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士軍
摘要:本文立足于新課改下的高中音樂欣賞教學,闡述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人文理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現狀,并進一步探究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中人文理念的融入策略。旨在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為新時期高中音樂欣賞教學改革提供方向,進一步提升學生音樂藝術素養。
關鍵詞: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人文理念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和深入,人文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逐漸深入人心,高中音樂作為美育教育非常重要的學科,新課程改革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自我發展,還要注重對學生的音樂、情感熏陶,從而更加凸顯高中音樂教學的人文性。作為高中音樂教師如何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滲透人文理念成為了我們共同探究的課題。
一、人文理念下的高中音樂教學要求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同時也是人類最古老最優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人文教育逐漸深入人心,素質教育逐漸替代了應試教育。音樂作為素質教育下美育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對高中音樂教學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一方面要立足于音樂審美,全面培養學生音樂興趣和音樂欣賞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體現音樂的人文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實踐和個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音樂感悟和音樂創造意識。
二、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人文理念的必要性
人文理念是人文教育下所提倡的一種教學觀念,注重的是人們在某個時期的思想、道德和價值取向。在新課程改革以來,人文理念作為各學科教學的標準逐漸成為了知識教學以外的教學目標。高中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面臨人生重要的高考,此時期的音樂教學不僅是學生緊張生活的調劑,更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途徑,是引導學生個性張揚、性格塑造的必然手段。所以在此時期進行人文理念滲透對學生素質培養、藝術素養提升以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次,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融入人文理念是高中音樂新課程改革下的必然要求。在基于高中音樂教學新課標中,給予學生一個開放的音樂課堂和音樂欣賞環境,對學生音樂素養提升以及踐行人文教育理念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現狀
就目前來說,雖然人文教育已經逐漸開展實施,但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尤其高中還要面臨重要的高考,音樂以及音樂欣賞并沒有納入高考內容,導致了人們對音樂、音樂欣賞教學的不重視,從而影響其人文教育發展;其次,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會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育,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導致了音樂欣賞教學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的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沒有起到陶冶身心、觸動心靈的目的;最后,音樂作為一門文化藝術學科,所涉及的學科也非常多,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單純的讓學生對音樂進行欣賞,忽視了音樂背后的素材,這對于學生理解音樂、感悟音樂、提升音樂素養是非常片面和單一的。
四、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人文理念的融入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人文素養
我們常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和思想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引導意義。就高中音樂教學而言,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立足于學生興趣和認知來開展音樂欣賞教學,一方面注重對學生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另一方面要注重音樂文化和音樂素養的傳播和培養。首先,作為高中音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明確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音樂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建立人文素養教育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將人文理念逐漸融入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其次,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能夠正確的把握各時期的學生特點,并根據不同時期的學生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既要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同時還要以身示教。最后,教師要不斷拓展自身的文化水平,擴大知識面。要求教師在音樂教學的基礎上能夠立足于音樂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音樂中涉及道德各個方面的知識,來通過自身素養影響學生、通過教學時間來感染學生,從而不斷的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效率,逐漸滲透人文理念。
(二)創新教學模式,融入人文教學理念
課堂是音樂欣賞教學的主要形式,同時也是人文教育滲透最好的方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藝術性的過程中體驗其人文性。例如,教師可以音樂欣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相應的音樂情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體現音樂的人文性,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感知。或者教師還可以在音樂欣賞過程中,鼓勵有舞蹈功底的學生來進行伴舞,以此來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融入,提高其人文因素。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立足于學生興趣和認知特點,在課本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教學內容拓展,和學生一起探究音樂中的情感和含義。例如,教師可以融入學生群體,多聽聽學生喜愛的音樂,了解不同時期的學生對音樂的需求。這樣以來,便進一步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師生關系變得更加和諧、平等,從而有助于教師走入學生內心,從而對其思想和音樂感受進行引導和點撥,對提高學生音樂素養以及音樂審美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就像在音樂欣賞教學《獨特的民族風》過程中,主要是希望學生通過不同民族的音樂欣賞來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氣息。對此,教師除了為學生播放一些課本上的音樂之外,可以利用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展示流行的民族風的歌曲像《天路》、《天堂》、《套馬桿》等來引發學生共鳴,體現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人文特點。
(三)拓展教學內容,加強各科知識聯系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但同時音樂中也有其他學科的元素。所以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要想增加音樂欣賞教學的人文性,教師要突破傳統課本音樂的束縛,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教學內容拓展,加強音樂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以此來逐漸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從不同學科中體驗音樂的魅力,提高音樂欣賞的人文性和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就像在學習《非洲歌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非洲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社會背景等來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一方面通過和地理學科進行融合來了解音樂中的地域風格;另一方面和歷史學科融合,通過人文環境來加強對非洲音樂的欣賞和理解,從而為人文教育滲透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總結
人文教育下,高中音樂欣賞教育不僅是單純的音樂欣賞,還要注重人文理念的融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作為高中音樂教師要充分認識音樂欣賞教學中人文理念融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從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和拓展教學內容三個方面來加以滲透人文理念,促使學生音樂審美和人文理念的雙重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月華.試論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的人文理念[J].藝術評鑒,2019(12):105-106+112.
[2]時開陽.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的人文理念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