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等教育界”網站12月8日文章,原題:收買美國的頭腦——是誰這樣干的?有報告稱,某國在想方設法影響(美國的)中學和高校;給企業和大學錢,以便影響他們,并接觸到美國的技術和研究;派學生和科研人員赴美國大學獲取知識,并從總體上影響美國公眾。該報告談論的這個壞蛋是日本。上述觀點出自1991年美國公共誠信中心的報告“收買美國人的頭腦:日本覬覦科學、經濟政策和學校的美國思想”。從該報告可一窺當時美國敲打日本之盛。彼時日本經濟蒸蒸日上,技術富有創新。日本汽車涌入美國市場,日企忙著收購電影公司、摩天大廈和其他美國的標志性資產……隨著日本奇跡失去前進動力,其作為壞蛋和美國繁榮威脅的形象,很快從美媒上消失。
如今,中國又(取代日本)成了美國新的“大威脅”。且今天的媒體和政策環境放大了中國所造成的“危機”。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以說,其崛起給世界其他地區帶來的挑戰是更為根本的。而中國也與(昔日)日本不同,是美國的戰略和軍事競爭對手。正如托馬斯·弗里德曼所言,盡管中國給美國帶來種種挑戰——反過來亦是如此,但與中國接觸要大大好于與中國對抗。美國像從前妖魔化日本那樣來妖魔化中國,是一個錯誤。
(美國)反華言論的相當部分一直體現在高等教育和科研領域。美政府調查中國學者和留學生可能從事間諜活動,美媒不間斷地報道所謂的不法行為,類似于上述日本報告的各種(有關中國的)報告層出不窮,這些已影響到美中教育關系。美國高校中的一些孔子學院已關閉,一些合作科研項目受到審查。
幾十年前,美日關系也曾受到廣泛的政治和經濟問題沖擊。此后美日高等教育關系一直沒有真正恢復。日本赴美留學生人數一直穩步下降,大多數美國學生也不選擇赴日學習。日本的例子,證明了經濟和政治現實能對高等教育產生負面影響。
從美日關系的歷史,可總結出如今對華打交道的經驗教訓嗎?相比日本,中國或許是本世紀在幾乎各個方面都更大的全球大國。此外,比起日本的鼎盛時期,今日中國是一個更重要的科學強國。但美中關系緊張已對兩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關系造成重大打擊,未來趨勢如何發展更是難以預料?!ㄗ髡叻评铡ぐ⑻匕秃?,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