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燕 王亞斌 陳欣

白宮里的極端鷹派,走人了。美國不少媒體都認為,被稱作“戰爭販子”的博爾頓離開是個好消息,但對于美國危險的安全戰略能否隨之結束,并不看好。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9月10日成為被總統特朗普“推特解雇”的最新一人。
對于博爾頓的離職,連美國媒體也齊聲叫好。可見,意圖繼續在全世界挑動大規模戰爭,這點連美國保守派也無法接受了。在朝鮮、伊朗、阿富汗、俄羅斯等一系列美國面臨的外交問題上,博爾頓都宣揚軍事干涉、顛覆政權的極端強硬方式。
他與特朗普之間的分歧頗為嚴重,此前被傳出與總統不和時,博爾頓曾“甩鍋”給中俄等國,稱這些國家在有意散布不實消息。博爾頓被炒的第二天,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臉書發文說:“現在是時候道歉了。”
9月10日上午,博爾頓在戰情室主持召開美國國家安全負責人會議,一切如常,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有變化即將發生。11時,白宮公布日程安排說,博爾頓將于13時30分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財政部長姆努欽一起舉行記者會,談論有關恐怖主義的問題。在距離正午12時還有2分鐘時,特朗普發出了那條令眾人錯愕的推特。《紐約時報》稱,雖然因為與總統在處理主要外交挑戰上存在原則性分歧,博爾頓過去幾個月已處于危險狀態,但這個結局到來的方式仍顯得既冷酷又突然。
更讓美媒直呼罕見的是,博爾頓沒有像此前被炒的白宮官員那樣默默離開,而是將他和總統的不和在“辭職”一事上徹底曝光。“我昨晚通知約翰·博爾頓,白宮不再需要他的服務”,特朗普9月10日在推特上說,“我像政府中的其他人一樣,強烈反對他的許多建議。因此我要求約翰辭職,他今天上午向我提交了辭呈”。12分鐘后,博爾頓在推特上公開反駁特朗普的說法,稱“我昨晚(9月9日)提出辭職,特朗普總統說,讓我們明天再談”。隨后,《華盛頓郵報》、福克斯新聞網等美媒記者收到博爾頓的短信,強調他自己主動提出辭職才是事實。
多家美媒公開了博爾頓辭職信的副本。這封日期為9月10日的辭職信只有兩句話:“我立即辭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職。感謝你為我提供服務國家的機會。”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稱,其他高級官員離開時通常會寫很長的信,對總統大加稱贊。這封辭職信比特朗普的“解雇推特”還短。
71歲的博爾頓擁有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在過去30多年中,曾在里根和布什父子政府中擔任要職。2018年4月,繼弗林和麥克馬斯特之后,他成為特朗普的第三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BBC稱,博爾頓剛被任命時,外界認為他的鷹派外交思維和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很契合。
但在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任上的17個月間,博爾頓鼓吹先發制人、軍事對抗,與特朗普在一些問題上尋求外交途徑格格不入。CNN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的消息說,最終摧毀兩人關系的是在戴維營與塔利班領導人秘密會談一事上的分歧。特朗普傾向與塔利班談判和平協議,博爾頓則強烈反對這一計劃。特朗普9月7日突然宣布取消原定8日舉行的秘密會談,但被說成“他是因為博爾頓反對才這樣做”所激怒。9月9日晚,二人在橢圓形辦公室發生激烈爭執,博爾頓沒有退讓。一名高級官員說,會議結束時,特朗普要求博爾頓辭職。美國《華爾街日報》稱,特朗普在會談計劃取消后明確表示,他已經忍無可忍了。
除了阿富汗問題,《紐約時報》還總結出博爾頓與特朗普的四大分歧:在朝鮮問題上,特朗普將緩解美朝緊張局勢視作主要外交成就,博爾頓卻稱朝鮮不可信。在伊朗問題上,博爾頓主張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遭到特朗普拒絕。在委內瑞拉問題上,特朗普對于通過支持反對派領導人從而推翻馬杜羅政府未能迅速奏效感到沮喪,博爾頓則堅持現在正是繼續施壓的良機。在俄羅斯問題上,二者在支持烏克蘭政府的力度上存在分歧,博爾頓挑起俄干涉美大選話題,更是直戳特朗普痛點。
博爾頓的好戰作風讓特朗普慍怒,后者多次在高層會上說,博爾頓要把美國拖入更多戰爭。《今日美國》評論說,博爾頓每次都建議特朗普采取最事與愿違的行動,他展現了破壞協議和阻止戰爭結束的強大本領,正在把特朗普帶離和平與外交。炒了他是個可喜可賀的正確決定。
當被問到博爾頓辭職一事時,蓬佩奧露出笑容說:“我一點都不驚訝。”站一旁的姆努欽也笑了。《紐約時報》稱,蓬佩奧與博爾頓宿怨已久,二人都奉行保守主義政策,但蓬佩奧更善于迎合特朗普,他從未將博爾頓視作團隊搭檔。
伊朗也對博爾頓被炒表示歡迎。該國總統魯哈尼說,美國的“好戰”是失敗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稱與博爾頓交談很有意思,但他的政治觀點,“我們在大多數問題上都不同意”。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則表示,博爾頓辭職后,莫斯科并不幻想改善與華盛頓的關系。
博爾頓在對華問題上也鷹派色彩十足。他在華為問題上向英國施壓,在訪問烏克蘭期間誣蔑中國企圖通過投資進行全球經濟擴張。博爾頓甚至聲稱美國的一中政策已經變成魔咒,支持臺灣自決。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對記者說,對中美關系來說,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個位子相當重要,一說起就能想到當年幫助打破中美關系堅冰的基辛格。博爾頓在位,一是影響中美高層溝通渠道,二是他的政策立場和對華情緒,會鼓勵美國政府內部的對華強硬派勢力。
吳心伯說,白宮內部有代表性的極端對華鷹派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博爾頓,一個是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從這個角度講,博爾頓去職對中美關系不是壞事。至于是不是好事,還得看他的繼任者是誰。
按照特朗普推特中的說法,他將在下周確定自己的第四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在此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查理·庫普曼將代行此職。有報道說,候選名單上的名字有近10個。據美聯社報道,特朗普近期給博爾頓的前任麥克馬斯特打過電話,稱“想念他”,引發外界聯想。
美國“石英”網絡雜志評論稱,可以想象,博爾頓被解雇的消息讓美國外交界松了口氣,但也并非確定是個好結果。奧巴馬時期的官員布魯恩說,特朗普政府安全戰略不穩定帶來的危險,遠比一個不喜歡外交的安全顧問帶來的危險大。“國家安全戰略最重要的特征是穩定性,這對內部成員和外部盟友、伙伴之間建立信任至關重要。”BBC稱,特朗普任內全球地緣政治危機頻發,他卻開除了史無前例數量的國家安全官員。
《紐約時報》9月11日發表社論稱,不管誰接替博爾頓,都不太可能讓美國國家安全機器的混亂有任何好轉。那里很多重要職位空缺,盟友們困惑應該跟誰接洽。白宮亂糟糟,同盟關系動蕩——這一切意味著更多戲,更多懸疑,更多電視報道,而舞臺中間的那個人是特朗普。
《華盛頓郵報》發表的評論標題是:“混亂、失序、無意義的成就——這,就是博爾頓留下的遺產”。
面對無法打贏的戰爭,空耗的巨額軍費,摧毀相關國家原有的權力結構,又沒建立起新的管理體制,只留下當地人民遭受無休止的動蕩和戰亂……

博爾頓走了,但戰爭呢?
(余業薦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