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苗 劉開林


摘 要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的,公共藝術教育對高等院校培養政治過硬,德才兼備的農業科技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種原因,農林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相對落后。本文在論述公共藝術教育對農林院校學生思政素質提升效果的基礎上,對我國主要農業院校的公共藝術課程進行調研,明確農業院校中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對在今后全校開設公共藝術課程開設提出建議,確保為我國培養身心健康,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
關鍵詞 公共藝術教育 農林院校 思政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公共藝術課程是針對所有學生的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健康心理,綜合素質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之一。農林院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雖然具有淳樸的素質,但接受正規藝術教育的機會較少,藝術基礎較差。同時我國農林高校大多以農科專業為主,大多數學校沒有藝術專業,缺乏相關教師,藝術教育相對其他綜合類高校可能更加缺乏。因此,公共藝術教育對農林院校學生素質的提升有更多的空間和作用。本文對我國農林院校公共藝術課程開設,對學生在藝術課程方面的需求開展調研,明確當前農林院校公共藝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農林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提供參考。
1我國農林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
早在2006年,教育部發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 明確要求每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至少要在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中選修1門并且通過考核。對于實行學分制的高等學校,每個學生至少要通過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的學習取得2個學分;修滿規定學分的學生方可畢業。藝術限定性選修課程包括《藝術導論》、《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鑒賞》、《戲曲鑒賞》。在今年新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也要求把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實行學分制管理,但沒有明確公共藝術課程,后期可能會有具體的實施方案。我們調研我國農林院校公共藝術課程,發現大多數農林院校開設了公共藝術課。《2016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中進入中國農林類大學排行榜前十名的農業院校中,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三所院校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要求學生必選一門公共藝術選修課。中國農業大學設立體育與藝術教學部,除了開設體育課外,還開設了《合唱藝術》、《影視視聽藝術與表達技巧》、《芭蕾形體訓練》、《中外影視鑒賞》、《大學生音樂修養》等21門公共藝術課,其中15門與音樂相關。 湖南農業大學面向全體本科學生開設了《美術鑒賞》、《音樂鑒賞》、《戲劇鑒賞》等15門公選藝術課程,課程內容涉及美術、書法、音樂、舞蹈、設計五個方面,每門課1-1.5個學分,人才培養計劃明確規定每個學生必須修滿2個學分的藝術類課程學分才能畢業。部分高校把公共選修課分為人文社科類和自然科學類,要求人文社科類專業至少選修3學分自然科學類課程;自然科學類專業學生至少選修3學分人文社科類課程。可見,大多數農林院校開設了公共藝術選修課,但是大多沒有嚴格按照2006年的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而是根據學校的特點開設相關藝術課程。
除了課堂教育,農林高校也探索在課外加強學生藝術培養。譬如,湖南農業大學開展“六求”素質教育,其中“求美”文化藝術活動教育“求美”文化藝術活動教育是指通過體驗、養成、熏陶,使人文藝術知識內化為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藝術素養的過程。大多數學校組建了學生藝術團,對有一定特長的學生進一步培訓,然后通過藝術活動將藝術展現給所有學生,起到藝術熏陶的作用。
2我國農林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存在問題
(1)學生藝術基礎較差。受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農林院校學生自身的藝術修養基礎較差。在我們調查的學生中,半數以上學生來自農村,藝術基礎差。也許因為基礎太差,怕別人笑話,部分學生排斥藝術,尤其是藝術課程,擔心不能完成學分。此外,在浮躁的社會,部分學生一心想著畢業后如何賺錢,或者如何成功,認為強制開設藝術課程會浪費時間,耽誤專業課程學習。
(2)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目前大多數農林高校的公共藝術課根據現有師資開設,且存在課程容量不夠的問題。在開設的課程中,部分存在課程內容不夠健全,建材選用隨意,考核流于形式等,尤其是師資短缺問題較為突出。
(3)體制不完善。多數農林院校的公共選修課由教師自由申報,又教務處統一管理,沒有系統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大多數農林院校藝術專業教師短缺,由一些學工部門的兼職教師擔任藝術課程,因為工作太忙無暇兼顧藝術教學,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導致一些藝術課程停開。
3我國農林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建議
(1)強化制度建設,所有高等院校應該建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公共藝術教育。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要配齊配好普及藝術教育教師,鼓勵高校建立符合美育特點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和考核評價機制。例如,清華大學沒有藝術類專業,但是設立了藝術教育中心,開設了藝術賞析類課程和藝術實踐類課程。藝教中心開設了多類藝術賞析類課程,包括音樂類,另外還有美學、戲劇、舞蹈、美術、攝影、電影類等賞析課程,如:美學與藝術欣賞、中外名劇賞析,電影中的藝術與文化,攝影作品賞析,民族與現代舞賞析等17門次。賞析課教學著重強調藝術的文化理念,強調人類文明的發展,中西文化這種大的文化環境中的發展與創新,學生的審美訴求與文化訴求基本能夠得到滿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學校需要從充實師資力量、保障經費投入、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完善藝術教育體制,有效解決當前學校藝術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提高藝術教育教學質量。
(2)科學設置公共藝術課的課程。首先,將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分為基礎、賞析、實踐、史論四大類系。同時將不同檔次的藝術課程再分“快、慢班”,依據農林院校學生的藝術基礎設置不同層次的藝術課程,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其次, 豐富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可以涵蓋音樂、美術、舞蹈、攝影、文學等各個學科,以滿足不同藝術愛好的學生的需要。三是要整合專業教育與藝術教育,開設具有農林院校特色的藝術課程,根據農林院校的學科特點, 量身定制公共藝術課程。如結合農林院校的專業特點,開設插花藝術、茶藝表演、花卉造型、剪紙藝術、小盆景制作和舞蹈表演等特色藝術課程。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表1),學生最想選修的三門課程依次為影視鑒賞,音樂鑒賞和舞蹈鑒賞。因此,在教師配置和課程容量要充分考慮,盡量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創新能力培養來看,大多數學生認為美術鑒賞最能提高創新能力;在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方面,20%的學生認為書法鑒賞最能提高思想道德。聚焦農林高校的特點,建議多開影視,音樂、舞蹈、美術和書法相關的課程,或者以上述課程為載體,加入農林專業特有的元素,開設具有農林特殊的課程。
發揮優勢,不拘一格。充分挖掘中國文化藝術瑰寶,根據學校的特殊,開設特殊的公共藝術課程,如湖南農業大學可以發揮茶文化特色,開設茶道、插花藝術、景觀設計藝術等課程。湖南省公共藝術課程開設比較好的三所高校,開設了《形體訓練》、《剪紙》、《插花》、《茶道》等特別的公選藝術課。他們認為設置這些藝術課程除了希望得到藝術的熏陶,提高藝術修養,還從自身專業的需求和實用性角度出發,希望能開設既具有藝術性,又具有實用性的課程。
藝術教學不但能夠激發農林院校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研究水平,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當前我國農林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大多為應付了事,較少真正的用心開設,建議農林院校領導加強公共藝術教育,結合本校特色,開設獨具一格的公共藝術課,為培養政治素質過硬的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在公共藝術教育中,重點在于藝術熏陶作用。雖然藝術對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仍然有30.95%學生反對強制開設公共藝術課(圖1)。因此,我們還需要加強對公共藝術教育的宣傳,讓學生真正選修感興趣的藝術課程,愛上藝術課,從藝術教育中感受美,提高綜合素質。
*通訊作者:劉開林
基金項目:湖南農業大學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農林高等院校公共音樂教育模式研究”(19QN56)。
作者簡介:陳苗(1984-),女,湖南岳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樂學;通訊作者:劉開林(1980-),男,貴州黔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保護。
參考文獻
[1] 劉少輝,高艷紅.農業院校公共藝術選修課建設的探索[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4(02):79-81.
[2] 李毅,蘭勇.全面發展視角下的大學生素質結構及培養路徑選擇[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01):62-64.
[3] 楊建.對農林院校藝術教育的調查與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10(05):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