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敏,王露露,陳盛,吳萌萌,朱翠平
口腔鱗癌起源于口腔上皮,其代表了大多數口腔癌癥。口腔癌發生通過兩個主要途徑發生:(1)正常上皮轉化為發育不良病變和(2)這些發育異常病變進展為侵襲性鱗狀細胞癌。罹患口腔鱗癌的病人存活率較差,5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1],遺憾的是,治療策略在過去幾十年里進展甚微。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在血壓的控制中起關鍵作用,血管緊張素Ⅱ(AngⅡ)通過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AT1受體)和血管緊張素Ⅱ2型受體(AT2受體)在RAS系統的調控中起著核心作用。近年多項研究表明AT1受體在多種癌癥組織中高表達,并參與了癌癥的轉移、侵襲過程[2-3]。然而AT1受體在口腔鱗癌中是否表達以及對口腔鱗癌的進展是否有影響還未見報道,本研究旨在分析口腔鱗癌組織中AT1受體的表達與口腔鱗癌的TNM分期和臨床分級之間的聯系,明確AT1受體對口腔鱗癌發生發展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2年1—12月期間在南京市口腔醫院46例住院接受手術治療并由兩位病理醫生通過術后常規病理確診為口腔鱗癌的病人的石蠟組織切片,其中20例切片中包含了正常的癌旁組織。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齡范圍為29~82歲,所有病人的臨床病例資料完整,術前均未接受過放化療,所有病人或其近親屬術前已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免疫組織化學和試劑口腔鱗癌石蠟切片利用梯度乙醇脫蠟至水,高壓蒸汽鍋行抗原修復,血清封閉。滴加AT1受體多克隆抗體(購于美國Abcam公司,貨號ab124505),稀釋比例1∶400,4℃恒溫過夜,磷酸緩沖鹽溶液(PBS)沖洗3次;滴加生物標記的二抗工作液,37℃孵育30 min;PBS沖洗3次;DAB試劑盒顯色,蒸餾水沖洗終止顯色反應。蘇木精復染,脫水后二甲苯封片。
1.3 結果判斷切片使用數字病理切片掃描儀(NanoZoomer-XR C12000,Japan)進行掃描,隨機選取5個不重復等面積的視野計算口腔鱗癌的平均陽性細胞率。評估免疫反應評分(IRS),通過染色比例評分(PS)乘以染色強度評分(IS)計算得出。PS分為0分(0%~<1%),1分(1%~<26%),2分(26%~<51%),3分(51%~<76%),4分(76%~100%)。IS分為0分(負),1分(弱),2分(中等)和3分(強)。根據獲得的IRS評分,0分為陰性表達,1~3分為弱表達,4~12分為高表達[4]。
1.4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 23.0軟件,采用χ2檢驗統計AT1受體的表達率及AT1受體表達與病人不同臨床病理參數之間的關系。P<0.05被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AT1受體在正常癌旁組織和口腔鱗癌中的表達免疫組化結果顯示AT1受體在正常的癌旁組織中有3例表達,陽性表達率為15.0%;而口腔鱗癌組織中AT1受體表達41例,陽性表達率為89.1%,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9.696,P<0.01)。AT1受體在口腔鱗癌組織中弱陽性表達14例,強陽性表達27例(圖1)。
2.2 AT1受體在口腔鱗癌中的表達與臨床參數的關聯調取病人的臨床資料,結合免疫組化的評分結果,對口腔鱗癌中AT1受體的表達與臨床參數之間的關系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AT1受體在口腔鱗癌中的表達與病人年齡、性別無關,而在腫瘤大小、區域淋巴結轉移及臨床分期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AT1受體)的表達與口腔鱗癌臨床病理參數的關系/例(%)
口腔鱗癌是一種具有快速增殖能力和高侵襲特性的頭頸部癌癥,其5年生存率僅為50%左右。有報道稱口腔鱗癌病人的生存率與腫瘤大小、淋巴轉移密切相關[5],眾多學者尋找能夠早期確診口腔鱗癌并鑒別惡性程度的生物分子標志物,已報道核基質蛋白特異AT序列結合蛋白2(SATB2)[6],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7-8],環氧合酶-2(COX-2)[9]等參與了口腔鱗癌的發生發展,具有一定的診斷和預后意義。
眾所周知,RAS系統在維持心血管穩態、體液及電解質平衡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此外,局部RAS系統在多種組織中表達并對細胞的增殖,生長和代謝起著一定的作用。AngⅡ是主要的效應器,通過其不同的受體發揮維持組織穩態的作用。近年的臨床前研究表明RAS的各成分在多種人類癌癥組織及細胞中均有表達,并參與了癌癥的發生發展及轉移[10]。AngⅡ通過AT1受體可促進多種癌細胞的增殖,遷移及侵襲,而AT1受體的過表達通常表現為更強的侵襲性(更大的腫瘤,更高的臨床分級和更高的血管密度)和更差的臨床結果[11-13]。在實體腫瘤中,AngⅡ通過在腫瘤微環境中充當旁分泌和或自分泌信號而增強腫瘤細胞增殖和生長。同時,AngⅡ還可促進基質細胞(如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生長,從而導致腫瘤生長因子的分泌增加[14]。大量證據表明AngⅡ/AT1受體信號通路在實體腫瘤中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介導的血管生成,AT1受體表達與VEGF和VEGF受體(VEGFR)的表達及不同人類腫瘤中微血管的密度(MVD)相關[11]。AngⅡ還可促進間質細胞內VEGF的表達,VEGF也是誘導腫瘤血管通透性過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5-16]。研究表明AngⅡ/AT1受體信號通過多種機制損害腫瘤供血,如纖維組織介導的血管壓迫,VEGF誘導的血管滲漏和形態異常,AngⅡ介導的宿主血管收縮等,結果導致腫瘤缺氧加重及免疫抑制和逃避,而RAS系統抑制劑可以減少VEGF介導的血管生成和纖維增生,使腫瘤血管系統正常化[1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T1受體主要在腫瘤細胞的胞質和胞膜中表達,陽性率較高為89.1%,而在正常的癌旁組織中AT1陽性表達率為15.0%,兩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同時,AT1受體的表達和年齡、性別無關,而與原發腫瘤組織的大小,淋巴轉移及臨床分期有關,AT1受體的表達程度越高,腫瘤細胞的惡性程度越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RAS系統可能在口腔鱗癌的發生發展中起著一定的作用,AT1受體可作為判斷腫瘤惡性程度的重要指標;同時,我們預測AT1受體在腫瘤中的高表達,可能在口腔鱗癌細胞惡變,增殖、抗凋亡過程中起促進作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們會增加研究樣本量,并增加細胞實驗,進一步明確RAS系統在口腔鱗癌中的作用及相關機制。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結果表明AT1受體與口腔鱗癌的發生發展及淋巴轉移密切相關,可作為口腔鱗癌的診斷及惡性程度、預后的重要評判指標,為口腔鱗癌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圖1見插圖12-1)

圖1 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AT1受體)在癌旁組織和口腔鱗癌組織中的表達(DAB染色×200):A為癌旁組織;B~D為口腔鱗癌組織,其中B為陰性表達,C為低表達,D為高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