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浩
上頜第一磨牙是承擔咀嚼和咬合關系的重要牙齒,由于萌出早,患齲及牙髓炎、根尖周炎的概率較高[1],需要進行根管治療才能得以保存。上頜第一磨牙根管系統的解剖形態復雜,尤其是近中頰根解剖形態多樣,除了近中頰根根管以外,在其腭側常存在近頰第二根管(second mesiobuccal canal,MB2),其根管口隱蔽、根管細小。導致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MB2的遺漏[2]。目前關于上頜第一磨牙MB2發現率的研究差異很大[3],在工作中,大多數臨床醫生都會有意識的去尋找MB2[4],同時需要借助輔助儀器幫助尋找。錐形束CT(CBCT)為牙齒的解剖形態研究提供了三維影像資料,清晰地顯示了牙腔和根管的三維形態,以便更好的了解根管解剖形態[5-6]。本研究使用CBCT輔助上頜第一磨牙根管治療中MB2的尋找,以期提高臨床治療中MB2的發現率。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口腔科就診,診斷為牙髓根尖周病需要進行根管治療的上頜第一磨牙136例,病例的納入標準為:①經臨床檢查及輔助檢查診斷為上頜第一磨牙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隱裂、牙折、牙周牙髓聯合病變,且病牙具有保留價值,需要進行根管治療者;②無明顯系統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能夠配合治療者;③年齡在10周歲以上;④病人或其監護人知情同意;⑤病人首次治療,具體根管情況不詳,僅根據是否選擇拍攝CBCT分組。其中69例病人同意在根管治療術前行CBCT檢查,納入試驗組,男33例,女36例,年齡范圍為11~76歲,年齡(38.9±17.7)歲;67例病人拒絕CBCT檢查,納入對照組,男31例,女36例,年齡范圍為13~70歲,年齡(39.3±18.4)歲,對兩組性別、年齡分別進行統計分析(χ2=0.033,P=0.865;t=0.144,P=0.886),分組構成沒有區別。
1.2 治療步驟①使用橡皮障[7]隔離唾液及其他口腔組織,采用斜方型開髓入口[8],用球鉆揭頂,并去除覆蓋近頰根管口的牙本質懸突,使髓室底完全暴露,器械可直線進入根管,常規清理髓室、探查根管并拔髓,根據根管的情況選用8號、10號或12號C先鋒銼(CDW)疏通近頰、遠頰及腭根根管,使用根管長度測量儀(Raypex5,VDW)測定根管長度,使用K銼預備根管至15號后使用機用Protaper(登士柏)進行根管預備,同時使用2%的次氯酸鈉溶液和17%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交替沖洗[9];②尋找MB2:試驗組分析CBCT圖像,確定有無MB2及MB2根管口位置,若有MB2則使用DG16探針(Hu-Friedy,美國)及C先鋒銼探查并疏通,根管預備方法同步驟1;對照組憑經驗使用DG16探針及C先鋒銼在近頰根腭側探尋有無MB2根管口,若有MB2,根管預備方法同步驟1。
1.3 MB2根管的確認標準[10]①根管通暢;②根管在充填后為獨立的根管或在距根尖5 mm范圍內與近頰根管融合。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軟件SPSS 19.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χ2檢驗比較試驗組與對照組性別及MB2發現率,年齡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α=0.05。
2.1 試驗組和對照組MB2發現率試驗組69例病牙中,有38例發現MB2,發現率為55.1%;對照組67例病牙中,有24例發現MB2,發現率為35.8%。兩組相比MB2發現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79,P=0.024)。試驗組和對照組MB2發現率隨著年齡的增大呈逐漸下降趨勢(見表1,圖1)。

圖1 磨牙近頰第二根管(MB2)發現率與年齡的關系
2.2 試驗組MB2典型病例見圖2。
上頜第一磨牙根管治療中,近頰根的根管形態較遠頰根和腭根復雜,常存在MB2[11-12]。目前對MB2研究較多,研究方向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臨床方面研究MB2發現率及提高發現率的方法[13],二是解剖方面研究MB2根管口的位置和根管形態[14]。本研究試驗組在上頜第一磨牙根管治療術前拍攝CBCT,CBCT能夠真實清晰地顯示了牙腔和根管的三維形態,為根管的定位提供影像學指導,MB2發現率明顯高于術前未拍攝CBCT組,說明CBCT能明顯提高臨床MB2發現率,對根管治療具有重要的影像學指導意義。

表1 不同年齡組MB2發現例數及比例/例(%)

圖2 試驗組42歲女性上頜第一磨牙近頰第二根管(MB2)病例:A為術前CBCT檢查,箭頭所指處顯示16近頰根雙根管影像;B為根管治療完成后轉修復科做冠修復,行X線牙片檢查,顯示16根管充填適充,近頰根和MB2根完善充填
本研究結果顯示,MB2發現率隨著年齡的升高呈逐漸下降的趨勢,兩組在10~20歲年齡組分別為85.7%、75.0%,而≥60歲年齡組降至18.2%、21.4%,原因可能是由于隨著年齡的增加,繼發性牙本質不斷形成,牙髓腔逐漸變小[15],MB2根管細小,發生增齡性變化后根管逐漸閉塞,增加了根管口定位和根管疏通的難度,同時在CBCT檢查中,當根管橫截面積小于分辨率最小值時,影像圖片無法顯示其結構,MB2發現率隨之下降。
影響MB2發現率的因素很多,病人方面主要有病人的年齡、開口度、依從性、根管的變異情況,醫生方面主要有醫生的根管治療技術水平、輔助使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如CBCT、顯微超聲技術[16-17]等。總之,在上頜第一磨牙根管治療時,要求臨床醫師熟悉牙腔及根管系統的解剖形態,MB2的解剖位置和形態,使用輔助設備,如CBCT,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遺漏根管,為根管徹底成形和嚴密合適的三維充填提供前提條件,提高根管治療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