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舒曼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理念的推動下,跨境電商主導性規則的構建與推進顯得尤為重要?;诖耍疚慕Y合我國“一帶一路”倡議背景,從跨境電商的發展背景、內涵及法律制度等方面,對跨境電商主導性規則進行簡要闡述,分析跨境電商主導性規則面臨的問題,并結合制度完善、法律合作、信用建設、服務體系及加強監管等方面,對推進策略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討,通過對上述問題的研究來提升我國跨境電商規則制定的主導性地位。
關鍵詞:跨境電商;主導性規則;經濟發展
近年來,我國不斷在轉換經濟結構和實施供給側改革等方面發力,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有效提升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后勁。跨境電商成為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跨境電商的優勢運用,大幅增加國際貿易總量,突破傳統模式所帶來的局限。因此,對于跨境電商主導性規則構建及有效性研究,將有效規范跨境電商的發展,極大地促進國際貿易格局的改變,為我國的經濟增長提供助力。
一、跨境電商的主導性規則
1.跨境電商發展背景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此舉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耙粠б宦贰背h充分依靠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區域合作平臺,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使有關國家共同打造互利共贏的新時代“絲綢之路”,成為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耙粠б宦贰背h的實施對“一帶一路”區域跨境電商發展具有極大的正面效應,該背景下的各項戰略紅利能有效推進跨境電商的質和量齊頭并進。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統計,2012年至2018年間我國跨境電商平均增速為31.4%,2013年甚至達到了50%,這個增長率十分可觀。2018年,全球B2C交易總額為6500億美元,該數字同比上一年增長了27.5%,預計2019年全球B2C交易總額將首次突破8000億美元。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9.1萬億元人民幣,預計2019年將達到10.8萬億元人民幣。在傳統外貿形勢嚴峻的宏觀背景下,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無疑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動能、注入了新的活力。
2.跨境電商主導規則的內涵
自2001年之后,WTO主持召開了多次有關電子商務的專題研討會,主要涵蓋了司法管轄、產品分類、稅務征收及法律適用等。并且針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現實情況,對相關商品的市場準入、關稅和其他稅、進口許可證程序與電商相關的標準和原產地規則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從多邊角度而言,跨境電子商務的巨大潛力,被各國廣泛重視,對于電子商務規則的構建與規范是當務之急,在眾多的雙邊機制下,主導性規則的建立將為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便利。截至目前,中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已開始將跨境電商的相關條款納入,相關的國際規則制定已經在醞釀之中,在中國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和引導下,跨境電商的主導性政策法規不久后將會出臺。
3.目前國內的相關法規政策
國內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歷史較短,相關的政策法律較少,因此從2013年開始國務院也在不斷研究相關方面政策法規,不斷出臺相應的通知公告以維持規范跨境電商的發展。其中主要包括2013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意見的通知》、2018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2019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等。同時,美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已制定了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標準和政策,如美國出臺的《互聯網免稅法案》主張放松對于電商企業的限制,日本的《特商取引法》強調對于電商收稅要兼顧公平和稅收簡化的原則。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律委員會也陸續建立了相關的支撐保障法規,主要表現在研究電子商務全球發展策略,系統解決稅務、市場等相關問題,建立跨境電商貿易國之間的貿易協定等方面。
二、跨境電商主導性規則面臨的問題
由電商行業的領頭羊阿里巴巴集團提出的建立全球電子商務合作平臺(EWTP)的倡議寫入G20杭州峰會公報,顯示出政府對于之跨境電商行業的重視,但是目前各類復雜的跨境貿易流程嚴重制約了跨境電商主導性規則的構建與完善,使跨境電商主導性規則面臨著嚴峻考驗。
1.通關單制度實施艱難,通關速度有待提高
當前,我國海關對跨境電商采取了“清單核放、匯總申報”方式辦理貨物及物品的報關方式,通關頻次多,通關效率低。據統計,2018年跨境電商報關商品總額2.31萬億元,而實際完成總額為1.58萬億元,嚴重影響了交易的效率和質量,共造成損失0.73萬億元。目前跨境電商供應商大多以采購團隊的模式在海外商店購物,這種模式只能提供商品的購貨單及購貨發票,無法提供合同、原產地證明等資質證明。由于這些文件的缺失,直接導致了貨物無法通關。據統計大約有95%的備貨商品無法進入保稅區,滯留在碼頭和機場,這在很大程度上對電商企業和消費者造成了損失。
2.稅制模式存在差異
我國當前進口商品采用的稅制模式為一般征稅、新稅改和行郵稅,三種稅制模式引發了一些不公平的現象。據粗略統計,由于受不同稅制的影響,跨境電商每年所承受的經濟損失超過500億元,占據跨境商品總利潤的17%,嚴重制約跨境電商的發展。首先,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新政的綜合征稅方式取消了免稅額,一般貿易和個人物品享受50元的免征稅額,該舉措使跨境電商賣家依舊有避稅的機會。其次,現行政策規定在離島免稅店購物限額為8000元,居民入境時可攜帶的個人消費品價值限額為5000元,但是個人網購跨境商品規定單次交易限額為2000元,明顯低于上述兩項標準。最后,只有在清單內的商品才能夠按照跨境電商的合法制度保稅進口,其他商品只能按照一般貿易進口或是個人物品攜帶入境,這種稅制很容易被專業化的“國際代購”所利用,他們想方設法地使商品以一些非法的途徑入境,從而造成逃稅現象。
3.競爭秩序需規范,市場監管應著力加強
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秩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首先是假冒偽劣和侵犯知識產權現象對消費者和商家造成了利益損失,其次是“刷單”等違規行為難以徹底消除,不法分子通過虛假交易增加信用評級的行為使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受到了挑戰,這也導致了數據統計結果的不準確,影響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整體判斷,最后是不公平競爭的現象,部分商家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條件,進行商業混淆、網絡攻擊等新型不公平競爭行為,監管部門難以準確界定、舉證和處理。
三、跨境電商主導性規則推進路徑
在“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相關國家積極響應融入“一帶一路”經濟帶的宏觀背景下,跨境電商規則的制定尤為迫切,面對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必須要契合我國電商行業發展的實際,以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為主導,不斷優化跨境電商發展環境,從不同的角度為主導性規則的制定鋪平道路,如優化監管制度、加強法律協作、構建信用體系、保證信息服務及加大執行力度等,以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商的持續發展。
1.不斷優化現有制度,完善監管機制
首先,政府要強化規范制約作用,在經營主體及商品準入和誠信體系建設等方面制定法律法規,促使跨境電商健康平穩發展。其次,是針對各參與經濟體特點進行分類監管。對于自營類電商、平臺類電商及境外網站應針對其特點,采取更科學的分類監管模式。再次,是強化海關、商檢、銀行等部門的通力協作,監管融合海關、商檢、工商、商務、央行、稅務、公安等多部門參與,形成跨境電商監管合力。構建管理一體化體系,統一標準規范、信息備案認證,從而提高通關效率。在此基礎上,還應建立有效的懲戒機制,提高監管的軟硬件條件,以此完善跨境電商監管的整體環境。
2.強化國際間的法律協作
各國之間應進行協商,達成對跨境電商相關法律法規的共識,參考國際上現有的法律法規并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對法律主體進行確認。待主體確認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圍繞法律主體對各國已有的法律進行推敲,秉承國際法優于國內法的原則,形成對各個國家都相對有利的統一的高法律層次的法律法規。通過多層次法律的制定,可以減少跨境電商的貿易摩擦,促進電商的發展。2008年第三次GMS領導人會議召開之后,特別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以來,中國與有關國家之間雙邊貿易呈現出又快又好的發展勢頭,貿易結構的進一步改善,使得雙邊投資額也有較大幅的增長。因此,對多層次法律和制度構建的優化,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跨境電商的成長。
3.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眾所周知,跨境電商存在一定的風險,而風險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信用問題,征信體系存在的漏洞給跨境電商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因此需要大力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使跨境電商的發展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政府要完善促進企業誠信經營的法律法規,通過構建跨境電商信用評價體系,規范與監管跨境電商平臺及企業的交易行為,在信用征信、信用評價、信用服務等領域建立起體系化、規范化、可操作的一系列誠信監管制度,防范市場交易過程中的虛假和欺詐行為。同時有效落實境內電商平臺的自我責任,發揮信用約束的激勵性作用,對于信用信息增強公示的力度,對守信主體進行激勵鼓勵,對失信主體大力懲戒,從而更好地構建起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
4.全面構建信息服務體系
信息網絡的建設要完善和優化現有的網上服務體系,比如支付方式等。在網絡信息化時代下,人們的錢已經不再是拿在手里有觸感的真實物體,而僅僅只是幾個虛擬的數字,所以很多人在選擇網上交易時,對此充滿戒備。因此,完善信息網絡、信用體系的建設,能夠消除部分消費者的疑慮,使跨境電商能夠得到更良好的發展。從社會層面上來說,銀行機構和一些支付機構為跨境電商服務,發展更加完善安全有保障的支付體系,以此為消費者營造更好的消費環境。國家層面上來說,政府應該支持并提供相應的條件發展第三方支付行業,加強跨境支付等在經濟領域中的比重,利用金融策略的應用幫助提升支付領域發展水平。
5.加大稅法監管力度
稅法制度存在漏洞,偷稅、漏稅的現象依舊存在,許多不法商家利用跨境電商稅法的漏洞,擾亂市場秩序,既不利于跨境貿易的發展,也不利于良好市場環境的形成。實現稅制統一的前提,是在全面分析當前跨境電商現狀的條件下,針對其特點協調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尋找新的解決辦法去應對各類問題,為立法做好準備,尋求實現真正的稅收公平。加大稅法監管力度,將制度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改善跨境電商規則。
四、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著我國跨境電商規模的不斷擴大,并且依托“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優勢,我國跨境電商的主導性優勢不斷顯現,對于跨境電商主導性規則的構建提供了良好環境。面對復雜的國際競爭環境,我國跨境電商不斷從政策和自身規模出發,正視在發展中存在的制約機制和問題,并通過優化監管制度、加強法律協作、構建信用體系、保證信息服務及加大執行力度等方式,使我國跨境電商行業能夠展現出良好的市場發展活力,真正促進“一帶一路”沿線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瞿亞森.“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之道[J].電子商務,2019(06):31-32+50.
[2]李嶧.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趨勢及建議[J].中國國情國力,2019(06):56-60.
[3]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