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娜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中央蘇區在進行大規模的政權建設的同時,為了適應革命斗爭形勢發展的需要,必須培養大批的革命人才,以適應革命戰爭和蘇區的各項建設事業。這就迫切需要擴充各條戰線的法律人才,以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動和組織人民群眾進行偉大的革命斗爭。然而,由于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既沒有健全的專門人才培養組織機構,也很難制定頒布系統的法律教育政策,但是為了養專門的法律人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把法律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為此,中央蘇區各級政府才用了形式多樣的法律教育方式,進行法制教育。本文在吸收和借鑒前賢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中央蘇區法制教育的進一步研究,擬從中央蘇區法制教育的形式、內容進行梳理并概括其教學特點,以總結歷史經驗,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重要借鑒。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期間創辦了大批干部學校。中央蘇區領導人高度重視干部學校教育中法制理念和法制精神的貫穿和引導。中央蘇區的法制教育除了通過學校以及依托教材來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之外,還通過了多種社會活動形式對社會人員進行法制教育。為了更好的對蘇區群眾進行法制教育,當時就采取了創建報刊,出版書籍的方式來進行法制教育。
一是通過干部教育形式來進行法制教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期間創辦了大批干部學校。干部教育成為了中央蘇區教育的核心,在各類干部學校中,法制教育是干部教育中的重點內容。中央蘇區領導人高度重視干部學校教育中法制理念和法制精神的貫穿和引導。例如中央黨校,蘇維埃大學等中央蘇區創辦的學校中,學員們不僅需要學習具體的法制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二是通過學校教育來進行法制教育。中央蘇區學校教育的發展歷經了創建和發展兩個階段,早期以毛澤東偉代表的黨的領導人對蘇區教育十分重視。“一蘇大”明確了蘇維埃教育事業的性質,規定了正確的教育方針、政策,成立最高的教育行政領導機構。
中央蘇區各地開展了以批斗封建地主豪紳軍閥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等惡霸勢力為主的群眾集會,同時也開展了相關的法制演講和會議。1931年在江西瑞金召開的全國工農兵第一次會議中也通過了有關婚姻法,勞動法等相關法律,為法制建設以及法制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于群眾的文化水平程度的不同,針對部分文化水平較低的群眾,為了提高他們的法制意識,中央蘇區的法制教育除了通過學校以及依托教材來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之外,還通過多種社會活動形式進行法制教育。
中央蘇區在教育內容上比較注重對兒童教育的法律意識的普及,這在教育教材中具有鮮明的特點。如《共產兒童讀本》(第四冊)、《蘇維埃代表的話》指出:“來做我們應做的事情”這就指明讀書不是用來做官和發財,為蘇區少年兒童的指明了讀書學習的方向。同時注重對現實生活的引導,比如《共產兒童讀本》(第五冊)、《兒童反對煙賭》就講述賭博和打人都是違反蘇維埃法律的行為的,因此看出中央蘇區學校教育的教材中重視培養學員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制意識。培育學生應該懂得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由此看出,中央蘇區政府在編著教材的時候有意識的將法律知識融入課本中,讓蘇區的孩子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實踐于現實生活中。
在馬克思思想傳入之前的中央蘇區主要是以小農經濟和封建宗法制度占主要地位,封建倫理觀盛行。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書記楊克敏認為湘贛邊界的農民“在紅軍未來之前,有很多人頗覺安居樂業,天下太平的氣象。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老死不相往來的神氣”。中國共產黨意識到要想在中央蘇區發展立足并取得革命的成功則必須喚醒農民的革命意識,激發農民身上蘊藏的巨大能量,革新傳統的農民起義思想,中共一開始便把宣傳馬克思主義革命思想與法律思想相結合進行法律宣傳教育。由此可見,蘇區在進行法律教育的同時注重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相結合。
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誕生以來,新生的紅色政權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下圍繞革命斗爭這一中心任務開展個各式各樣的教育形式,形成了獨特的教育體系,尤其創建了蘇維埃法律教育體系,建立了各級教育行政機構和管理制度,在保障蘇區教育的快速發展和有序進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央蘇區的法律教育在復雜的政治形勢下開展,形成了具有特殊歷史背景的特色,對推動歷史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中共領導的中央蘇區根據不同的歷史發展形勢進行法律教育的調整,使其適應了時代的發展,推動了歷史的進步。1930年3月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發表宣言,規定“蘇維埃政府實行免費教育,編制教材,開辦報館及各科訓練班,舉行識字運動,以提高群眾文化程度”上述討論可知,中央蘇區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教育政策進行了調整,使其順應了時代的發展需要,在頻繁戰爭的艱難時期能夠使革命根據地得以鞏固和壯大,推進了我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得發展。
其次,中央蘇區法制教育采用多樣的形式進行,使其能夠適應復雜的政治環境并能使其發展壯大,使蘇區的法制教育建設也因此體現出強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色彩。在學校教育方面,中央蘇區利用了干部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等渠道進行全面滲透法制精神,使得法制宣傳教育得以廣泛開展。在對待人民大眾方面,中央蘇區的法律教育方法途徑上豐富多樣,使群眾更容易接受和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的熱情。①由此可見,中央蘇區在開展法律教育時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采用以適應復雜教育環境的多樣形式進行,使蘇區的法制教育建設因此而體現出強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的色彩,并能夠使其適應復雜的政治環境發展壯大。
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誕生以來,新生的紅色政權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下圍繞革命斗爭這一中心任務開展各式各樣的教育形式,形成了獨特的教育體系,尤其創建了蘇維埃法律教育體系,建立了各級教育行政機構和管理制度,在保障蘇區教育的快速發展和有序進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央蘇區的法律教育在復雜的政治形勢下開展,形成了具有特殊歷史背景的特色,對推動歷史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 注 釋 ]
①吳錫超.論蘇區文化的本質.石雅娟,等.蘇區文化新論.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