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贊原 鄭興
一年前,67歲的王大叔出現胸悶、燒心、反酸等癥狀,飯后尤其明顯。到醫院就診,以為是胃炎。但奇怪的是,吃了好些藥,效果并不明顯。這段時間,癥狀甚至加重了,出現了吞咽困難、吃東西后嘔酸水的情況,嚴重影響生活。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就診,做完相關檢查后發現是食管裂孔疝。
老年發病率達10%-50%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醫師吳兆紅介紹,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的器官或組織,如胃等通過食管裂孔進入胸腔內的一種良性疾病。
食管裂孔疝最常見的原因是食管裂孔部位的肌肉萎縮或肌肉力量減弱,導致食管裂孔擴大形成食管裂孔疝。因此大部分食管裂孔疝見于中老年,在中老年中發病率高達10%-50%。
此外,食管發育不全和長期腹腔壓力增高,如妊娠、腹腔積液、慢性咳嗽、習慣性便秘等也可引起食管裂孔疝。此外,有部分人會因行胃上部或賁門部手術,破壞了正常的結構,形成手術后的食管裂孔疝。
癥狀易被誤診
吳兆紅指出,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胃就像一個沒有瓶蓋的醋瓶,胃酸晃一晃就容易溢出,反酸、胸骨后疼痛等胃食管反流癥狀是該病的主要表現。較小的食管裂孔疝患者早期可以沒有癥狀,或者只有進食后飽脹、胸悶等輕微的不適感,多可自行緩解。隨著病程的延長,疝逐漸增大后會引起較明顯的胃食管反流表現,如燒心、反酸、噯氣、胸痛水等,嚴重者食管反流進入氣管還會出現哮喘及誤吸性肺炎。
當疝囊較大,壓迫心肺、縱隔,可以產生氣急、心悸、咳嗽、發紺等癥狀,壓迫食管時可感覺在胸骨后有食管停滯或吞咽困難。食管裂孔疝患者還可能出現貧血、吞咽困難、吞咽疼痛、嘔吐等不典型癥狀。因為癥狀多樣,且程度不一,經常被誤診和耽誤治療。
“目前,胸片是篩查食管孔裂疝最簡單常用的方法,但容易漏診,如果高度懷疑為食管孔裂山時,應首選CT檢查,CT影像上可清晰地顯示疝的位置及疝入胸腔的器官。”胃鏡是診斷食管裂孔疝僅次于胸片及CT的檢查方法,胃鏡檢查可直視下觀察評估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的黏膜,在確診同時可以確定食管裂孔疝的大小及類型。
【提示板】
預防食管裂孔疝,從改善習慣入手
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如少食多餐,避免濃茶、咖啡、肥肉等食物,減少脂肪攝入和減輕體重以便減小腹腔壓力,采用頭高腳低位睡眠以減少胃內容物反流等,有利于減輕胃食管反流癥狀。
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可以通過聯合服用抑酸藥物和促進胃動力藥物來緩解癥狀。而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合并嚴重并發癥、巨大疝引起呼吸循環障礙和不能除外惡變患者均應考慮手術治療。
吳兆紅提醒,如果反復出現反酸、胸痛等癥狀,且作為胃病久治不愈,建議到專科確診,以免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