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輝

在劉濤和楊哲眼中,網絡上的大部分教程并不能起到防偷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反偷拍意識。
三十多歲的云飛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負責內網安全的員工。媒體上接連不斷的偷拍報道,讓他對酒店疑慮重重,每次出差都得帶著那個紅外線手電筒。使用紅外線手電筒可以清晰地看出紅外線攝像頭上的反光。
紅外攝像頭可以清晰地拍攝夜間的畫面,即使房間內關了燈,仍可以清晰地記錄下房間里發生的一切。頻繁發生的偷拍事件,逐漸催生了一個反偷拍的市場,幫助人們查找針孔攝像頭的產品和教授反偷拍技巧的培訓接連出現。云飛就曾報名參加了這樣一個培訓班。
五一前,云飛和朋友商量好到青島去玩。他通過愛彼迎查詢了多家民宿,最后定了一間普通民宿。“3晚的價格大約1700多元,房子過去的接待量還不少”,云飛說,他看了評論,住過的游客對其評價都不錯。
沒想到,就是在這樣一家超贊的民宿里,他發現了異常情況。
端著路由器端詳很久,云飛發現散熱孔里有一個特殊電路板。依據工作經驗判斷,路由器里不應該有這樣的電路板。他懷疑有人在里面裝上了針孔攝像頭。
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云飛對隱私安全有著慣性的敏感。不過,網上曝光的偷拍事件雖然很多,云飛一直沒遇到過。
由于工作內容涉及安全防護問題,云飛去年參加了一個反偷拍培訓課程,系統學習了如何排查房間內的針孔攝像頭。按照培訓課程教導,入住酒店時,他要按照三個層次進行檢查:天花板上的煙霧警報器和吊燈,眼睛平視區域的電視機和插座,膝蓋高度的臺燈和電視柜等。
基本確認民宿路由器內隱藏針孔攝像頭后,云飛拍攝了路由器照片,上傳到反偷拍培訓班學員群中,請群里的同學和培訓老師鑒定。培訓班負責人楊哲看到后表示,肯定是針孔攝像頭。一起入住的朋友對偷拍事件比較敏感,建議云飛報警處理。
后來,云飛從警方處得知,從3月份開始,該民宿房主在兩套民宿正對床的位置都安裝了針孔攝像頭,拍攝他人隱私視頻并觀看。
據嶗山公安分局開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房主拍攝他人隱私視頻并觀看,侵犯隱私的違法行為成立。另外,房主因未辦理過旅館業特種行業許可證而出租房屋。兩項行政處罰合并執行,房主被給予行政拘留20日并處罰款500元的處罰,民宿也被依法取締。
“如果視頻泄露出去,對這些住客來說就是一場噩夢。”云飛說,不過,據他推測,視頻應該不存在外傳或者售賣的情況,否則房主面臨的處罰會更加嚴重。
云飛反偷拍成功一事,被學員群里同學傳到網上,成為了“教科書式反偷拍”的經典案例。頻發的偷拍事件,令人們對隱藏攝像頭的問題越來越緊張,這一次,原本會成為“受害人”的云飛,因為采取了主動隱私保護檢查措施,不但規避了被偷拍的風險,還成功地將嫌疑人逆襲揪出。他成了周圍朋友同事眼中的傳奇人物,甚至有朋友在外出住酒店時,通過視頻連線,請云飛幫忙檢查房間內是否有針孔攝像頭。作為云飛培訓班的老師,銳勘反竊密實驗室負責人楊哲直言:終于看到“全民反偷拍時代”到來的一線曙光。
楊哲從事安全工作多年,曾先后就職于網絡安全公司綠盟和華為、阿里等企業。2017年,楊哲創辦銳勘實驗室,用專業手段檢查、鎖定并掃除竊聽、偷拍、偷錄器材,保護客戶隱私不被外泄。
創業前,楊哲曾經對這個市場做過調研,他發現國內針對偷拍等竊取隱私行為的防護主要是以反竊密為主,比如辦公室反竊聽、車輛GPS檢測等。由于沒有標準規范,缺乏統一參考,這個行業始終處于混亂狀態,安保企業“如雨后春筍,又像荒草叢生”。
一些安防企業也開始涉及針孔攝像頭檢測設備銷售和反偷拍培訓。記者檢索到的9家安防企業網站中,有2家企業專門銷售信號檢測設備,7家企業提供反偷拍培訓。
頻繁曝光的偷拍事件,一方面加劇了人們對偷拍行為的焦慮,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各種各樣的反偷拍工具和反偷拍教程,甚至還出現了探測無線聯網攝像機信號的手機客戶端。網購平臺上,除了云飛使用的紅外線手電筒之外,各種各樣的信號探測儀和紅外線檢測設備也紛紛打出“反偷拍”的廣告用語。
在中國香港、日本及韓國,“商業調查”——也即人們常說的偵探,是屬于完全合法的行業,日本的調查業更是在亞洲乃至世界范圍內被廣為認可。楊哲帶隊拜訪了五六十家日本調查企業,甚至從偵探行業學習他們如何反偷拍和反泄密。“偵探行業90%的工作是偵查,10%的工作內容是自我保護,我們就專注學習他們如何自我保護。”
充分準備之后,楊哲的反偷拍培訓班做了起來。針對學員不同需求,楊哲在銳勘實驗室獨立開發了L1和L2兩種課程,分別以普及和實戰為主。在確保個人隱私安全基礎上,再上升到商業安全高度。
培訓課程只是實驗室的一部分工作,公司的主要業務還是為企業提供商業安全檢測。楊哲的實驗室還組建了分析小組,追蹤網上泄露出來的偷拍視頻,分析酒店的特征和針孔攝像頭的安裝手法。通過講解,培養學員的反偷拍意識。

同楊哲一樣,劉濤也注意到了偷拍情況的泛濫以及反偷拍的市場前景。
劉濤之前也是做網絡安全工作的,和朋友討論這個話題時,出于職業習慣,開始考慮能否從技術手段檢測偷拍設備,結果一查,他發現國內并沒有可以檢測無線聯網攝像頭的手機APP。
劉濤團隊曾購買過七八十款市面上出現的針孔攝像頭,發現85%以上的針孔攝像頭都是通過無線聯網的。粗算之下,劉濤覺得依據現有的網絡安全技術團隊,開發一款針對無線網絡攝像頭的App并不需要太多的資金和精力投入,于是開始投入其中。
3月10日,劉濤公司開發的“小聽”App安卓版上線,據他介紹,到目前,這款App已經吸引了30萬用戶的下載。而截至7月25日下午,“小聽”官網顯示,已為384662用戶提供安全服務,發現229348個聯網攝像頭。劉濤補充解釋,數據都是真實的原始數據,不過也存在一個用戶多次掃描同一個攝像頭的情況。“掃描到的攝像頭除以二,應該是掃描到的攝像頭數。”
這些攝像頭并非都是偷拍設備,但它很直觀呈現了人人都生活在攝像頭下的這個時代特征。每天,人們從無數攝像頭前經過,甚至做著一些隱秘、私人的事情,卻很少會意識到,某一個位置,有個鏡頭在盯著自己。
網絡上流傳著各種反偷拍攻略。不過,在劉濤和楊哲眼中,網絡上的大部分教程并不能起到防偷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反偷拍意識。云飛的事情發生后,很多人向他請教反偷拍的經驗,“我就會簡單地跟他們說一下,”云飛說,但他感覺,很多人也就是三分鐘熱度,“這個新聞在發酵期,他們出去時會特別注意,但過后你想培養成一種習慣和慣性,每次進陌生場合都會檢查,這其實很難的,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劉濤認為,用戶只能通過手機檢測出是否存在聯網攝像頭,很難準確找出攝像頭。
這也是“小聽”上線后,他們對這個行業的一個反思結果。接下來,他們又開發了一套針對酒店和警方使用的檢測系統,并且和兩個省會城市的警方達成了合作。“酒店內部和警方管轄區域內,可以通過系統檢測到異常攝像頭,然后追溯回攝像頭生產銷售廠商。”劉濤說。他相信,這才是解決偷拍的關鍵所在。畢竟,受害者找到攝像頭,后續的處理也需要酒店和警方的介入,解決偷拍的癥結還是對偷拍行為的打擊。
(瑞星薦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