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來,“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已基本形成。
“六廊六路、多國多港”是其建“一帶一路”的主體框架,是根據共建“一帶一路”的五大方向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有三大走向:一是從中國西北、東北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二是從中國西北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三是從中國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兩大走向: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
“六廊六路、多國多港”,是中國按照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和空間布局提出的合作框架。“六廊”指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包括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一中亞一西亞、中國一中南半島、中巴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六路”指鐵路、公路、航運、航空、管道和空間綜合信息網絡,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主要內容;“多國”是指一批先期合作國家;“多港”是指若干保障海上運輸大通道安全暢通的合作潛口。
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一中亞一西亞經濟走廊經過亞歐大陸中東部地區。不僅將充滿經濟活力的東亞經濟圈與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聯系在一起,更暢通了連接波斯灣、地中海和波羅的海的合作通道,聯通了歐亞大市場,也為地處“一帶一路”沿線、位于亞歐大陸腹地的廣大國家提供了發展機遇。中國一中南半島、中巴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經過亞洲東部和南部這一全球人口最稠密地區,連接沿線主要城市和人口、產業集聚區。瀾滄江一湄公河國際航道和在建的地區鐵路、公路、油氣網絡,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聯系到一起,經濟效應輻射南亞、東南亞、印度洋、南太平洋等地區。
6年來,六大經濟走廊建設都取得了重要進展。以中巴經濟走廊為例,截至2018年底,走廊框架下已啟動或建成項目19個,總投資近200億美元。以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雅萬高鐵等合作項目為重點的區際、洲際鐵路網絡建設等扎實推進;瓜達爾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等進展順利;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加快,中國已與1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能源資源通信設施合作力度加大,中國與沿線國家在電力、油氣、核電、新能源、煤炭等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中俄原油管道、中國一中亞天然氣管道保持穩定運營,中緬油氣管道全線貫通。
在“六廊六路”建設過程中,中國堅持以民生為導向的國際合作,致力于打造更多惠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給各國民眾帶去了實實在在的福祉。幾年前的緬甸皎漂,夜晚還是漆黑一片。隨著中緬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如今的皎漂鎮,夜晚高層建筑燈火通明,道路被排排路燈照亮。近年來,從柬埔寨額勒賽水電站、中巴經濟走廊電力項目等惠民工程落地生根,到中泰鐵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等項目逐步推進,越來越多沿線國家的老百姓受惠于“一帶一路”倡議,生活上增添了更多亮色。“六廊六路”的設施聯通建設,不僅促進了貿易暢通,而且推動和鞏固了“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民心相通,是民心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