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周忠志,2 劉沐琳 陳港軍 吉琳 楊樂 岳育民 邢琴
(湖南中醫藥大學 1醫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8;2第一附屬醫院)
嚴重創傷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4〕。創傷愈合的以往研究大多與經典的轉化生長因子(TGF)-β/Sma和Mad同系物(Smad)通路相關〔5,6〕。有研究證實,Ski基因是TGF-β/Smad信號通路的核內負調控因子,可雙向調控TGF-β/Smad依賴和非依賴信號通路〔7,8〕。復方ANBP是仙鶴草(A)、藕節(N)、乳香(B)和蒲黃(P) 治療創傷的經驗方,用于創傷早期的治療,具有止血消炎、活血生肌的功效〔9〕。復方ANBP是臨床治療創面的經驗藥方,有一定的臨床基礎,且有廣泛的促進創面愈合實驗研究。前期研究發現,復方ANBP雙向調節TGF-β/Smad信號通路達到促進創面愈合抑制瘢痕的效果〔9,10〕,但能否啟動修復基因Ski雙向調節TGF-β/Smad通路促進創面愈合的機制研究尚缺乏〔11,12〕。本實驗通過建立小鼠背部全層皮膚缺損模型,觀察創面愈合情況及TGF-β1、Smad2/3、Ski的表達變化,進一步探討復方ANBP促進創面愈合的機制。
1.1實驗動物 健康無特定病原體(SPF)級C57BL/6雌性小鼠48只,7周齡,體質量10~20 g,由湖南斯萊克景達實驗動物有限公司提供。
1.2實驗藥物、試劑 復方ANBP由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購買仙鶴草、藕節、乳香和蒲黃并制備〔13〕,試驗全過程使用同種藥物。抗Ski抗體(批號:ab131134)、抗Smad2/3抗體(批號:ab217553)、抗TGF-β1抗體(批號:ab92486)、羊抗兔免疫球蛋白(Ig)G H&L(批號:ab6721)均購自Abcam公司。
1.3分組及建立動物模型 小鼠適應性喂養3 d后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NBP組、空白對照組各24只。兩組均分別隨機分為4個亞組各6只,造模時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5.5 ml/kg)麻醉,將實驗器械均消毒完畢后開始脫毛、備皮、消毒,用直徑1 cm的全層打孔器在小鼠背部制成全層皮膚缺損模型。造模后,空白對照組不做處理,ANBP組的創面上立即均勻覆蓋上一層中藥復方ANBP粉末。
1.4標本采集 兩組分別于造模后6 h、3 d、7 d、14 d用10%水合氯醛麻醉,對創面拍照記錄。取相同部位以創面為中心、深至骨組織的大小為2 cm×2 cm標本,于4%多聚甲醛的瓶中固定,常溫保存。
1.5免疫組化檢測 ①脫蠟和水化:二甲苯10 min×3次→無水乙醇浸泡3 min×3次→95%乙醇中浸泡3 min×2次→75%乙醇中浸泡3 min×2次→蒸餾水沖洗1 min→置于磷酸鹽緩沖液(PBS)中。②抗原修復:滴pH6.0枸櫞酸緩沖液于切片上,置微波爐加熱至沸騰,間隔5~10 min×2次,室溫冷卻。③阻斷內源性過氧化物酶:加入內源性過氧化物酶阻斷劑,室溫孵育10 min;PBS沖洗3 min×3次。④滴加一抗:滴加100 μl一抗,小鼠單克隆抗體Ski(稀釋濃度1∶100)、兔多克隆抗體Smad2/3(稀釋濃度1∶50)、兔多克隆抗體TGF-β1(稀釋濃度1∶100),37℃孵育60 min:PBS沖洗3 min×3次。⑤滴加反應增強液:滴加100 μl反應增強液,室溫孵育20 min;PBS沖洗3 min×3次。⑥滴加增強酶標山羊抗小鼠/兔IgG聚合物:滴加100 μl增強酶標山羊抗小鼠/兔IgG聚合物,室溫孵育20 min;PBS沖洗3 min×3次。⑦顯色:加入適量二氨基聯苯胺(DAB)顯色液,室溫孵育6 min。⑧復染:自來水沖洗,蘇木素染色液孵育20 s;分化、沖洗返藍。⑨脫水、透明、封片。
1.6平均光密度值計算 顯微鏡下觀察皮膚組織中的Ski、Smad2/3、TGF-β1蛋白在各組不同時間點的表達,顯示棕黃色顆粒為陽性結果。每張切片隨機選擇5個高倍鏡下視野,采用MOTIC6.0圖像分析軟件分析陽性染色的光密度值,取平均值。
1.7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Mann-WhitneyU檢驗。
2.1復方ANBP對TGF-β/Smad信號通路的雙向調節 TGF-β1陽性表達部位在成纖維細胞胞質及細胞外基質中,棕黃色顆粒為陽性表達;Smad2/3蛋白表達于成纖維細胞胞質和胞核中,棕黃色顆粒為陽性表達。造模后6 h,空白對照組可見少量成纖維細胞,膠原稀疏,少量陽性顆粒,著色淺且面積小,表達量少;與空白對照組相比,ANBP組成纖維細胞數量增多,膠原增多,陽性顆粒增多,表達量增加。造模后3 d,空白對照組成纖維細胞數量增多,膠原增多,陽性顆粒增多,表達量增加;與空白對照組相比,ANBP組成纖維細胞數量明顯增多,膠原更致密,陽性顆粒增加明顯,表達量明顯增多。造模后7 d,空白對照組成纖維細胞數量明顯增多,膠原更致密,陽性顆粒增加明顯,表達量明顯增多;與空白對照組相比,ANBP組成纖維細胞數量減少,膠原疏松,陽性顆粒明顯減少,表達量降低。造模后14 d,空白對照組成纖維細胞數量減少,膠原含量降低,陽性顆粒減少,表達量降低;與空白對照組相比,ANBP組成纖維細胞數量明顯減少,膠原更疏松,陽性顆粒明顯減少,表達量明顯降低,見圖1。

圖1 造模后各時間點兩組背部創面組織TGF-β1及Smad2/3的表達(蘇木素染色,×400)
2.2復方ANBP對Ski蛋白表達的影響 Ski陽性表達部位在成纖維細胞胞核中,棕黃色顆粒為陽性表達。造模后6 h,空白對照組可見成纖維細胞,較多陽性顆粒,著色較深且面積較大,表達量較多;與空白對照組相比,ANBP組成纖維細胞數量較少,膠原較少,陽性顆粒少,表達量減少。造模后3 d,空白對照組成纖維細胞數量明顯增多,膠原更致密,陽性顆粒增加明顯,表達量明顯增多;與空白對照組相比,ANBP組成纖維細胞、膠原增多,陽性顆粒增多,表達量增加。造模后7 d,空白對照組成纖維細胞數量減少,膠原疏松,陽性顆粒明顯減少,表達量降低;與空白對照組相比,ANBP組成纖維細胞數量顯著增多,膠原致密,陽性顆粒明顯增加,表達量增加。造模后14 d,空白對照組成纖維細胞、膠原減少,陽性顆粒減少,表達量降低;與空白對照組相比,ANBP組成纖維細胞數量繼續增加,膠原更致密,陽性顆粒持續增多,表達量明顯增加,見圖2。

圖2 造模后各時間點創面組織Ski的表達(蘇木素染色,×400)
2.3TGF-β1、Smad2/3、Ski在造模后6 h、3 d、7 d、14 d平均光密度值比較 TGF-β1和Smad2/3蛋白免疫組化結果均顯示,空白對照組從造模后6 h至7 d表達量逐漸增高,造模后7 d達到峰值,造模后14 d雖有所降低,但仍較高;而ANBP組從6 h至3 d表達量逐漸增高,造模后3 d達到峰值,造模后7~14 d逐漸降低;造模后3 d,ANBP組的表達量明顯高于空白對照組(P<0.05),造模后7~14 d,ANBP組的表達量明顯低于空白對照組(P<0.05)。空白對照組從造模后6 h至3 d Ski表達量逐漸增高,造模后3 d達到峰值,造模后7~14 d逐漸降低;而ANBP組從6 h至14 d表達量逐漸增高,造模后14 d達到峰值;造模后6 h至3 d,ANBP組Ski的表達量均低于空白對照組(P<0.05),造模后7~14 d,ANBP組Ski表達量明顯高于空白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TGF-β1、Smad2/3、Ski在兩組造模后各時間點平均光密度值
與空白對照組比較:1)P<0.05
創面修復的過程是一個多因素、多因子參與的復雜過程〔13~15〕。TGF-β/Smad通路與創傷修復相關,TGF-β和Smads蛋白分別是成纖維細胞的趨化因子和下游信號的關鍵調節蛋白,該通路可以直接或間接作用于炎癥及修復細胞,促進創面愈合〔16,17〕。研究證實,復方ANBP是通過雙向調節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中TGF-β/Smad通路減輕炎癥、促進肉芽形成,加速再表皮化達到促愈抑瘢療效〔10〕。本研究結果說明ANBP在創傷早期促進真皮層TGF-β1和Smad2/3蛋白的表達,在造模后期明顯降低其表達,可雙向調節小鼠背部全層皮膚缺損模型TGF-β/Smad信號通路。
有研究證實,Ski是創傷修復的關鍵基因,同時是TGF-β/Smad信號通路的核內負調控因子,可雙向調控TGF-β/Smad依賴和非依賴信號通路〔18~20〕。說明復方ANBP在創傷早期通過啟動創傷關鍵修復基因Ski,雙向調節真皮層TGF-β1和Smad2/3蛋白的表達,達到減輕創傷早期損傷和炎癥反應,加快肉芽組織增生和再表皮化速度,加速創傷愈合的進程,提高創傷愈合質量,但復方ANBP對全層皮膚缺損小鼠愈合的分子機制仍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