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萬點擊量卻換來零銷售額——一起廠商控訴“網紅”平臺以虛假流量騙其投放廣告的事件引爆了互聯網營銷產業。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紅營銷”作為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大行其道。似乎任何平臺只要被冠以“網紅”二字,再經互聯網推波助瀾,便能無限激發大眾的消費熱情。然而,流量造假讓這一切成為海市蜃樓,成百上千萬的點擊、轉發和評論,其中有多少水分?無人知曉。
互聯網傳播面廣、受眾大,流量造假帶來的誠信危機極易對公共價值造成破壞。而且“流量經濟”已經開始“變種”為網絡黑產——觸犯國家法律的網絡犯罪。“刷流量”不可避免地勾連著盜號、虛假宣傳、侵犯個人隱私、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等違法違規行為。如何監管和引導“網紅營銷”市場,幫助產品推廣委托方和消費者避開流量造假的“坑”,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