出入關時,通過將貨物拆裝等形式,夾帶走私貨物,虛假報關。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看出,物流是跨境電商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建立完善的物流體系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優勢。但是,由于跨境電商發展起來的時間較短,國內外對該行業的監管體系還不完善,很多企業也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運作機制,因此在物流運輸上還存在很多漏洞,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比如在時間上,國內消費者從購買貨物到收到貨物,需要7至20日左右的時間,有時甚至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嚴重影響了客戶體驗,且很難保證貨物在長時間運輸的過程中不會損壞。另外,部分貨物有被海關查封的可能,還有可能出現貨物丟失的問題。產品質量和退換貨服務都很難做到令客戶滿意。跨境電商想要發展,決不能忽略這一問題,否則將會失去很大的市場優勢。應該在控制物流成本的同時,盡量減少貨物的中轉,找到最佳的運輸線路,盡可能建立起企業自己的物流體系。
為了解決跨境電商在開展業務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類問題,彌補物流、監管等各方面的漏洞,跨境電商必須打造出新的供應鏈,完善各項服務,進一步向前發展。不同的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經營模式的不同,打造出不同的運轉模式。例如,利用如今出現的物聯網公司,解決在進出口過程中遇到的物流問題,這類企業專門提供物流問題的解決方案。另外,還有專門負責國際包裹配送的平臺,能夠為商家和買家提供服務,將海外的貨物直接運送到國內買家的手中,負責清關,國內運送等全部事宜。由于貨物的經手方較少,在出現問題后便于責任的追查,只要與企業訂立賠償制度,就能夠保證跨境電商和消費者的共同權益。跨境供應鏈服務商能夠為跨境電商提供和搜集貨源,為海外企業尋找國內的合作企業,扮演“中間商”的角色,與這類企業合作,能夠在貨源的穩定性和商品的質量上得到保障,但是成本自然也會有所提高。
只要有需求就會有需求的供應,在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之下,已經開始有企業為跨境電商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其中包括采購海外貨物,打包分揀貨物,提供國際物流服務以及售后服務[5]。這為跨境電商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能夠更加專注的做好營銷工作。
我國的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更多的企業都想要躋身其中,率先占據市場。但是對于這樣一個新興產業來說,制度和體系的不完善制約著產業的發展,打造出新的供應鏈是所有跨境電商發展的突破點。利用我國當前在跨境電商行業中占據的領先優勢,應該與更多的國家建立合作關系,建議優化制度。同時與提供產業鏈服務的企業相合作,打造新的經營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跨境電商的供應鏈以及運作模式都將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