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揚
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檢察院,天津 301700
我國留守兒童的總人口量沒有一個確定的數據,但是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有6100萬人口,目前有35萬留守兒童處于無看護狀態,這是我國首次出現的官方數據。從這個數據上可以看出我國的留守兒童數量的龐大,這是社會發展的結果,但這一現實的問題也引發了一系列對未來犯罪的影響。
評價一個人心理和生理成熟的標準是看年齡。年齡和個體的行為之間又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也就是說年齡是個體與個體行為差別的原因之一。在留守兒童中大部分人都處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的狀態,心理問題是犯罪的主要原因,包括心理的不成熟導致的犯罪。在留守兒童中由于大部分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而后變得孤僻,抑郁,難以和周圍的生活環境融合,長此以往形成了一個人的個性。從心理不成熟直至到養成性格這個過程也就是我國留守兒童在現實生活中遭遇到的現實困境。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兒童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建立的時期。在此過程中兒童對所見到的所了解的都有一個普遍的認識,而這個認識不一定很對或者說很成熟,僅就表面的認識問題有一個了解。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關愛,缺少鼓勵,缺少指正的情況下長此以往容易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這會對他未來的生活有著深刻的,不良的影響。形成的性格恰恰與普通人的性格不同,性格中有種偏見與社會格格不入,甚至是極端悖逆生活,悖逆社會。
處于青少年時期的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是處于不成熟的心態,這種不成熟的心理,受到家庭的影響極為深刻。外出打工的父母沒能及時的糾正孩子所犯的錯或者是沒有指正孩子所應建立的正確價值觀。此過程恰恰是孩子發育的時期對于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心理的發育極為重要的階段,如果不能再這個階段加以解決,孩子會形成一種畸形的性格,而這種性格通常都容易導致犯罪結果產生。這種性格也許會伴隨其一生,這不僅影響其本人的行為,對社會也是一種威脅。在他們內心世界里,因為心里的不成熟一小件事往往會引發一個大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卻又危機他人的生命安全更甚至危及到公共安全。對于一個小件事可以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決對于他們似乎只能用極端的暴力的方式解決來的更直接。最重要的一點是,由于他們不成熟的心理的狀態而不知如何選擇正確的解決方式。
留守兒童的人群中大部分人都處于青少年時期,要么為父母而學習,要么就是完任務。他們對學習并不感興趣,沒有真正的目標。很明顯這不能把責任歸咎于孩子,而是要追究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這種教育的本質或者說目的就是要建立孩子對學習興趣,建立真正的目標,有人生的追求和理想。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家長能夠做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評價孩子的成績,應該鼓勵的和應該批評的這在孩子的主觀意識中會產生某種期待,這種期待是精神上的需求。此后會自我督促的學習,而在這里我們講的重點是,由于這種對學習的態度,產生的厭學思想特別嚴重。一個人接受的教育程度會決定孩子的價值觀和社會觀,在的人頭腦內會產生對某件事成熟的正確的處理方式。也就是說是符合法制社會所規范的行為,這里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由于父母的不及時關心不及時鼓勵和不能及時的指導孩子的行為在孩子的心理會產生畸形的變化。處在社會的個體是復雜的,處理好社會之間的人際關系尤為重要。然而他們在處理他們之間的關系時通常都顯得比較偏激,而這種偏激正是我國法制社會所禁止的行為也就是違法犯罪的行為。
留守兒童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而且這個龐大的群體正在不斷的擴大,這是一個問題群體。解決這個問題群體是緊迫的,不能遲疑。因為這個群體所涉及到是國家社會的安定,是我國社會的健康發展,關系到社會的未來發展和國家的健康發展。因此應該加大對這一方面的管理力度和重視的態度。社會缺少必要的關愛,這也可能會使這個群體產生反社會反人類的人格,對這個社會的發展并不是一個好的消息。我國的建設者正是這些含苞欲放的花朵,他們擔負著建設祖國未來的使命。因此加大社會的關注是必要的,這個群體在缺乏父母的關愛和學校應有的指導的時候社會上應該提供必要的幫助,修正生活和心理上的變化。我國社會在轉型時期所產生問題是必然的,問題的產生需要用辯證的觀點去處理不能偏激、激進,要符合大眾的需求,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不能延緩,因為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這個群體又都是兒童,兒童是我國未來建設的支柱,但是目前這個群體所面臨的是不健康的心理、生活上的困境、學習目標不明確及關愛較少的問題。這些問題又是影響犯罪的因素,就是說這個群體及有可能犯罪,而且現實已經表現出各種問題。由于這個群體的龐大,未來犯罪的人數必然增多,犯罪率也增加,社會的危險性增加。這是一個不可小覷的群體,安撫和解決這個群體面臨的問題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