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馬賽克在線雜志”12月9日文章,原題:以色列不應與中國劃清界限對當前圍繞美以中三國關系未來的辯論,(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阿瑟·赫爾曼認為美國須警惕挑戰,特別是中國雄心構成的挑戰。他甚至提出構想,與中國在將新技術“武器化”、人工智能和網絡戰等領域的競爭中,讓以色列成為美國的主要盟友。
但以色列能充當這個角色嗎?以色列會認為,中國得利就意味著美國損失(或者相反)嗎?且以色列真希望被外界視為美國任何戰略抗衡的關鍵嗎?
冷戰初期,以色列站在哪一邊不是什么問題。當時以色列正式宣布站在美國一邊。但即便如此,以色列也不希望被視為是主動與蘇聯為敵的國家。如今,中國并未表現出視以色列為敵的意思。在中東,中國最重要的朋友并非伊朗,而是海灣國家和埃及,以色列也與這些國家合作,在戰略上存在共同利益。中國人也越來越意識到,將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對立起來的舊分法不再符合現實。
這種形勢下,人們不禁要問,以色列的頭等大事是地區生存,去招惹中國這個并不主動與人為敵的大國,促使中國把以色列視為威脅——這樣做是否符合以色列的利益?以色列在協助亞洲國家增強軍力以平衡中國權力方面已做出大貢獻。若以色列進一步以美國正式盟友自居,參與一場反華運動,這樣做帶給我們的難題將遠超耶路撒冷或華盛頓(能獲得)的潛在得益。
其實無需美國的告誡,以色列非常清楚網絡和人工智能的危險。赫爾曼將美國的擔心或不信任,歸因于一些事件,比如本世紀初以色列計劃向中國出售反雷達“哈比”無人機引發的危機。但這些過去的錯誤已得到糾正,且不管怎樣,它們并非系統性的。過去20年來,以色列不得不避免與中國進行任何軍工生意,由此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蜌恻c說,讓美國軍工對以色列的決定施加更大影響,并非兩國的合作之道?!ㄗ髡甙Lm·勒曼是耶路撒冷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