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韓國之間自2019年7月初開始的貿易摩擦,呈現出不斷升級的態勢。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日本政府首先宣布對出口韓國的3種原材料(電視和手機OLED面板上使用的氟聚酰亞胺、半導體制造核心材料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加強管控,隨后又將韓國移出出口“白色清單”,針對包括尖端材料、電子、通信、傳感器和導航設備等戰略物資在內的1100余種可以用于軍事用途的產品,取消對韓國出口的優待措施。作為回應,韓國就日本出口管制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進行申訴,同時采取了相同的“白色清單”移出舉措,加強對日本的出口產品管制,并宣布終止與日本在2016年簽署的軍事情報共享協議。此外,日韓兩國民間的對立情緒也不斷累積,生活消費、旅游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受到了沖擊。
近年來,韓國與日本雙邊貿易額持續在800多億美元水平徘徊。根據韓國貿易協會(KITA)的數據,2018年,韓日雙邊貿易額達851.8億美元。受貿易摩擦影響,2019年1—8月,雙邊貿易額大幅下滑。其中,韓國自日本進口額為388.6億美元,同比下降8.2%;對日本出口額為225.1億美元,同比下降6.6%。
日本是韓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場和最大的逆差來源地。自1965年日韓兩國關系正常化以來,韓國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的狀態。2018年,韓國對日本的逆差規模為240.7億美元,居韓國對外貿易逆差的第1位。根據HS6位碼計算,2018年韓國自日本進口的前十大類產品總額為131.9億美元,占其當年自日本進口總額的1/4。其中,2018年韓國對日本貿易逆差最大的產品是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生產設備,占到了前十大逆差產品總逆差額的1/3(見圖1)。

圖1 2018年韓國從日本進口的十大逆差產品及其逆差比重(資料來源:根據UN Comtrade Database計算)
韓國經濟研究院發布的《韓日主要產業競爭力比較及啟示》報告顯示,2018年韓國對日本進口依賴度超90%的產品共48項,其總進口額達27.8億美元。因此,日本政府針對出口韓國的氟聚酰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采取出口管制,抓住了韓國的命脈。因為這3種產品是芯片和智能手機等制造行業的重要原料。日本處于產業鏈的上游,其生產的氟化聚酰亞胺占據全球氟化聚酰亞胺總產量的90%,氟化氫產量則占全球的70%。
韓國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芯片生產國之一,日本出口管制措施嚴重威脅韓國支柱產業。韓國方面的數據顯示,受經貿摩擦和芯片價格下跌影響,2019年8月,韓國出口同比下降13.6%,出口已連續9個月同比下跌,其中最重要的芯片出口額同比大跌30.7%。
此外,韓國半導體產業非常龐大,占全世界半導體市場份額的接近50%。日本管制的半導體原材料光刻膠、氟化氫,韓國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來源,使得以三星和SK海力士為代表的韓國半導體產業深受沖擊。
為應對進口高度依賴日本的問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決定對半導體材料、零部件與設備研發投入6萬億韓元(約50億美元)預算,以推動對核心技術、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的開發,提高本國半導體行業的“國產化”比例。不過,由于技術壁壘高、投資周期長,短期內很難看到成效。
雖然日本并沒有絕對依賴于韓國的產業領域,但是在韓國對日本作出貿易限制的情況下,日本企業同樣遭受到一定的損失。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統計,日本企業在亞太地區的投資中,2018年獲得營業收入最高的地區是韓國,高達85%(日本企業在中國投資獲利達72%,第三位泰國市場獲利達67%)。
受日韓貿易摩擦影響,自2019年7月初以來,韓國民眾抵制日貨的運動愈演愈烈,日本企業在韓國的業績均明顯下滑。據韓國媒體報道,日本對韓國食品出口額同比減少41%,對韓國出口啤酒大跌97%,日本汽車在韓國新增登記也同比大減57%。日本第二大汽車制造商日產汽車正考慮退出韓國市場,還考慮退出參與雷諾三星汽車在釜山的一家裝配廠。此外,無印良品在韓國的銷量下跌33.4%,DHC在韓國的銷量銳減55.3%,優衣庫在韓國的銷量猛減40%。
日韓兩國貿易摩擦愈演愈烈,未來或將有更多經濟領域面臨巨大風險。隨著雙方都將對方從“白色清單”除名,意味著出口管制的對象將迅速擴大至電子零部件和機床等上千種商品,包括石化產業和汽車產業在內的等相關產業都將受到沖擊。
日韓兩國貿易摩擦還影響了旅游業發展。根據日本觀光廳公布的數據,2019年8月到訪日本的韓國游客人數同比減少48%。此外,韓國公民在日本的旅游消費也有縮水,日韓兩國許多航線開始陸續停飛。與此同時,韓國前往越南河內、泰國曼谷及美國關島的游客出現井噴式增長。
當前,以美國為代表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在全球范圍內抬頭,給世界經濟增長和國際秩序穩定帶來新的風險。中國、日本、韓國和東盟各國等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動者,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亞洲各國均表示要維護自由貿易體制、防止保護主義泛濫。中國與韓國已經簽訂了雙邊自貿協定,重啟了與日本中斷7年的戰略對話,正在與東盟等國加緊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達成協議,并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更廣泛的合作。日本和韓國都表示愿意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特別是在第三國的合作,為實現亞洲一體化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日本和韓國3國是亞洲的重要國家,也是全球智能手機、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鏈的重要環節,本應為加強地區一體化合作和發揮地區競爭力優勢作出重要貢獻。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于2012年正式宣布啟動,此后三方共進行7輪談判,就貨物、服務、投資、原產地、通關、貿易救濟、貿易技術壁壘、競爭、知識產權和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展開磋商。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隔7年正式訪華,中日韓自貿協定的談判有望取得積極的進展。然而,當前日韓關系緊張,貿易摩擦不斷,不但對處于產業鏈下游的中國等亞洲國家企業產生負面影響,造成整個區域競爭力下降,也給推進中日韓自貿合作帶來困難和挑戰。面對新情況,需要中日韓三方加強合作,尋找新的合作契合點,帶動地區關系緩和,提高亞洲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中心的凝聚力,推動亞洲一體化進程。
(作者單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