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霞
青海廣播電視大學,青海 西寧 810008
由于受歷史傳統和社會習慣法等因素影響,使少數民族地區對刑事判決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認可。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增加對少數民族地區刑事判決問題的重視,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對刑事判決的認同和認可。
刑事判決在少數民族地區缺乏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民族習慣與國家制定法之間的沖突。并且習慣法包含少數民族地區的相關歷史傳統和社會文化,深刻影響著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認同,因此,使刑法判決少數民族地區缺乏認可。而且在青海藏區流傳著“賠命價”等民族習慣法,同時,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習慣法被人廣泛的認同和接受。所以,要想提高刑事判決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認同,還需要從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習慣和社會習俗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不斷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對刑事判決的認同。
在刑事判決中的少數民族認同問題,還應該從刑事判決與宗教習慣法產生沖突的方面進行分析,同時,在青海少數民族發展過程中,比較依賴于宗教習慣法。這種習慣法是少數民族地區群眾長期交往實踐中形成的社會規范,并且宗教習慣法是少數民族地區化解勞作中利益沖突的社會規范,與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相融合。而我國的刑事法律體系,是由立法機關制定的,與少數民族地區宗教習慣法沒有太多關聯。因此,在刑事判決中,很難避免刑法判決與少數民族地區的宗教習慣法之間的沖突,加之宗教信仰、生活習俗與刑法判決產生沖突,進而使青海少數民族地區對刑法判決缺乏情感認同和認可。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國不斷制定和修改相關刑事訴訟,但在少數民族罪犯權利保障中,還存在立法不完備的問題,雖然在刑法過程中強調對青海少數民族罪犯的特殊生活習慣予以特殊照顧,但是在《監獄法》中,卻缺少具體可操作的規定,此外,在我國《憲法》中強調公民宗教信仰原則,并且尊重各民族之間平等和共同發展,但是在《監獄法》即相關法律法規中,未對青海少數民族地區服刑人員的宗教信仰予以明確的規定,因此,很難避免法律規定和相關執法部門之間的沖突,從而使少數民族地區罪犯權利保障存在一定的問題。
在當前監獄管理過程中仍存在管理模式落后的問題,只有加強和提高教育管理質量,才有利于服刑人員在改造后,成為符合社會發展的合格公民?,F階段,監獄管理在對少數民族服刑人員的管理上仍存在思想較為落后的管理方式,而且監獄對罪犯應當依法監管,并加強與罪犯之間的交流。但在當前青海少數民族監獄干警中,很多干警只能應用一些日常用語,很少有懂雙語的干警,因此,在對服刑人員進行管理時,很多服刑人員對漢族干警出現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不僅不利于監獄改造任務的有效完成。
為進一步促進各民族團結統一,需要積極探索相關方法和策略不斷解決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缺乏刑事判決的認同問題。首先,司法機關應堅持維護國家制定法權威和尊嚴,不斷提高刑事判決在青海少數民族地的認同,加大對青海地區少數民族權利保護,從而使依法治國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有效推進。其次,司法機關在對少數民族刑事案件進行判決時,應當堅守底線和原則,即使刑事審判與青海少數民族地區民族習慣法和宗教習慣法不相符,也不可以隨意對刑事案件的審判結果進行隨意更改,進而使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意識到國家制定法的權威與力度。最后,為促進刑事判決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認同,需要在刑法審判中,結合事件與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適當考慮當地的歷史傳統和相關文化等,提高對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的權利保護。但必須堅持刑法的基本原則。從而進一步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立法工作,有效提升刑法判決在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的認同與認可。
為進一步提高刑事判決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權利保護與認同,需要制定少數民族權利保護法律律,有利于進一步保障憲法原則得以順利實施,一方面,需要制定民族地區急需的單行法,不斷完善民族法治,建立少數民族地區風俗習慣,保障法和民族語言文字法等。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完善雜居和散居的青海少數民族權利的法律保障,并對少數民族地區特殊權利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立法規范,進一步保障少數民族的相關權利,從而有效提高刑法決策中的少數民族認同。此外,還要加強對少數民族權利的司法保障,進一步保障少數民族地區相關權利,當少數民族地區的法定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相關司法訴訟的途徑不斷維護自身的公共權利。對此,只有不斷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相關權利的保護,才能有效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對刑法決策的認同,使少數民族權利保障更加具有規范化和合理化,推動各民族全面發展。
一方面,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刑事判決的認可與認同,還需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工作,對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宣傳刑法的內容、要求與立法目的等,進而使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充分了解到刑法的重要意義和內容。也可以對刑法的判決原因、作用進行解釋,從根本上增強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對刑法判決的價值認可。另一方面,青海少數民族地區對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和接受度,因此,提高刑法判決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認同,還需要向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群眾解釋民間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存在的不合理之處。使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充分意識到刑法判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從內心深處提高群眾對刑法判決的情感認同。此外,也可以將司法宣傳教育融入到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教育中,并開展刑法宣傳和提高公民意識的教育活動,使青海少數民族地區群眾通過相關活動不斷提高對刑法知識的認知和了解,有效避免違法相關規定的不良行為。
在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對刑事判決認同的過程中,還應樹立司法為民的基本理念,不斷加強司法公正的建設。影響青海少數民族群眾對形勢審判認同的主要原因還包括司法機關的公信力。在少數民族地區仍存在有勢的人才能打官司的問題,而對于生活條件水平較低的少數民族群眾,只有到萬不得已時,才會去打官司,造成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缺乏對司法機關的信任。因此,不斷加強司法公正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才能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對刑事判決的認同與認可,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權利保護,令群眾從內心深處接受形勢審判。
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刑事判決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和公正,同時,也能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因此,提高刑事判決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認同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