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Y | 經濟
民營經濟發展不能單靠引進機器設備,而是要跟上世界潮流,解決結構性問題。
根據近幾年的經驗,“一帶一路”加速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包括民營企業的發展。隨著海外市場的開辟,與外國企業合作經營,并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的民營企業也越來越多。廣泛地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將有利于中國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旦打開了外資與中國民營企業的合作之路,合作的機會是阻攔不了的,民營企業的發展會大大加快。根據對福建省、浙江省、山東省的調研,由于這三個省的民營經濟同外資的接觸較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融資問題也較容易得到緩解。
在“一帶一路”的市場之下,只有發展民營經濟,才能讓更多的小微企業走上參與跨國合作與競爭的成長道路。
此外,“一帶一路”上有越來越多的中小民營企業在參與經營和建設,同時還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忙于創業,新的市場所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會讓更多的民營企業走上創業致富之路,也會有更多的小微企業轉變為中等規模的民企。民富是國富之源,民富了,國家更富了。
在調研中,我們還發現一種新情況:“無民不活”,商業、服務業、物流業主要是依靠民營經濟的活躍才興起的。
這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來說,其作用是不能輕視的。生產部門的投入固然重要,但如果忽略了商品流通,經濟是不可能活起來的。生產和物流相輔相成。雙管齊下才能促進經濟增長。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的民營企業必須要加快改革、調整結構,而且需要長期調整,以迎接“一帶一路”經濟發展的新形勢。
要知道中國的民營企業,無論是大型企業、中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都需要在結構調整方面有新的思路。結構不合理,遲早必定影響企業的發展。結構不合理,遲早會阻礙企業的發展。即使是國有企業也不能忽視結構的變革,何況民營企業呢?
產能過剩之所以不時出現,與短期盈利的決策有關。民營企業,無論規模多大,不注重設備的更新、技術的更新和營銷方式的更新,遲早要被淘汰。
從這個角度看,民營企業有必要及早懂得設備更新、技術更新和營銷更新的重要性,這樣在市場上才能不斷以新面貌出現,才能以新產品搶奪新市場。
在我看來,企業的競爭力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價值鏈的高端是企業利潤的源泉,創造企業的品牌也同樣依靠自主創新,而即使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也不能忽略自主創新,包括產品的設計創新,原材料選擇方面的創新,產品營銷方式的創新,低碳化方面的創新,管理模式的創新等等。
此外,民營經濟做出成績的,應當被看成國民的財富。我們在“一帶一路”的發展道路上應當采取公平競爭模式,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走雙贏道路,彼此相互交流,既成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公平競爭的典范,也成為相互創新的賽場。
今天,我們再進一步發展經濟,首先一定要路線正確,今時今日已不能再像從前只是單純地引進機器和設備,而是要跟上世界潮流,要有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品牌創新……這些都需要通過結構性調整來解決。
從歷史上看,結構性改革其實并不容易。我們需要埋頭去做,認真做好當前的主要任務——結構性改革,同時把結構性改革與改革開放連在一起,這樣的經濟才能夠上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