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清水江流域喪葬經籍社會功能解析

2019-12-12 10:02:01蔣雪秘
青年時代 2019年30期
關鍵詞:社會功能

蔣雪秘

摘 要:清水江流域作為貴州多民族聚居地區之一,其喪葬習俗帶有貴州的少數民族特色。喪葬經籍是喪葬習俗的一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其核心之處就是儒家“孝道”的觀念與佛道兩參的思想相融合,從喪葬經籍的內容所表現的社會功能探討喪葬經籍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功能,有利于整合地區的和諧關系,維護該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穩定,具有一定的道德價值和社會意義。

關鍵詞:喪葬習俗;喪葬經籍;社會功能

一、引言

死亡是人類的最終歸宿,也是當今社會生活和文化一個永恒的主題,人們對死亡既感到恐懼卻也不得不坦然接受,因此圍繞死亡這一主題所發展的思想和文化積淀形成了一系列的喪葬文化。民眾對死亡的矛盾心理因喪葬習俗的發展找到一個突破口,喪葬習俗的舉行既表達了對亡者的哀思,又使生者尋求到慰藉。貴州清水江流域的喪葬習俗因其地區性呈現出的儀式具有當地特有的民族特色,由于多民族地區的文化交融和外來文化的滲入,使喪葬習俗的儀式與經籍和其他地區有了相通之處,即主要是受儒釋道的思想觀念影響,其一是為了消除死者的罪孽,在地獄可以不受苦難折磨;其二是以通俗化的故事和道理來告誡、教化后輩,規范后人的行為,最終使同文化環境下的民眾關系得到整合。本文主要通過對清水江流域喪葬習俗和經籍的解讀來探討其社會功能,挖掘其中具有獨特價值的道德觀念和思想文化,典型的就是儒家的孝道和在佛道兩家的因果報應、生死輪回等思想對民眾帶來的積極影響。

二、清水江流域少數民族喪葬習俗

喪葬習俗是指處理逝世者一系列禮儀規范與行為方式的民間習俗,它的產生主要源于靈魂及死后世界的觀念,衍生出兩種復雜矛盾的觀念,即不舍親人離世的哀慟和害怕亡靈回來作祟的恐懼心理。所以舉行喪葬的最終目的就是慎終追遠。由于靈魂不朽和祖先崇拜的觀念,民眾普遍認為親人的逝世只是肉身的死亡,而靈魂是不朽的,只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其生活和在世的時候是一樣的,因此喪葬禮俗是為了讓逝者的靈魂可以順利到達另一個世界。清水江流域主要是以苗族和侗族為主,其他民族也都有各自的風俗民情,但是經過長期的“大雜居、小聚居”的生活,民族之間相互交流融合,在生活習慣和風俗上有更多的相同之處,所以清水江流域的喪葬習俗被民眾世代相傳,形成了“約定俗成”的民俗傳統。

清水江流域的喪葬習俗主要體現在喪葬過程、喪葬儀式和安葬方式等方面,其過程主要為報喪、凈身、入殮、做道場①、做七等主要環節,并且做道場十分重要,人們尤為看重,當地民眾會根據道場來判定孝家的孝心。做道場是喪葬習俗中最濃重、莊嚴的喪葬儀式,一般根據孝家的財力情況,舉行為期3到5天的道場儀式,以單數為主;屆時孝家的孝男孝女都要跟隨神職人員進行拜祭儀式,各拜祭儀式之間根據亡者的性別和死亡方式的不同也會存在差異。例如,在做道場的過程中,男性會有“拜懺”“開路”等喪葬儀式;女性則是由于特殊的生理情況以“踩燈”“破血盆”儀式為主。清水江流域的民眾受入土為安和土地崇拜思想的影響,其安葬形式主要以土葬為主,某些亡者屬于非正常死亡,通常會進行火葬,但都是火化以后將亡者的骨灰土葬,由此也達到了使意外死亡的亡者可以回歸故土,免受折磨,使之安息。

清水江流域是以苗侗為主要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外來文化的交流愈加頻繁,對喪葬習俗的影響頗深,尤其體現為對儒釋道的信仰和敬奉鬼神先祖等觀念,民眾對信仰、道德和死亡的觀念認識是緊密聯系的。面對生命的逝去,人們表現出對生命和靈魂的崇拜,他們認為生與死是連續不斷的,生和死只是生命過程中的起點和終點,即佛家的生死輪回說。肉體的死亡并不代表靈魂的結束,而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過著和生前一樣甚至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就是道家“靈魂不滅”“死即再生”的觀念,強調了對生命的留念和執著,對人生的關心。因此形成了現在的喪葬禮俗,其喪葬儀式寄托著后輩對逝世者的美好愿望,更重要的是希望借敬奉祖先而使自己的內心得到安寧。喪葬習俗呈現的思想除了在具體的喪葬儀式有跡可循,還可以透過神職人員在儀式中運用的經籍去探索其中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價值。

三、清水江流域喪葬經籍概述

由于祖先崇拜與信仰,每個生命的離開,后世子孫都會為其準備葬禮,旨在通過祭祀儀式安撫亡者,超度亡魂,不打擾生者的同時也庇佑后世之人,即通過儀式將兩個世界隔離。做道場是喪葬中最核心的祭祀過程,通過喪葬儀式和誦讀祭文經籍相結合來追思度亡,希望亡者魂歸故里,洗滌污穢而免受地獄的苦難;誦讀祭文另一個功能就是警醒、教育后世子孫,讓他們可以積累陰德,廣行善事。喪葬經籍其實是交叉分類的,就亡者的性別可以分為“男性喪葬經籍”和“女性喪葬經籍”;就亡者的死亡方式則可以分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

(一)男性喪葬經籍和女性喪葬經籍

男性喪葬經籍和女性喪葬經籍雖然是根據亡者的性別而劃分,但不同的喪葬經籍是通過不同的喪葬儀式而體現的,因此喪葬儀式也因為男女性別的不同存在很大的區別。清水江流域苗侗兩個民族的喪葬文化由于受外來文化影響深遠,在整個喪葬習俗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儀式發揮作用,在儀式中往往伴隨著喪葬經籍的唱念。

1.男性喪葬經籍

男子離世以后,神職人員通常會在靈堂舉行“拜懺”“開路”等儀式,主要是為了幫助離世的老人解除在人世間所犯下的罪孽,如指天罵地、怨天尤人、不敬天地、殺生等。“拜懺”主要就是懺悔,懺除生前所有的業障,警醒后人不造業障;“拜懺”是在神職人員的主持下引導孝子孝女誠懇的禮佛、念佛、稱念佛的名號,希望各佛各菩薩慈悲接受,免除惡業,意在超度亡靈、免受地獄的懲罰。伴隨著“拜懺”儀式的往往都是《地藏十王科》《地藏懺》等為尋求懺悔、消滅罪孽的喪葬經籍。從《開導請圣科》《開路科》等喪葬經籍我們發現,“開路”儀式主要是假托儀式拜請各方神佛和先祖回到亡人身邊接引亡人靈魂,為亡人開一條大道,不管亡人走向何方,守關的神靈都會容其通過,達到盡快升天去往凈土或者祖先所在之地的目的。

因此,男性死后舉行的“拜懺”“開路”儀式就主要是使亡者的靈魂得以安寧,實現陰安陽樂的愿望。男性作為一家之主,是家里的頂梁柱,為了家庭生計而勞累奔波,一生磨難,神職人員通常會在靈堂念誦“祭父文”,即從小敘述到老,主要講述亡者一生在陽間的苦難和所做的善事,希望他死后可以減輕罪業,到達極樂世界。

2.女性喪葬經籍

女性逝世以后,清水江流域的喪葬儀式則更加復雜,除了與男性相同的儀式以外,還增添了“踩燈”“破血盆”等儀式。“踩燈”主要是為了給逝去的母親照亮回歸先祖居住地的路。這和“開路”儀式具有同樣的作用,但是“踩燈”儀式的特色體現在逝者的孝子和孝婿負責平挑踩燈專用的“花籃”,跟在神職人員身后繞棺。“踩燈”儀式蘊含著佛教故事《目連救母》豐富的文化元素,“大德擔母上靈山,衣服飯米都不帶,一頭擔母一頭經,經在前來背了母,母在前來背了經……”最后的結果是平肩挑著母親和經書,由此表達出對母親及神佛的同等重視。這一故事不僅僅在苗侗兩個民族廣為流傳,在其他地區的喪葬習俗中同樣流傳,多出現在《釋門報恩寶懺》《釋門目連懺》等經籍中,意在通過孝家參與到儀式中,傾聽法師誦讀經文而表現對母親的尊敬和懷念,對母性的尊崇,教育后世子孫行孝道。

“破血盆”是專為女性逝世以后所操辦的一項儀式,清水江流域的少數民族由于崇拜天地神明,產生了一系列的禁忌。“破血盆”是女性生產子女過程中產生了污血,在處理時存在對神明不敬之處,因此女性逝世以后要在血盆地獄遭受各種刑罰,才能減輕身上的罪孽。“若有賢孝男女,為祖持齋懺悔,即有金童玉女般若船,載過奈何橋上,出離地獄,徑往西天。”儀式中主要是模擬孝子救母脫離苦海的情景并將象征血湖的紅水喝完,意在減輕母親生產子女時犯下的罪過,也表明自己愿意為母親贖罪。伴隨著“破血盆”的喪葬儀式,法師也通常會誦讀《釋門血盆寶懺》《破血盆號目連刺破科》和《血盆懺目連懺解冤懺》等一類專為解除母親罪過,救母親脫離血盆地獄刑罰的經懺。

在女性喪葬經籍一類中,“破血盆”和“踩燈”儀式是息息相關的,正是有了“破血盆”儀式的舉行,才延伸到“踩燈”儀式,兩者很大意義上都表現了對母親的尊敬和贊揚,在《血盆懺目連懺解冤懺》里提到“恩父慈母天下悲傷,懷胎十月母辛勤,每日昏沉如重病,臨時生產命在須臾,是男是女母心寬,乳哺三年娘辛苦,移干就濕愛惜嬌兒,撫養長大成人,先要完婚嫁娶……”不難看出,在女性喪葬經籍中更多的是贊揚女性為人母的辛勤勞動、為家庭無私的付出。不僅如此,《燃燈科——第四卷》里也大大贊揚了母親的十重恩德,將母親為子女默默無私的奉獻一重一重地細數條例,將母親的偉大形象呈現于世人。

(二)正常死亡與非常死亡

就亡者死亡的方式來看,可以將死亡分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意外死亡)。死亡方式的不同在喪葬儀式和喪葬經籍中也表現出不同的內容,但是兩者呈現的旨意都是相同的。正常死亡舉行的儀式是為了使亡者心安,沒有罪孽、沒有負擔的到達凈土。由于人們認為非正常死亡的亡者會給后世之人帶來血腥、污穢和災難,因而在亡者的儀式上必須通過《康王劈破科》這本經籍對亡者進行招魂安撫。所以兩者最終都呈現出陰安陽樂的美好心理,也正是《康王劈破科》使亡者和生者之間達到了平衡之態,最終和而化一,實現和諧的心理狀態。

1.正常死亡

死亡是一切生命的最終歸屬,人們會根據死亡而形成種種信仰和禁忌。民眾最在乎的就是“壽終正寢”,只有這樣,人們才覺得死者的離開是完整的,即正常死亡。生與死是相互對立的存在,卻又相互依賴和轉化,所以生死對于人而言,是能夠坦然面對的。例如,老人到了一定的高齡,會為自己準備壽材。正常死亡看重的是在家里的堂屋斷氣,如若不是都得另建靈棚為亡者做道場。人們認為“壽終正寢”是值得欣慰的,堅信亡者只是到達了極樂世界,沒有苦難,沒有污穢,一切都是和諧的。在清水江流域,正常死亡的老人都會進行傳統的土葬,講究“入土為安”,神職人員會舉行“復山”儀式,即逝者安葬后的第三天后輩要上墳添土的一種祭奠儀式。《復山經》是穿插在整個“復山”儀式中的經籍,主要講到新逝世的人以安葬地為家,需要買地契,就得“燒地科”,孝家要跟隨神職人員拜謝各路神佛,召喚先祖將逝者的靈魂引領到“故鄉”。《復山經》配合“復山”儀式意在使亡者有安身之地可以安息,也使后輩的生活透過該儀式和亡者隔離開,開始新的生活。

2.非正常死亡

非正常死亡被看做是不吉利的,若喪葬儀式處理不當就會帶來禍端,主要指橫死以及死亡時間不吉利等,孝家對意外死亡的親人都會選擇火葬。一般認為非正常死亡的亡者會在陽間徘徊,繼續留念人間,所以為了使亡者的靈魂安息,并且洗濯亡者身上的煞氣,神職人員通常會運用《康王劈破科》對意外死亡的人進行招魂安撫。不管是生前作惡之人或是行善之人在意外死亡之后,由于神佛的慈悲為懷,不忍心亡者靈魂于陰間地獄受苦,所以神佛廣開方便讓康王劈破鐵圍城救眾生脫離苦海。總之,非正常死亡一類的經書主要是以《康王劈破科》為主,不僅超度亡魂,也使后世子孫的內心得到慰藉,尋求安寧,達到平衡的心理補償狀態。

四、喪葬經籍的社會功能

喪葬習俗是民眾對喪葬文化最直觀的呈現,也是最貼近生活的一種習俗,生命的逝世,總是會伴隨一系列的喪葬活動來展現對其深刻的哀悼和寄托,與喪葬儀式相互作用的喪葬經籍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存在價值不僅僅是給予亡者超度與寄語,更是對后世有著重要的功能價值,即民俗所具有的教化功能、規范功能、維系功能和調節功能等。喪葬是一項民間民俗活動,因此喪葬習俗及其喪葬經籍體現出來的思想在清水江流域乃至整個鄉村社會更容易使人接受和信服。尤其是由于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導致清水江流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頗深,形成了喪葬經籍中儒釋道相融的格局,其社會功能卻仍然表現出積極的一面。

(一)教化功能

中國傳統的喪葬禮俗中滲透著濃厚的儒家精神和佛道兩教的思想內涵。曾子曰:“慎重追遠,民德歸厚矣。”②所以喪葬禮俗最重要的就是教化后人,喪葬經籍中體現最明顯的就是“孝”的觀念。孝,善事父母者,作為子女,就必須做到善事父母,孝順父母,對長輩孝敬、尊重。“知音說與知音聽,孝順父母莫非心,生前殷勤多孝敬,勝過死后點明燈……倘若孩兒能孝敬,將來你也被人尊。”孝是喪葬經籍乃至喪葬禮俗的核心,其目的皆是向后人倡導孝道,以孝道敦厚人心,強化后世之間的孝道相傳。孔子在《論語·為政》里提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由此可以看出,儒家在喪葬方面所提倡的孝道并不僅僅是事后,而是從事生到事死這一個連續的階段都應該行孝道,喪葬禮俗著重教導后輩不要留下遺憾,侍奉雙親,多盡孝道,這一儒家思想在喪葬經籍中是可見端倪的。

行孝往往是和報恩相輔相成的。行孝道是為了回報父母的生養之恩,是為了報答母親十月懷胎,教育成人的恩德,所以在喪葬經籍中多包含目連救母、阿擔救母,使母親擺脫血盆地獄的故事,從中可以體會到目連、阿擔為報母親恩德而做出的堅持和努力,既是孝道亦是報恩,“報恩寶懺說盡,傳與后人行孝心”。因此,孝道和報恩在喪葬經籍中往往休戚相關,共同作用于后人,通過喪葬禮俗等一系列的民間活動對后人產生影響,使后人意識到傳統儒家思想行孝和報恩在民眾生活的重要性,以至于薪火相傳。

儒家思想深深影響著群眾的日常生活。在當今社會,我們注重推崇儒家思想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精神,喪葬經籍在內容上也深受其意,教育后人應該學習目連、阿擔的優秀品格——行孝道,懂知恩。孝是一種自覺的倫理行為,它需要自覺自發的學習行為,并通過喪葬禮俗來強化人性,所以喪葬經籍中的“孝”和“感恩”是具有教化功能的。它通過以“孝”為倫理道德教育的核心,并依賴喪葬習俗把“孝”轉化為對長輩感恩報恩的一種行為方式。通過喪葬儀式將孝道和報恩滲透到民俗群體中去,實現孝道的教化功能,使“孝”的觀念成為人至善至德的一種秉性,并在家庭成員之間營造一種和睦的氛圍。

(二)規范功能

規范功能是指民俗對社會群體中每個成員的行為方式所具有的約束作用,民俗是產生最早的、約束面最廣的一種深層行為規范,尤其是約束著同一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群眾。規范功能更多的傾向于喪葬經籍中的精神信仰和忌諱,即因果報應、輪回轉世和善惡觀念,即“前世因,今世果”,但主要還是善惡觀念對人的規范功能。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對該觀念表現出更虔誠、更信仰的態度,“善男信女依期念佛改惡從善,返邪歸正”,這在民眾的現實生活中就有諸多體現。因此,喪葬經籍在內容上除了超度亡靈,也會勸告世人多修行善道,積累善德,勸解人們棄惡從善。

因而,喪葬經籍在吟誦時不僅是對亡人發揮作用,更是規范后世群眾在思想上和行為上的向善性。這就使每個人的心中都心存善念,以善心對待他人。這也就恰好達到文化影響的高度,加深每個群眾的思想深度,靈魂得到升華,與社會提倡的主流思想相呼應。

(三)維系功能

維系功能是指民俗統一群體的行為與思想,使生活保持穩定,并且使所有的群眾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在多民族地區可以促進民族的團結。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其風俗習慣經過長期的發展在社會生活諸多方面會形成特定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而其心理和行為也就是通過民俗主體的日常生活展現出來。它充分代表著該地區各個民族的價值觀念和民族心理,反映了該民族的情感認同意識,喪葬習俗同民族語言文字一樣具有鮮明的地區性和民族性,但同時也是維系此地區民族情感、民族意識和民族交流團結的重要紐帶。

喪葬經籍的維系功能主要體現在它由于規范群眾的行為向善而使群體的凝聚力得到加強,群眾對延續下來的喪葬習俗予以高度的認同和尊重并自覺遵循,把它作為人生最終的歸屬方式,以此表明難以磨滅的民族性和民族情感。不管是為了死者的安息還是生者的福氣,喪葬禮俗成為人們普遍遵循的基本準則。這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便成為清水江流域群眾共同的選擇和心理訴求,使喪葬經籍在凝聚民族情感、維系民族意識、保持民族特色等方面具有獨特的意義。“和睦親鄰是本根”就明確提出團結鄉鄰的重要性,《釋門血盆寶懺》等經書也涉及到女性刻薄親鄰是要入地獄接受懲罰,因此在世的后人是要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和睦親鄰,互幫互助。這樣,在“大雜居、小聚居”的少數民族地區,民風才會更加和諧,民眾才會有集體榮譽感,向心力更強,共同促進社會穩定,更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心理補償功能

在喪葬習俗中會有不同的喪葬儀式,而在喪葬儀式的主持過程中,除了本家的人參加,也會有親朋好友、同寨③的鄉鄰觀看。特別是在非儀式性活動中,鄰里都會放掉手中的農活或者工作,趕到孝家幫忙,在守靈的環節中會舉行眾多的棋牌等娛樂方式。

在喪葬習俗中占重要部分的就是心理補償功能,即通過一種宣泄、娛樂狂歡的方式調節民眾的內心,達到平衡的理想狀態,也會對人的價值觀念產生影響。關于死亡的一切,人們都是十分忌諱的,總覺得不詳;但是根據佛道兩教在喪葬習俗中的思想,都是希望死者安息而往生,生者安寧而延生,實現陰安陽樂的美好愿望。在生活中,民眾時常處于得與不得、幻想與現實、存在與意識之間的對立與矛盾之中,無法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而容易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使心靈受到折磨。因此,為適應人的多種精神需要,為人們提供可信仰的依托,幫助人們化解消極情緒,喪葬習俗中的眾多儀式和經籍甚至是狂歡的“燈戲”都消除了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感,宣泄了各種消極的情感體驗,即對大眾的精神與心靈起到慰藉作用,在親人的死亡和自我的現實生活搭建起既聯結又隔離的橋梁。首先,道士在喪葬儀式中通過儀式的舉行和念誦經文,令生者相信逝者已經擺脫黑暗恐怖,脫離痛苦,那么生者對逝者的擔憂和焦慮就會得到緩解,從而恢復精神,回復到正常的生活中,開始建立新的關系;再者,生者相信由于神職人員的作為,可以消除亡者的晦氣和不吉利,使亡者不再留念人間,因此可以阻斷死亡帶給生者的恐怖。不管是追思度亡,還是陰安陽樂,喪葬經籍由于滲透著強大的精神意蘊而使生者的心理得到慰藉,達到心理補償功能。

五、結語

清水江流域是一個以苗、侗為主的多民族地區,其喪葬習俗具有特定的民族特色,在喪葬儀式中顯示著清水江流域少數民族地區獨有的民俗風情。由于受佛道兩參和儒家思想等外來文化的影響,在此區域生活的民族在喪葬習俗上都秉持著因果報應、靈魂不朽的觀點,也遵循著清水江流域的風俗民情。通過喪葬習俗來寄托對亡者的尊重和哀悼,這是多民族交流融合所產生的民間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喪葬經籍雖然是神職人員超度亡者,但其中的內容并不完全是愚昧腐朽的,它更多的表現出具有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的內容。不管是儒家的“行孝道,懂知恩”,還是佛道兩家的“向善性”,這都在無形中影響著人民,教化民眾的精神世界,使他們崇尚高尚的思想品質和價值觀念,規范群眾的行為準則,以和為貴,通過道德教化人民懂知恩而將其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和諧互助的行為上,共同營造和諧的社會風氣,共同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喪葬習俗從古傳承至今,對于喪葬習俗和經籍的態度應該是努力發掘其中具有教育價值的積極因素,摒棄糟粕腐朽的部分,使優秀的喪葬文化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深入人心,潛移默化地影響后輩人,在各地區各民族和諧社會的建設中發揮獨特的價值和社會功能。

注釋:

①做道場包含了出殯和安葬環節。

②引用自《論語·學而》。

③貴州少數民族地區將村稱為“寨子”。

參考文獻:

[1]吳美玲.喪葬文化[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

[2]趙澤洪.論少數民族喪葬文化的社會功能[J].孝感學院學報,2008(2).

[3]龍江.中國傳統喪葬禮儀中的文化價值觀[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

[4]程群.道教喪葬習俗之社會文化功能論[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2017(2).

[5]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歐陽大霖.侗族民歌與民俗文化研究[M].貴州:貴州民族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社會功能
淺析音樂的美育作用
基層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探析
東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3:41:36
壯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會功能探微
藝術評鑒(2016年19期)2016-12-24 18:28:26
電視綜藝娛樂節目的社會功能探討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
當前我國鄉鎮綜合文化站的社會功能分析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10:29:34
人間佛教的社會功能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26:20
以數據新聞獲獎作品探析數據新聞特征
今傳媒(2016年8期)2016-10-17 00:02:50
淺析維吾爾族樂器獨它爾
戲劇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0:42:59
淺析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日韩国产 在线|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另类色|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就去色综合|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制服丝袜一区|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欧美激情福利| 国产精品福利社|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成人午夜天| 99视频全部免费|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午夜天堂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熟女视频91|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色噜噜综合网| 欧美日韩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97成人在线观看|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毛片在线看网站| 3344在线观看无码|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天天激情综合|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黄色片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欧美激情首页| 日本影院一区|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欧美高清三区| 久久综合色视频|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