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峰彬
(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普外科,四川 攀枝花 617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具有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已成為危害女性生命安全的重要惡性腫瘤之一〔1〕。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是臨床首選治療術式,雖可切除腫瘤組織,但術后乳房外形的缺失,給女性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2〕。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形體美學的要求不斷增加,故乳房重建成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3,4〕。鑒于此,本研究探討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即刻乳房重建對患者生存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98例,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患者意愿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9例。對照組年齡60~82〔平均(70.69±4.22)〕歲;腫瘤TNM分期:Ⅰ期21例,Ⅱ期18例,Ⅲ期10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小葉癌16例,浸潤性導管癌20例,原位癌13例;病程2~8〔平均(4.65±1.22)〕個月。試驗組年齡60~83〔平均(71.02±4.26)〕歲;腫瘤TNM分期:Ⅰ期20例,Ⅱ期17例,Ⅲ期12例;病理類型:浸潤性小葉癌15例,浸潤性導管癌22例,原位癌12例;病程2~9〔平均(4.73±1.2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入選標準
1.2.1納入標準 均經病理組織活檢確診為乳腺癌;知情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60歲;無凝血功能障礙;無精神系統疾病、意識功能障礙。
1.2.2排除標準 合并重要臟器器質性損傷;伴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手術前接受放、化療治療者;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
1.3方法 對照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所有患者術前行X線檢查,明確腫瘤位置、形狀后于體表標記,指導患者呈仰臥位,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常規消毒鋪巾,根據腫瘤位置、形狀及乳房大小設計手術切口,切口多為橫月牙形或縱梭形切口,切口距離腫瘤邊緣3 cm左右,將皮膚切開后對皮瓣進行游離,保留少許薄層脂肪組織,隨后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將乳腺與深面胸大肌筋膜分離。徹底清除胸小肌、胸大肌的淋巴結脂肪組織,范圍上到鎖骨邊緣、下至肋弓處,內到胸骨外緣,外到背闊肌前緣。淋巴結組織清掃完成后將胸小肌和胸大肌提起,解剖結扎處理腋血管,切除其分支,隨后清除腋靜脈周圍及肩胛下肌群筋膜的淋巴結組織,術中注意保護肩胛下血管、胸前神經、胸長神經及胸背神經,沖洗手術創面,無明顯出血后,腋窩下留置負壓引流管,關閉手術切口。試驗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即刻乳房重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操作方式同對照組,根治術后改變患者體位,取健側臥位,行背闊肌肌皮瓣乳房重建,取背部肩胛下橫梭形切口,根據健側乳房切取合適的背闊肌肌皮瓣,經皮下隧道,將肌皮瓣旋轉至胸壁皮下,轉移帶蒂背闊肌肌皮瓣代替切除的乳腺組織,并固定于患側胸壁,并對患側肌皮瓣進行塑形,徹底止血后,患側腋窩放置引流管,關閉切口。
1.4觀察指標 ①生活質量評分:于術前、術后1年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FACT-B)〔5〕從社會及家庭狀況(28分)、生理狀況(28分)、附加關注狀況(36分)、功能狀況(28分)、情感狀況(24分)5個領域評估兩組生活質量,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②生活滿意度:術后1年,參照生活滿意度量表(SWLS)〔6〕評估兩組生活滿意度,分值為0~35分,其中非常滿意為31~35分;滿意為26~30分;少許滿意為21~25分;中立為20分;≤19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少許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③復發率、轉移率、生存率:隨訪期間經影像學、病理組織學檢查記錄兩組疾病復發率、遠處轉移率,記錄兩組無瘤生存率、總生存率。④美容效果:術后1年,參照美國放射治療腫瘤協會制定的美容等級量表〔7〕評估兩組乳房美容效果:術后患側乳房與健側乳房位置對稱,大小基本相當為優;患側乳房與健側乳房位置對稱,著裝后與健側乳房差別不明顯為良;患側乳房與健側乳房大小、位置有明顯差別為差。總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⑤并發癥:記錄兩組術后切口感染、皮瓣壞死、皮下積液、腹壁疝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χ2及t檢驗。
2.1生活質量評分 手術前,兩組社會及家庭狀況、生理狀況、附加關注狀況、功能狀況、情感狀況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年,試驗組社會及家庭狀況、生理狀況、附加關注狀況、功能狀況、情感狀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生活滿意度 試驗組術后生活總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復發率、轉移率、生存率 試驗組疾病復發率、遠處轉移率、無瘤生存率、總生存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手術前、后兩組FACT-B評分對比分,n=49)

表2 術后兩組生活滿意度對比〔n(%),n=49〕
2.4美容效果 試驗組術后美容優良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術后復發率、轉移率、生存率對比〔n(%),n=49〕

表4 兩組美容效果對比〔n(%),n=49〕
2.5并發癥 對照組術后出現2例切口感染、1例皮瓣壞死、1例皮下積液、1例腹壁疝,總發生率為10.20%;試驗組術后出現2例切口感染、2例皮瓣壞死、1例皮下積液、2例腹壁疝,總發生率為14.29%,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80,P=0.538)。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一種惡性腫瘤,近年該病患病率不斷地增加,嚴重危害女性生命安全。外科手術是治療乳腺癌最為有效方式,以往臨床多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其通過將乳腺組織直接切除,并對周圍淋巴結進行清掃,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但術后可造成胸壁毀損、乳房缺失、局部畸形、姿勢變形、腋窩凹陷等,破壞女性曲線美及生理特征,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重大傷害,且部分患者術后會因感到自卑,拒絕參與公共活動,從而影響其人際關系,降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8~10〕。因此臨床積極尋求一種既可保障乳腺癌治療效果,還可保持女性乳房形態美觀的治療方式具有重要意義〔11〕。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不斷提升,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即刻乳房重建術逐漸應用于乳腺癌治療中,不僅可獲取確切的治療效果,還可彌補乳房切除后的身體畸形,利于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12,13〕。臨床乳腺重建方式較多,包括自體組織乳房再造、假體置入乳房再造、自體組織聯合假體乳房再造等,其中背闊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是臨床常用的自體組織乳房再造術,手術操作較為簡便,且背闊肌肌皮瓣是以胸背血管為蒂,具有支配神經功能,通過將其旋入缺損的胸部,可提升重建乳房存活率,同時可獲取良好的柔軟度及彈性,從而提升乳房美觀效果〔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即刻乳房重建術可改善老年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提升乳房美觀效果。分析原因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即刻乳房重建術后可有效地彌補根治術造成的乳房缺失,從而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同時可得到家庭的支持,利于患者術后快速融入社會,進而提升其生活質量〔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患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即刻乳房重建術治療,不僅不影響治療效果,還可避免對術后遠處轉移、腫瘤復發造成負面影響,同時能夠滿足患者對乳房美觀的要求,是臨床補救乳房缺失的極佳治療方案〔18〕。綜上所述,老年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即刻乳房重建術治療可提升患者生活滿意度,提升乳房美觀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不增加疾病復發率、遠處轉移率,且對患者生存率無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