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梅
作為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領域,支付清算在商業銀行發展歷程中始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世紀互聯網技術有了極大的發展,“互聯網+”時代順勢而生,第三方支付行業日趨走上快速發展軌道,對商業銀行支付清算造成較大沖擊。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研究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支付清算的影響十分必要。
一、第三方支付市場現狀
自2012年以來,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交易量逐年遞增,保持在年均50%以上的增速。據統計,2017年中國第三方支付交易總額為98.7萬億人民幣,較2016年增長了67.87%其中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為77.47萬億元,較2016年翻了一番。預計未來兩年仍將維持近50%的復合增速,2019年規模量有望達到229萬億元。
第三方支付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占據金融市場,主要呈現出以下特征。
(一)支付模式更加便捷
第三方支付平臺作為支付中介,將多種銀行卡支付方式整合到一個界面上,負責以銀行對接,極大程度地簡化了商戶和諸多銀行間的資金結算流程。一方面,商戶既不用親臨各大商業銀行進行資金結算,也不用耗費時間和精力去下載安裝各大商業銀行的支付認證軟件。另一方面,廣大消費者既不用強記較長的銀行卡號,也無需研究網上銀行復雜的界面。
(二)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隨著網絡技術的深入發展以及手機智能化的不斷升級,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大大節約了客戶的時間成本、直接交易費用以及其他的間接費用。
(三)安全性相對提高
第三方支付平臺自從1999年開始在中國市場出現,至今已經積累了多年的風控經驗,從2011年開始,第三方支付機構先后被頒發《支付業務許可證》。另外,第三方支付機構在互聯網交易中代為保管貨款可以有效防范化解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誠信問題,因此,安全性相比之前有了明顯的提高。
二、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支付清算業務的影響
(一)對商業銀行的支付清算業務收入產生沖減效應
商業銀行的傳統支付清算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轉賬結算服務等費用。但是隨著第三方支付系統的不斷完善以及市場的大力推廣,消費者越來越青睞第三方支付系統,導致商業銀行的支付清算業務收入不斷遞減。第三方支付系統實行內部清算機制,在為客戶提供快捷支付的同時還能為客戶提供低廉甚至免費的轉賬結算服務,商業銀行的支付清算業務收入自然直線下降。
(二)對商業銀行客戶基礎產生分流效應
客戶資源是商業銀行發展的核心要素,銀行間的競爭最終體現在對客戶資源的搶占上。但是隨著第三方便捷支付方式的推廣以及安全性能的提升,第三方支付機構在短時間內獲取了大量的客戶。第三方支付的優勢在其客戶群中擁有良好的口碑,口口相傳形成集聚效應,使得商業銀行的很多線上客戶被分流出去。截止2017年12月,我國手機支付用戶規模達到5.27億,較2016年底增加5783萬人,年增長率為12.3%使用比例達70.0%,預計未來第三方支付平臺客戶群體還將繼續擴大??蛻艋A的縮小將直接導致商業銀行原有的支付業務格局無法適應未來支付業務領域的發展要求。
(三)引發商業銀行的聲譽風險
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展,在給予人們方便的同時也存在很多的系統漏洞。一旦發生此類事件,客戶往往將責任直接歸咎于為其開戶的商業銀行,進而引發商業銀行的聲譽風險。
三、商業銀行可采取的應對措施
(一)創新金融支付方式,拓寬結算渠道
與第三方支付結構相比,商業銀行在支付清算操作的便利性上亟待提高。商業銀行在面對客戶多樣化的支付需求時應主動改變傳統的單向賬戶通道支付模式,開發適應現代消費者新型需求的網絡支付與移動支付相結合的新型支付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在支付清算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如前所述,2017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為77.47萬億元,較2016年翻了一番,這充分說明消費者對支付清算便捷性的需求與日俱增。在創新支付清算工具的同時,商業銀行不應只停留在復制第三方支付清算的工具,更應對市場客戶進行全方位的分析,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注重客戶體驗,針對不同市場的支付需求進行產品創新。
(二)主動聯合第三方支付機構,實現共贏
第三方支付機構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占據市場,是基于其對支付市場空缺地帶的及時補充,打破了商業銀行在支付領域的壟斷格局。商業銀行想要弱化第三方支付機構帶來的沖擊,就必須積極搭建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業務合作平臺。一方面,商業銀行擁有歷史久遠的支付清算系統程序,在運營管理方面有第三方支付無可比擬的優勢;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前期在支付清算創新方面有很多的經驗,雙方的合作能為商業銀行節省相當多的人力和財力。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可相互取長補短。
(三)構建全面的風險防范體系
鑒于當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體系和制度還不夠完善,客戶信息泄露及銀行卡盜刷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構建全面的商業銀行風險防范體系顯得尤為必要。一方面,商業銀行應加大人力和財力的投入,提高自身風險控制技術水平,建立完備的風險追蹤機制,降低第三方支付平臺給商業銀行帶來的聲譽風險。另一方面,為保證支付市場運行的安全性和規范化,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支付市場的網絡安全問題上應達成一致,實現風險控制的二次把關,降低支付市場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構建成為一個既便捷更安全的綠色金融支付體系。(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隴南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