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星
摘 要: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運輸行業持續發展,汽車運輸量、頻率持續提升,關于汽車行駛安全性問題也顯得越發突出和重要。在公路運輸管理工作中安全屬于第一任務,同時也是問題頻頻發生的環節。隨著近些年駕駛員數量不斷增多,關于駕駛安全事故的案件數量也在不斷增多,有統計發現,大多數的行車事故都與駕駛員有直接關系,在合理控制人為因素的同時也可以實現安全事故的減少甚至是杜絕。為進一步提升汽車行車安全性,分析汽車駕駛員的人為因素與交通安全,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提供理論性幫助。
關鍵詞:汽車駕駛員;人為因素;交通安全
有統計數據發現,交通安全已經成為危害人身安全的主要原因,在城市事故案件當中,公路交通事故屬于危害性最大的事件。在我國2011年時就有統計數據發現汽車相關死亡率達到6.2/10000,這一數據是日本的8倍、美國的3.5倍,在全球排列第一。按照統計事故因素,其中人口死亡比例中道路交通占比超過70%,每年約有6萬人死于交通事故,20萬人傷于交通事故,并且大多數的事故都是因為人為因素所引發,所以做好汽車駕駛員的人為因素交通安全控制顯得非常重要。對此,探討汽車駕駛員的人為因素與交通安全具備顯著實際意義。
1 汽車駕駛員交通安全事故的相關人為因素
1.1 攻擊性行為
隨著駕駛年限的不斷延長,攻擊性、挑釁性的駕駛行為越發普遍,其主要是指有意識的在駕駛環境中對他人的身體、心理以及情感形成危害,其主要表現是以惡意的追尾、堵截、違章行駛、超速行駛、頻繁變更車道、罵人后教、隨意鳴笛等,在不顧及他人權利的情況下進行駕駛,導致對他人的間接或直接傷害。攻擊性駕駛行為的的出現對于交通安全存在嚴重的危害,同時也是一種犯罪性的侵犯行為。伴隨著道路交通環境的不斷改變,攻擊性駕駛現象越發普遍,攻擊性駕駛與酒后駕駛相同,都屬于危害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1.2 事故傾向性
事故傾向性也就是事故多發性的傾向,其主要是指部分駕駛員本質上與其他駕駛員相比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更高。有許多研究都發現,事故傾向性屬于一個具備易發事故的長期、穩定個性化特征,當前有許多研究發現事故傾向性屬于短期、可變性的狀態,其主要表現為因人因時因地的表現,事故傾向性主要是和駕駛環境相互作用所呈現出的結果。事故傾向性的研究目的在于及時明確與排除掉高危駕駛員,從而實現駕駛事故的預防。
1.3 個性特征
根據個性特征來看,駕駛員可以劃分為內向、外向、標準三種類型,內向型的駕駛員在駕駛風格方面是以小心、謹慎、從容以及反應慢為主,外向型的駕駛員則是以風險意識強、動作快、反應快為主,外向型駕駛員相對而言發生事故的風險更高,按照人的性格特征可以將駕駛員劃分為輕率、機敏、慎重、遲鈍四種類型,輕率與遲鈍都是交通事故高風險的主要因素。駕駛員的社會適應性不良個性和交通事故直接相關,假設駕駛員的個人生活謹慎、容忍,則在駕駛過程中也是如此,所以事故風險也會隨之下降。
1.4 駕駛疲勞
疲勞駕駛屬于交通肇事的主要因素,有研究顯示疲勞駕駛相關事故中,感知疲勞在所有事故中占比超過52%,而信息處理疲勞占比在38%,其余10%為肌肉疲勞。疲勞駕駛和危險性相同,駕駛員的危險狀態主要是指可能導致交通事故的一種駕駛狀態,其主要是以駕駛員的實際駕駛能力下降,以明顯低于安全駕駛能力閾值為標準,駕駛員的危險狀態主要是通過駕駛疲勞而導致實際駕駛能力下降的一種表現,安全駕駛的目的則是實際駕駛能力滿足駕駛作業要求的一種體現,規避危險狀態,也就是疲勞狀態。睡眠和疲勞有直接關系,睡眠不足與睡眠時間不合理都容易導致疲勞駕駛的出現,睡眠質量也是影響駕駛疲勞問題的主要因素。如果睡眠時間每天都在5小時以內并且駕駛時間超過10小時,則事故發生率會非常高,目前來看大多數從事交通運輸的駕駛員晝夜睡眠時間并不到7小時。駕駛員的連續駕車行為對于行車安全性危害比較突出,持續時間過長會導致疲勞駕駛的發生,這也是交通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有研究顯示,交通事故的高發生率普遍是在駕駛8小時之后,在持續駕車11小時候發生率會有顯著提升,標準情況下連續駕車時間應當在3小時以內。
2 汽車駕駛員的人為因素的干預措施
2.1 嚴格控制駕駛員入門關
因為事故的傾向性標準問題,在駕駛員考核過程中需要適當的改進和強化傾向性的標準內容,在考核初期盡可能確保帶有危險事故傾向性的駕駛員不會加入到相關崗位當中,掌握駕駛員的以往駕駛行為記錄,針對性格相對激進、事故發生率相對較高的駕駛員應當在錄取過程中提高重視并謹慎考核。伴隨著駕駛年限的不斷提升,駕駛經驗也會隨之增加,此時負性情緒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所以在選擇或考核駕駛員期間需要做好崗位與人員之間的匹配性分析,盡可能保障錄用員工的適應性。
2.2 構建檔案管理
及時構建事故檔案管理工作,將駕駛員的事故記錄起來,涉及到事故原因、事故損傷等情況,針對記錄的內容做好對相對易發生事故駕駛員的重點監測,以便于在后續工作中做好相應的監督提醒,強化思想教育,對于容易發生的事故做好原因的分析以及針對性的教育預防。同時也可以定期開展相應安全知識講座,定期對相關工作者進行思想、技能的指導教育,對于改進效果明顯以及長期無事故的駕駛員應當提供一定的獎勵。
2.3 強化疲勞優化管理機制
針對駕駛員管理工作而言,需要進一步的強化駕駛員疲勞相關問題的應對機制,持續性拓展相應的管理措施,盡可能保障駕駛員在長期駕駛期間可以維持良好的休息,在疲勞癥狀出現時也可以及時的休息或更換司機。在保障駕駛員身體素質的基礎上,針對酒駕、毒駕等危險駕車行駛行為進行嚴格的管控與處罰。同時也可以持續強化社會教育整體質量,構建一個高效率的管理模型,同時強化駕駛員的身體素質鍛煉,盡可能減少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病對于駕駛員身體素質的影響,從根本上降低疲勞駕駛等危險行車現象的預防控制,降低交通事故風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