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齋 黎華鵬 李晨曦
摘要: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都是飲茶大國,長期以來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飲茶習俗。本文筆者在針對中阿主流飲茶文化中,人們對于茶葉的喜好、飲茶工具、泡茶方法、禮儀等方面進行比較研究的同時,還結合兩國的各自的地域性、民族性加以舉例說明。
關鍵詞:中國;阿拉伯;飲茶習俗;茶文化
中國地大物博,茶葉種類繁多,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五十六個民族,各民族對茶都喜愛有加。加之各地、各民族飲食習慣、歷史、文化、經濟發展差異,長期以來,孕育出豐富多樣、各具特色的中國茶文化,這也讓中國的茶文化賦有了地域性及民族性的顯著特征。阿拉伯國家主要位于北非和西亞,因各個地區經濟、社會、文化、自然環境等不一,也產生出互不相同的茶文化,使得阿拉伯的茶文化亦展現出它的地域性。
一、中國人飲茶習俗
中國人飲茶,習慣于僅用煮沸的開水加以沖泡,不再進行后續的加熱,這種沖泡方法保留了茶葉最原始的味道和特質,泡制的茶水醇香、清新。中國人尤其喜歡綠茶,比如毛尖、鐵觀音等。綠茶本身香氣濃厚,滋味甘甜,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加之全國也有大量的綠茶種植區,其價格相對實惠,使之成為人們日常飲用的不二之選,此外,紅茶、普洱茶、烏龍茶等也是中國人較為喜愛的品種。中國百姓在飲茶時往往不需要使用其他的食物來加以輔佐,更加講究茶葉本身的質量和品質。普通百姓對于茶具的選用并不是十分苛刻,一把普通的陶瓷茶壺,幾個杯身較淺的瓷杯,就能泡出一杯讓他們足以滿足的香茗。但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或是在一些較為發達的地區,“功夫茶”則成為了更高的標準,“功夫”在潮汕方言中是精細的意思,它是指一套沖茶技藝講究、精細,有著嚴格要求、工序的泡茶技法。它對茶具有著嚴格的要求,茶杯要小、淺、薄、白,茶壺要小、淺、齊、老,除此之外還需要配備茶盤、茶洗、茶海、紅泥小紅爐、茶則、茶漏、茶匙等茶具。在泡茶時候,一般會將頭道茶倒掉,以去掉茶里的雜質,中國人還講究“滿杯酒、淺杯茶”,“茶滿欺人”,在倒茶是不宜將茶倒太滿,以防燙到客人。此外,還要做到奉茶有序,尊老愛幼,但在倒第一杯茶的時候一定要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地位、性別、年齡。
在中國西部的蘭州,“三炮臺”廣受當地回族人們的青睞,其茶具玲瓏小巧,由茶蓋、茶碗、茶托三部分組成故稱作“三炮臺”或是蓋碗茶。三炮臺配料眾多,并不局限于幾種,但是每種配方都少不了優質的綠茶、枸杞、桂圓、紅棗、冰糖,此外,也可以在其中加入菊花、玫瑰花等,使茶葉的味道更具層次感、更加神秘。在飲用時候一手提碗,一手握蓋,然后用碗蓋順碗口由里往外刮幾下,再把蓋子蓋的有一定的斜度,用嘴吸著喝。來客泡蓋碗茶一般要在吃飯之前,在倒茶時候要將碗蓋當面揭開,并用雙手托碗捧送,以此來表示對客人的感謝。
新疆的各少數民族則不喝綠茶,他們愛喝茯茶,也喝紅茶。為了便于運輸,茯茶都被壓成磚塊狀,因此也稱磚茶。對哈薩克民族而言,茶在他們生活中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認為"一日三餐有茶,提神清心,勞動有勁;三天無茶落肚,渾身乏力,懶得起床"。哈薩克人通常使用鋁鍋或銅壺來煮奶茶,用大茶碗喝茶。在煮茶時,盛半鍋或半壺水加熱沸騰,抓一把碎磚茶入內,煮沸5分鐘左右,加入牛(羊)奶,用量約為茶湯的五分之一。輕輕攪動幾下,將茶湯與奶混和,再佐以適量鹽巴,最后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奶子、酥油,還可以放磨過的花椒,也可以放塔爾米、馕、包爾薩克等。
在中國的廣東,“早茶”是當地的一大特色,那的人每天早上齊聚茶樓“嘆早茶”,“嘆”在廣東話中是享受之意,不難看出,飲早茶是廣東人心中一種愉快的精神享受和消遣方式。早茶所飲用的茶葉以紅茶為主,它可以暖胃去膩,促進消化,此外常見的還有烏龍茶、鐵觀音、普洱茶等,也有的人喜歡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涼祛火之效。無論在早上上班前還是下午下班后,廣東人總喜歡前去茶樓,泡上一壺茶,點上兩件點心,美名“一盅兩件”。親朋好友,在此飲品茶點、暢談國事家事、聯絡感情、商談業務,一派盛景。
二、阿拉伯人飲茶習俗
阿拉伯國家大多信奉伊斯蘭教,嚴厲禁酒,茶無疑成為最好替代品,長期以來,阿拉伯人與茶已經變得密不可分,他們對于茶的品味和要求絲毫不亞于中國人。阿拉伯人多喜歡濃厚的紅茶,也有部分國家喜歡綠茶,如摩洛哥,突尼斯等國。阿拉伯人最常用的茶具是金屬制的燒水壺,玻璃制的小茶杯、小調羹、茶漏、糖碗、茶盤等器具,在一些富裕的家庭里,他們也喜歡用純銀鑲金的茶壺,水壺上雕刻著精美的幾何圖案,或是阿拉伯書法。喝茶時候,阿拉伯人會根據自己喜好加入砂糖、檸檬片、牛奶、薄荷葉等,再佐以美味的堅果、椰棗、甜點等,對于他們來說這便是最大的享受。在阿拉伯國家,茶館隨處可見,阿拉伯人在里面抽著水煙,品著香茶,談笑風生。
摩洛哥人喜歡飲綠茶,茶湯要濃,并喜歡在其中加入方糖和新鮮的薄荷葉,一邊咀嚼著薄荷葉一邊品茶水,這樣既能生津解渴,提神醒腦,又能消食解膩。摩洛哥人以茶待客,以茶待友,整個泡茶過程十分講究,仿佛在進行一場神秘的儀式。倒茶時,茶壺需距離茶杯至少半米之遠,以欣賞茶水傾瀉而下時的美妙弧線。摩洛哥的茶壺也十分獨特,最常用的茶壺由銅燒鑄而成,壺內鍍上一層銀,壺嘴奇長,有點像老北京茶館中的茶壺。
科威特人喜飲紅茶,并在里面加入方糖,有時會擠些檸檬汁,更甚的是有時還會加入一些新鮮的牛羊肉,據說這樣可以生津解膩。科威特人生活較為富裕,他們不僅要求質量上乘的茶葉,還要有精美的包裝。
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國常飲綠茶,他們喝茶是工序較為精細和中國的功夫茶一樣,小杯酌飲,有時還配上點心;利比亞人還喜歡在最后一杯茶中加入炒過去皮的堅果,利比亞婦女對茶具十分愛惜,每次喝完茶后都會用肥皂或者草木灰來清洗茶具。
埃及人喜歡喝濃厚醇洌的紅茶,他們不喜歡在茶中加入牛奶,而是放蔗糖。其沏茶工序十分簡單,他們將茶葉放入茶杯中加入沸水沖泡,然后加入大量白糖。埃及人的茶具也很講究,一般使用玻璃器皿,當濃紅的茶水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慢慢上升時,就像瑪瑙一樣,十分驚艷。
三、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演講中提到“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中國和阿拉伯飲茶文化豐富多彩,雖然飲茶習俗各具有特色、有所差異,但也因此而成為中阿交流互鑒的契機,這正合乎費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阿拉伯國家中眾多國家都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的中轉站,各國除了在經濟、政治上密切往來,文化交流、互鑒在各國關系中亦扮演著重要角色。茶文化作為兩個國家共同的文化財富,它搭建起中阿跨文化交流的大道。通過對中阿飲茶習俗的對比研究,可以全面地對中阿茶文化有一個最為直觀的認知,這對于兩國的跨文化交流有著積極的作用,也是促進世界茶文化進步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勉衛忠.茶的西傳及對伊斯蘭文化的影響[J].中國茶葉,2011,33(5):42-45.
[2]勉衛忠.茶與阿拉伯人[J].世界文化,2007(6):46-47.
[3]覃光林.中國茶道:功夫茶[J].青春期健康,2019(14).
[4]楊雪.論述中國茶禮儀及其文化內涵[J].福建茶葉,2016(01):86-87.
[5]陳文華.中國茶文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9(01).
[6]程諾.淺談“一帶一路”倡議下傳播中國茶文化的意義[J].明日風尚,2017(01).
[7]陳錦娟.跨文化視域下中國與土耳其茶文化比較研究[J].世界農業,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