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璐
(江西省上饒市橫峰縣姚家小學,江西 上饒 334312)
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主要是根據具體教材內容,構建教學情境,以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聯系教材內容,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通過故事的教育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一些游戲的方法,利用學生天性玩樂的特點,吸引學生,幫助學生深入分析數學知識的樂趣,以此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材是唯一傳遞知識的載體,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師在情境創設中,應當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為學生打造生動有趣的教學畫面,以此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興趣。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研究解讀教材內容,收集一些趣味情境動畫,開展課堂教學。比如,在“小數乘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問一問,學生有沒有放過風箏?有學生說:“有。”有學生說:“沒有。”教師繼續問:“那你們知道風箏多少錢一個嗎?”有學生說:“五塊。”有學生說:“我買的一個5.5元。”這時,教師接著問:“如果一個風箏6.5,那么,要買5個風箏,老師需要花費多少錢呢?”以此作為引導,帶領學生分析接下來教材的教學核心,關于小數乘法的計算。這樣,才能有效加強課堂互動,抓住學生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
由于小學生經驗淺,對于一些未知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所以,在具體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課堂故事活動情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延伸課堂教學氛圍,以此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比如,在“可能性”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個紙盒,要求學生準備一張小紙片。讓學生觀察以下三幅圖畫,分別描述的是烏鴉喝水的故事,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可能已經學習過這個故事。那么,大家來猜一猜圖1,圖2,圖3中分別哪一幅圖表示烏鴉“一定;可能;不可能”喝到水,

圖1

圖2

圖3
請各位同學將自己的答案分別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投入到教師準備的紙盒中。緊接著,教師再邀請一些學生幫助教師將紙盒的內容進行分類,以此幫助學生認識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概念。如上述圖示,很多學生表示圖1不可能喝到水,也有學生表示可能喝到水。這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分析,每一件事情發生都具有多種可能性,可能會發生,不可能發生,一定發生。此刻,有學生產生疑問:“可能發生和一定發生,是一樣的嗎?”接著,教師讓學生交流一下,可能和一定是否表達一樣的含義,以此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不但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游戲教學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也是學生比較喜愛的一種教學方式。因此,在具體數學課程教育中,教師應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生動,趣味的游戲教學情境,以此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有關的數學知識。比如,在“位置”教學中,有些學生方向感較差,對于東南西北的位置認識較為模糊。這時,教師可以先從上下左右的位置開始引導,與學生做一個游戲。由教師主導,隨意說出一個位置,聽到教師說出位置之后,必須要在5秒內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學生,需要表演一個節目。這時,教師說道:“從一組開始算第一行,第一列,以此類推。第5行第3列的學生請站起來?”接著,教師再讓這位學生隨意說出一個位置。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也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加深對有關知識的理解。
小學數學課程教育中,良性競爭可以促使學生互相進步,相互督促,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良性競爭的方法,讓學生之間相互促進,相互推動,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先將學生以4-6人為一組的形式,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由小組之間進行習題解答競爭。教師給每一個小組出10道分數加法題,每題1分。然后,開始計時,看哪一組回答正確率最高,且用時最短的小組為獲勝組。例如,學生A組題目:學生B組為:等等,每一個小組的計算題目都是不一樣的。再每一組計算完畢之后,進行小組之間互換檢查,是否存在計算錯誤的題目,糾正出來,并看一看哪一組糾正的最多,糾正一題,予以加分。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學習競爭意識,也能夠有效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程教育中,教師應當注重情境創設的課堂教育方法。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通過生活化,趣味化、游戲化,良性競爭等多種教學方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以此活躍課堂,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