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 ●本報記者 邢曉婧 ●任重 柳玉鵬
當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作出對俄羅斯禁賽4年的決定時,莫斯科正努力尋求沖破西方的外交圍堵。當地時間12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計劃在華盛頓會見到訪的俄外長拉夫羅夫,這是兩人時隔兩年半后的首次見面。而在當地時間9日,旨在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俄烏德法四方會談在巴黎舉行,這是澤連斯基就任烏克蘭總統以來第一次實現與俄總統普京的一對一會面,而距上一次四方會談已過去整整3年。美歐突然對俄伸出橄欖枝其實并不意外,因“通烏門”風波與美國關系陷入尷尬的基輔,急需俄羅斯幫助平息該國東部的叛亂;而對于基本靠“抱著”俄羅斯天然氣管道過冬的歐洲人來說,當然也樂于在被特朗普催促增加軍費的時候,給普京總統一個擁抱。
拉夫羅夫時隔兩年半再訪美
應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邀請,拉夫羅夫于當地時間10日抵達華盛頓,展開工作訪問。蓬佩奧稱,兩人將討論軍控問題。美國政府高級官員9日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證實,特朗普也將在當天會見拉夫羅夫。
CNN稱,拉夫羅夫上次正式訪美是在2017年,那次訪問引人注目,因為特朗普據稱與其分享了“機密情報”。本次會面的背景是民主黨正在推動對特朗普的彈劾調查。《華爾街日報》10日稱,美俄之間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在2021年到期,特朗普此前表示他希望用涵蓋美俄中及其他國家的新協議替代。美國“國會山”網站稱,此訪顯示,盡管俄羅斯“干預美大選”、烏克蘭、軍控等問題令美俄關系持續緊張,但特朗普仍有意改善與莫斯科的關系。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10日評論稱,這次訪問是在俄美關系出現新一輪緊張背景下進行的,包括俄羅斯支持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和介入敘利亞問題。拉夫羅夫可能會給特朗普傳遞俄羅斯領導人的一些口信。此外,俄羅斯外交部在俄美外長會前夕表示,兩國將就網絡安全議題安排專業對話,這一議題在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前再次變得緊迫。俄羅斯《觀點報》稱,拉夫羅夫代表普京,考慮到俄美關系現狀以及高層極少往來,這是改善俄美關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
當地時間9日,蓬佩奧在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我們沒有選在與國會山舉行彈劾聽證會重合的日子(與俄羅斯官員會晤)”。他表示,不允許“國會山的瘋狂魯莽”影響外交事務的推進,“不允許這種事使我們放下重要的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刁大明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俄此次接觸主要是為了推進《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續簽。也不排除特朗普希望通過此舉顯示自己的“運籌帷幄”,即不懼怕國會民主黨人的壓力,與俄羅斯高層互動,證明自己心里“沒鬼”。
馬克龍“重啟與俄關系”
據《華爾街日報》10日報道,在此前一天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主持的“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上,俄烏領導人就緩和烏東部沖突的措施達成一致,雙方同意在今年年底前實施停火和交換戰俘,還同意在某些地區有限度地撤軍。但談判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俄羅斯《消息報》10日報道稱,巴黎峰會各方經過近6個小時的協商,最終通過了一份緩和頓巴斯地區沖突的聯合公報。同時,俄烏總統首次舉行了一對一會談,為緩和兩國緊張關系奠定了基礎。報道稱,在巴黎舉行的會議對整個歐洲來說至關重要。想象一下,如果沒有對俄制裁,歐洲國家的經濟情況會更好。德國聯邦議員格特稱:“我們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有必要完全恢復各國間的關系。現在到了決定我們大陸命運的時刻,我們必須創建一個從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共同歐洲。”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9日稱,普京希望西方解除對俄制裁,同時維持對烏東部分地區的控制。烏克蘭想要其民眾不再傷亡。法國和德國則希望歐洲的這個角落能夠安寧。自從上次“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舉行,時間已經過去3年,變化很大。歐洲正在產生新領導層,默克爾在國內成了“跛腳鴨”,而馬克龍急于取代她在歐洲的地位。烏克蘭加速向西方靠攏,新總統澤連斯基誓言結束烏東流血沖突。但因為特朗普和“通烏門”,澤連斯基的手腳也被束縛。西方還有很多別的變化。馬克龍與特朗普關系日益僵硬后,他已經開始“重啟與俄羅斯的關系”,包括今年8月在七國集團(G7)峰會前邀請普京到法國共度周末,甚至同意特朗普明年開G7峰會時邀請俄總統參加。另一方面,普京日益需要一些途徑緩解傷害本國經濟的制裁。實際上,他已經在做具體努力,比如6月歐洲理事會恢復俄羅斯的表決權。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9日稱,此次四方會談外界并沒有預期出現大突破,但是烏克蘭新總統的風險很大——他正在走鋼絲,要對付目前心煩意亂的華盛頓,態度堅定的莫斯科,以及一個尋求與俄羅斯緩和關系的巴黎。而美國政府因受“通烏門”調查的制約,對烏克蘭的影響力恐怕被削弱。
“好的征兆”難改結構性矛盾
“好的征兆”,“今日俄羅斯”電視臺10日評論稱,拉夫羅夫對華盛頓的工作訪問可能會給俄美關系帶來新的推動力,但不應該預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俄高等經濟大學專家多姆林表示,美國人退出了許多國際協議,但他們對俄羅斯在國防技術方面的能力還是承認的,他們需要以某種方式與俄達成共識。美國總統接待俄外長,是美國承認俄羅斯大國作用的一個標志。
刁大明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事實上俄美這種高層互動最近有回暖跡象,5月蓬佩奧也到訪莫斯科并會見了普京,但這并不意味著美俄關系再次迎來了轉圜的可能,因為雙方之間嚴重的歷史和結構性矛盾并沒有改變。
今年11月,特朗普曾表示他正在考慮接受普京力邀他出席俄明年的勝利日紅場閱兵,但刁大明認為,特朗普應該不會去,“畢竟還在選舉周期當中,此舉的加分效果極可能小于減分效果”。
據俄新社10日報道,普京9日在巴黎峰會結束后的記者會上,就WADA對俄羅斯的制裁表明了立場。他表示,從羅馬法時代以來,任何懲罰都必須是針對個人的,而不能具有針對集體的性質,“我認為,WADA專家也明白這一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做出針對集體的懲罰決定,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種決定的基礎與國際體育的純潔度無關,而是出于與體育和奧林匹克運動無關的政治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