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 付曉波
摘 要:我國將政治思想等內容作為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需要首要發(fā)展的內容。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思想政治的教育,而高職院校存在特殊性和時效性的要求,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迅速推進本院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因此對高職院校思政課全方位的改革刻不容。如何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如何創(chuàng)新是各高職院校所面臨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關鍵詞:新時代;思想政治;高職院校;創(chuàng)新
在我國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我國各方面發(fā)展都呈現出多元化,這就對各高職院校的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一個新要求,但因為高職院校學生對于政治學習的興趣不足。對于非專業(yè)類課程普遍重視程度不高。因為思想政治課存在的困難性,枯燥性,針對性太強而使高職學院的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的學習失去興趣。創(chuàng)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發(fā)展方式。本文將會針對政治思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政治思想的工作創(chuàng)新來進行探討。
1 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1)教育資源的分配不足。因為我國各高職院校都在進行不斷的擴招,思政教師資源嚴重不足,這就導致了高職院校的學生對于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足,無法滿足學生的思想教育。由于高職院校教師的薪資水平過低,教師對于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
2)教學方法不夠先進。在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采用報告會,對于紅頭文件的學習,以及課本上的內容進行灌輸式學習。教師需要擁有完善的相關學習知識才可以有效的開發(fā)微課。還要能夠熟練地操作電腦,輕松地駕馭各類新媒體技術。從最近幾年參加微課教學大賽思政教師的反饋來看,絕大部分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和困難正是來自技術層面。雖說技術只是一種手段,但是現在的情況卻已經表明微課視頻的制作需要教師需要進行相關的培訓并且擁有較強的視頻制作經驗以及視頻制作技巧。
3)教師的思想滯后。教師沒有多元化的背景,對于交叉學科的了解不夠充分,教學內容相對空洞,流于形式主義,缺乏創(chuàng)新,脫離現實,不能夠充分認識我國的國情以及現狀。
4)檢驗教學成果的方式單一。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對于思想政治學習的效果檢驗的方法通常為學生的考試成績,考試成績中平時成績只占了很小的比例,而卷面成績卻占了很大一部分,這種方法使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的學習缺乏熱情,只關注自己最終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平時課堂表現。
5)引導作用沒有被正確的應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程脫離了我國的時效政治,使思想政治課程只是一門課程。高職院校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的消極態(tài)度在課堂上有特別明顯的表現。例如:遲到早退,不認真聽課等行為經常發(fā)生,使學生的學習效果變差。
2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
1)利用手機軟件進行學習。隨著手機功能的日漸豐富,可以讓學生們在手機進行學習如利用學習強國進行思想政治以及國家時事政治的了解,每天通過該軟件進行學習與交流。
2)運用新媒體來進行教學新媒體的傳播作用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傳統(tǒng)媒介。高職院校需要引進新媒體進行教學,可以通過新媒體中的題目板塊以及一些趣味視頻來進行思想政治的學習。利用微課來進行學習教師要知道學生學習思想政治中學生要學的是什么,學生喜歡什么樣的微課內容。比如:在講解近現代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擴展以及探討。
3)學生在課堂上需要得到一定發(fā)言權。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從開始講到結束的老舊想法,教師應該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例如:舉報辯論賽,演講比賽等,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們的課堂參與性增加,讓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自主性得到提升,讓學生們不在認為思想政治是一門公共課,對于未來自己專業(yè)的發(fā)展沒有用處。例如在講解土地革命這一階段時,可以讓學生們自行排練土地革命的小品或者情景劇,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讓學生們對于土地革命更加了解。
4)教學方式的改革也離不開教學內容這個載體,教學方式依教學內容的變化而改變,因此要注意增加思政課中時刻變化的內容。比如“形勢與政策”這個課程,每個專題的講授都是依當前時段最為熱門、新增的內容作為講授的對象來進行,如黨的十九大之后要求堅定“四個自信”、堅持港澳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等這些專項內容都是與時俱進的部分。讓學生們更多了解國情變化、時事動態(tài)也是對學生們來說比較感興趣的內容。
5)教學環(huán)境的改善。思政教育的環(huán)境,對于高職學生思政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決定著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否能夠實現。所以,要關注對高職思政課程教學環(huán)境的建設,抓準高職學生目前所面臨新的形勢,從而采取更為有效的教育措施,讓思政教育能夠在更為優(yōu)質的環(huán)境之下開展。
3 結束語
新時期的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改革工作,需要教師從教學觀念改革入手,了解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與發(fā)展要求。這樣經過高校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與協調,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路徑也由此被拓展,學生綜合能力有效提升。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一個有效的思政課堂必須保持開放性和包容性,學生的多樣性、層次性決定了高職院校思政課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對于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心理健康的養(yǎng)成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值得廣大高職院校與思政教師給予更多的關注,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促進教學質量的持續(xù)提升。
參考文獻
[1]周蕓.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淺析[J].法制博覽,2019(15):290.
[2]費再麗.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3):24-25.
[3]段國鵬.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啟示[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合學報,2019,21(01):33-36.
[4]李衛(wèi)東,張妍.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11(06):77-80.
作者簡介
李程(1991-),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管理學學士,湖南外貿職業(yè)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政教育、職業(yè)教育。
付曉波(1991-),男,漢族,湖南華容人,歷史學碩士,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政教育、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