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倪
東北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司法機關作為依法治國的主要機構必須擁有一定的權力才能真正實現依法監督權力的行使,法治作為一個國家的基本要求,必須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法治國家的意義在于法律至上,法律是解決糾紛的主要途徑,任何機制的運行和權力的使用都必須處于法律的管理下。從法院內部來說,我們必須警惕地方保護主義在司法領域的蔓延,將司法部門打造成一個廉潔透明的執法部門,改變司法機關過去的不良形象,重塑權威。憲法規定了法院的獨立的地位,使得他與其他行政部門平等,但在官本位制的國家,部門官職的大小往往影響著部門的大小,法院的實際地位卻遠不如其他行政單位,甚至還不如一般機關,以相對較小的權力監督審判權力大的往往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提高司法地位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司法制度作為國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它是人民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途徑之一,具有獨立、創新等屬性,但是在我國經過近幾十年的實踐,司法制度卻并未有較重大的進展,這與我國長期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歷史背景分不開的,人們已經習慣將司法部門作為統治者強權政治的表現之一,在實際中司法部門的獨立性也確實受其他各機關部門的制約,所以導致現行的司法制度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弊端:(1)司法機關在任職,財物等方面受制于當地的政府部門,嚴重損害了法院部門的獨立性原則。(2)司法機關的設立是為了制約與監督其他國家機關,將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但由于缺乏具體的操作規程,使得司法對于國家權利的監督變得可有可無。(3)管理區域的重合,臃腫的官僚機制,導致了一地多管的現象,管轄區域的重合使得司法資源被濫用,效率得不到提高,而且司法機關在現實中更是受制于多個部門,黨委、權利機關對于司法機關甚至相當于一種下屬與下屬的關系,再加上監管力度的放松,使得司法權力被架空,僅僅是成了一些民事糾紛的辦事處,遏制司法腐敗成為一句口號。
1.司法權利的內部制約機制存在的問題
(1)司法權力受行政權力的影響較大,自身獨立性難以保障。我國司法的獨立性是由憲法所賦予的,雖然我國的司法機關的審判權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行使審判權的法院部門卻失去了自立能力,不論是人才還是財政,完全依靠地方政府機關的支持,司法機關卻在監督著自己的上級部門,這樣的情況使得司法獨立更加難以真正實現,使得司法更加地方化,國家的法治統一也得不到相應的保證。
(2)審判機制審批化,法官的權力過小,很難獨立對案件作出判決,法官只是個傳話者,需要通過陪審團的意見再經過院領導的批示才可宣判,這樣一來,法官只是案件事實的調查者,真正的決策是由各級領導決定,使得權責分離,錯案難以追究到真正的責任人,甚至讓審委會和合議庭成為腐敗的保護傘。
(3)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執法水平低下。由于我國的法律專業起步較晚,各項學術發展尚不成熟,司法機關的決策者是以前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有的甚至連對法律的基本了解都沒有,缺乏在法院工作的理想信念,缺少身為法官的職業道德,使得執法過程具有很大的隨意性。
2.司法權力的外部制約機制存在問題
(1)下級法院權力過小,再審立案確實十分不易,對于案件無法獨立作出決策,必須依靠請示辦案,審判人員也擔心自己的辦案因提起再審而影響自己的辦案成功率和法院的聲譽問題,審判往往只是走過場,真正的審判人員則是上級法院。
(2)社會監督缺乏力度,法院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機關是十分需要社會力量監督的,但法院的權威性和案件的保密性阻礙了社會監督力量的介入,社會缺乏途徑了解法院權力的行使,甚至連進入法院也有一定的難度,一是由于社會素質的不確定,二也是防止不法人員沖擊法院,但缺乏合理程序的社會監督,往往只是看到法院權力的表面,卻了解不到陰暗角落的權力行使。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司法意識加強,產生了大量的涉外案件和各類民、刑事案件,這就要求司法機關增設更多的下屬機構,一種新案件類型的產生使得司法隊伍整體素質比較低,列如涉外案件,法官既要棟國內法還需要精通國際和WTO有關規則,在沒有翻譯的情況下還得懂英文,這種情況的產生是由于我國司法機關缺乏科學的法官管理機制,二是作為一個職業,法官的培養需要耗費更大的投入,三是法官的獨立審判權受到其他機關沖擊,優秀人才不愿從事司法工作,四是缺乏一個行之有效的法官職業道德規范。
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是司法權的直接使用者,其素質和工作效率極大地影響著司法權的運行,一個法治國家,不能任用那些不稱職的官吏去掠奪制定好的法律價值,不斷滋生罪惡。我們目前應當做的就是提高我們的法官素質,(1)要加強法官的教育學習,由于歷史原因我們現在的很多法院的法官有很多人濫竽充數,并且由于法官作為一個職業,在入職以后業務能力下降,所以加強法官的教育學習尤為重要。(2)取消法官的分級制度和人數限制,各個法官都具有一定的法學素養,對于法官而言一個案件產生多種看法是非常常見的,不應該只鼓勵一種看法而貶低其他法官的積極性,取消法官的分級,鼓勵法官提出自己的看法,使案件得到更好的審判。(3)將法院的預算交由人大通過,并由人大直接撥款,對人大負責,法院機關之所以獨立性受制約,是由于財政預算受制于當地政府部門,現將財政預算交由人大負責能更好的行使法院的監督功能,避免司法權的行使受制于其他國家機關。
公正、高效的司法運行機制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標,一個公正高效的司法運行機制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向往的理想和價值目標,法院作為一個依法審判的機關,公正是其必不可少的原則,它所維護的是所有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法院失去了公正,社會就沒有正義可言,社會將會退步到封建社會,同時一個高效的司法運行機制,也是良好的社會潤滑劑,能極大的減少社會摩擦的產生,維護社會的穩定,這才是現代司法的應有之義。
糾紛一詞自人類出現即形影不離,有利益則會出現糾紛,于此就誕生了解決糾紛的各種機制,在氏族社會時期,靠爭斗維護自身利益,封建社會靠官府和家族,而現代司法介入成為了比較正式的解決糾紛的途徑,這種方式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范圍的廣泛性,二是方式的受動性,三是主體的多樣性,四是程序的法定性,五是法院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權威性,作為當今一種解決糾紛的途徑,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已經越來越常見,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它的存在使得社會糾紛不再依靠權力大小來解決,而是依靠法律這種公平公正的方式,降低了社會動蕩的可能性,它成為了社會關系的潤滑劑和減壓閥,但并不是所有的糾紛都能收到最好的解決效果,因此社會需要多種糾紛解決方式來緩解司法機關的壓力,提高司法機關的工作效率,司法程序作為最后一道維護自身權益的閘門,在其他解決糾紛的方式不能解決之時最好依靠多種方式解決。
正義、理性的司法程序也是司法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司法程序改革在司法改革是重要的一環,它的緊要性體現在法律上獨立的一部程序法,確定了它在司法上的獨特地位,之所以如此重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只有程序上的獨立,才能使得司法審判權的獨立實施,如果連程序上的公平正義也得依靠其他外部力量才能得以實現,司法獨立性將無從談起,立法價值觀是程序法所要體現的東西,但同時由于不同法律的立法價值觀不同,實體法上對于程序就有了一定的限制與修改。同時保護程序的正義、理性,是保護人權上的重要措施,司法上的公平公正其實就是程序上的公平、公正,不搞特殊和暗箱操作即保證了審判的公平,這是對司法機關行使司法權力的要求。程序作為一項獨立的法律,獨立的審判原則與懲治標準也是必不可少的,法律不可違返是鐵的定律,程序法也是如此,違法即要被追責,接受懲罰,而且程序上的違法不以結果的正確與否為轉移,它有它獨立的判斷標準進行制裁。
司法體制改革作為國家眾多基本決策之一,為何能受到政府和人民的一致重視?不是因為司法體制改革能為人民帶來多少經濟利益,而是因為只有進行司法體制改革,才能使法律更好的維護自身權益,讓人民真正處于公平正義當中。同時這也是體現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也是我國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實踐路上的一大步,唯有如此,我國的司法制度才能堅實的扎根于中國大地上,閃耀自己的權威與價值,為社會各項發展保駕護航,真正的實現權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也是將公平正義真正貫徹到每一個訴訟案件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