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玉
眾所周知,閱讀教學作為語文這門學科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其好壞不僅關系到語文教學的質量,同時也關系到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從傳統的教學實際來看,教學過程主要表現為教條化、單一化的模式,指向性是教學最為顯著的特征,往往難以調動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同時會制約其思維、個性的發展。《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屬于學生自己的一種個性化行為,通過教師分析來替代學生閱讀實踐是錯誤的。因此,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引入個性化閱讀教學就成為新課改背景下閱讀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尊重學生差異,調動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要充分結合高中生的實際特征,將調動學生閱讀興趣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在尊重學生閱讀興趣、閱讀選擇、閱讀體驗的同時,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閱讀空間,使得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逐漸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如《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學中,教師綜合參考學生基礎能力,設計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目標:①基礎類目標。進行詞句的積累、說話的訓練,積累文章所用的語言、描寫人物的方法、文章敘事結構。②加強類目標。能夠融入自身感情閱讀文章,能夠用自己的語言來將文章中的故事內容描述出來。③拓展類目標?;凇堆b在套子里的人》講一講自己對契科夫的理解,深入了解作家契科夫,閱讀契科夫更多的作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上述三個目標來開展教學,各個目標都是學生“跳一跳就夠得著”的目標,教師并不需要針對目標進行限制,只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讓學生根據自身理解去進行閱讀、討論,自然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后期閱讀教學開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引入生活理念,建立個性閱讀環境
從高中語文教材來看,諸多閱讀材料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極為密切,幫助學生建立閱讀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所以,為深入貫徹個性化閱讀教學,教師要從學生實際生活著手,在課堂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加強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建立個性化的閱讀環境,帶領學生走進生活,留意生活中的閱讀素材、挖掘閱讀中的生活內容,促進學生閱讀興趣、個性的全面發展。
如《陳情表》一文的教學,教師可以從孝著手,課前安排學生進行實地調查、訪問,帶領學生參與敬老院公益活動,全面了解當地老年人贍養情況,結合學生生活體驗,去感受當代社會的孝文化。教師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拋出問題,讓學生對比不同年代人們對孝的理解。通過上述教學引導,自然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每個學生都能夠根據自身的理解進行閱讀。閱讀教學過程本身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同時也是個性的保護,更是一種責任感的有效強化。
三、開放問題引導,促進學生思維發散
問題是有效引導學生個性思維發散的重要憑借。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來看,整個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的進程。在反復閱讀之后,每一個學生的感悟、體驗等均會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在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教師應當充分圍繞學生個性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連串的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不斷思考,全面促進學生個性思維的發散。
如《雨巷》教學,教師設計下面的問題,“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學生自己組織語言進行描述。對于上述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審美情趣,基于個人理解,充分利用自身個性語言描繪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而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個性思維發散的過程,開放性問題所創造的自主、自由氛圍,無疑能夠有效保護學生個性思維的發散。文學形象本身猶如不定方程,對應的解并非唯一,只要充分結合“結著愁怨”,均是一種合理的解。通過上述教學引導,不但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而且能夠針對學生思維進行有效的拓展,促進學生個性思維的有效發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各種開放性的問題,如對于《祝?!返慕虒W,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接著讓學生充分結合自身閱讀理解來提出開放性問題,并通過再次自主閱讀去嘗試解答。解答完成以后,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相互之間交換自身的理解,共享各自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不需要進行過多干預,僅僅需要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適當的點撥。這樣設計的開放性問題能有效促進學生個性思維的有效發散,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重視授人以漁,提高學生閱讀技巧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保障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效果,能否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是關鍵所在。閱讀教學本身是基于學生個體實際來開展的,而要想保障閱讀教學真正符合學生的實際,不僅需要教師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同時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讓學生基于教師的逐步引導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將其積累為閱讀方法,最終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綜合參考高中閱讀教學目標,基于學生實際情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傳授語文閱讀方法。由于高中生本身的閱讀能力參差不齊,最初的閱讀教學仍舊需要從基礎著手,即帶領學生留意文章中的標題、關鍵詞,基于上述內容結合文章進行理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自身泛讀進行引導,等到學生掌握對應的意義、結構、思想以后,再帶領學生去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深入品味文章。與此同時,對于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段落,教師都或多或少組織學生概括段落大意,學生在閱讀的進程中去尋找上述段落,可以有效掌握段落所表達的意思,加深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查找上述段落,并嘗試針對各個段落進行連接,以此來掌握文章的整體構思、表達方法和主旨。
在學生系統學習多種閱讀方法之后,教師則需要根據各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進行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理解語文閱讀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充分結合自身個性、愛好來進行閱讀方法的調整,使得自己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形成獨特的閱讀方法、閱讀習慣?;谏鲜鲞^程的閱讀方法傳授,學生可以針對自身閱讀方法、閱讀習慣進行動態的優化調整,實現閱讀技巧的持續提升。
綜上所述,個性化閱讀教學是有效迎合新課程改革的一種教學模式,能夠全面圍繞學生個性開展教學,促進學生個性、語文素養的健康發展。對教師來說,需要充分結合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充分尊重各個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基于學生個性,針對閱讀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真正將個性化閱讀教學滲透到課堂中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第一中學(7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