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超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招生考試是每年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熱議的話題之一,涉及考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高等院校招生考試具有選拔性的特點,對考生的現場表現能力、現場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都有較高的要求。本文以高等院校招生考試過程中廉政風險防控為研究對象,探索構建廉政風險防控體系。
學校招生工作廉政風險防控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1],構建思想教育防控、規章制度防控、組織機構防控、高科技防控相結合的立體防控體系。
通過對招生工作人員以政治意思、思想道德、法制觀念和職業責任為內容的反腐倡廉教育,使招生人員樹立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思想意識,嚴于律己,拒絕誘惑,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廉潔招生。
1.政治意識教育。招生工作是社會清廉的一面鏡子,能反映出整個社會的風貌和價值取向。因此,對從事招生工作的人員首先應該加強政治思想教育,使其認識到廉潔招生不僅關系到學校生源的質量,更關系到學校的長遠聲譽,乃至社會的清廉氛圍的形成。從事招生工作的人員肩上擔負著為國家選拔好人才和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的雙重使命,他們應該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具有神圣的使命感和莊嚴的責任感。
2.思想道德教育。從事招生工作的人員應該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具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通過思想道德教育使招生工作人員從心底里認識到招考腐敗最終會害人害己。社會的公平正義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維護,今年你幫別人“拉關系、走后門”而擠掉別的優秀的考生,明天你家的孩子或親友就有可能被別人不公正的對待。違背良知和道德的行為,也許會帶來一些物質的滿足,但會永遠遭受內心的譴責而惴惴不安。
3.法制觀念教育。“國無法不立”,近些年因為招生腐敗而鋃鐺入獄的人屢見不鮮,因此對招生工作人員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緩。招生工作人員要遵守和敬畏各級招生工作的規章制度,心中常懸法律利劍,保持警鐘長鳴,深刻意識到招生工作也是“高危職業”,貪圖小利的后果是向著監獄的藩籬更近了一步。
4.職業責任教育。職業責任是社會責任和道德教育的具體化,體現出一個人對本職工作的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招生工作人員的職業責任就是要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地擇優錄取考生”,為學校、社會、國家選出“好苗子”。招生工作人員應該具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不辜負人民的信任和社會的重托,承擔起職位賦予的權利和責任,做好招生工作。
招生工作制度是定義參與招生工作各部門之間關系、工作職責和行為準則的章領性文件,是調動學校各方力量和資源、協調各部門統一行動的規定。規章制度防控就是通過建立和完善各級各類規章制度,形成工作運行機制,調動和發揮各級組織的功能力量,形成防控招生風險的合力。制度的層級主要有:
1.黨和國家層面的法律制度。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黨紀國法是國家層面的,是對全體黨員領導干部具有約束力的規章和制度,對招生工作具有政策指導和警示威懾作用。例如:《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等制度,就是從國家層面上規定了從事招生工作的人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行為底線,警示和教育他們不要觸碰法律的高壓線,否則必受黨紀國法嚴懲。
2.招生工作的制度和管理辦法。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招生工作的制度和辦法是具體指導招生工作的行為指南。教育部自2000年以來發布的有關招生工作的重要制度如:《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監察工作的暫行規定》、《關于實行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責任制及責任追究暫行辦法》、《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實施陽光工程的通知》、《中共中央紀委 教育部 監察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反腐倡廉建設的意見》、《教育部關于深入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的意見》、《教育部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關于做好201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3.學校的招生工作制度。學校的招生工作制度是根據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教育部、地方教育局有關招生工作的具體規定,依據本校招生工作的具體實際所制定的具體規則和制度。以學校為主體,根據教育部和市教委關于招生工作的制度,完善適于本校招生工作實際的辦事規則、行為準則和退出機制,實施學校及其部門工作人員在招生工作中的透明度、公正性與有效性。完整的招生工作制度體系是保證招生工作順利開展,有效防范招生工作廉政風險的制度保障。是否建立了完整的招生工作制度體系也是衡量高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內控體系建設是否完備的一項重要指標。完整的招生工作制度體系應包括招生工作的重點環節、重要崗位,覆蓋招生工作的全過程。以首都體育學院為例,有關招生工作的主要制度有:《首都體育學院招生工作人員守則》、《首都體育學院招生工作六公開制度》、《首都體育學院本科招生體育考試組織和工作程序規定》、《首都體育學院本科招生體育考試考場規則》、《首都體育學院本科招生體育考試工作人員守則》、《首都體育學院本科招生體育考試考評組組長工作職責》、《首都體育學院本科招生體育考試考評員工作職責》等。
組織機構防控就是通過健全組織機構,設置的工作崗位職責,為招生工作中存在的可能的廉政風險提供組織保障。高校招生工作的廉政風險防控是需要學校各部門合力工作,需要調動很多人力物力。因此,高校應健全組織機構,為廉政風險防控提供組織保證。完整的招生工作組織機構體系應該包括校級部門、院系機構、基層教研室的職責和崗位人員的設定。比如在校級設置黨委、紀委、監察處、招生就業處的基礎上,成立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和招生監察工作領導小組;在院系一級設置招生工作崗位;在基層教研室設置招生工作監督員。從學校內外設置的招生工作組織機構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招生工作行政體系。高校是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以校長、招生辦為主的行政體系是組織招生工作的責任主體。例如:首都體育學院成了“首都體育學院本科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統領招生工作。招生辦公室除了組織學校各教研室老師、各行政部門老師參與體育單招考試的具體工作以外,還聘請校外專家全程參與。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提高考生和家長對專業考試權威性的認可度,一方面也是請校外專家對整個招生工作的過程進行監督。
2.廉政監察組織體系。以學校黨委、紀委、監察處為主的廉政監察組織體系,參與招生工作的全過程,對重點環節、重點人員和重要事項進行重點監督,并接收信訪舉報和考生投訴。例如首都體育學院成了“首都體育學院本科招生工作監察小組”,成員就包括校黨委、紀委、監察處人員,負責監督招生過程的廉政情況。
3.臨時監督機構。為了招生考試工作順利進行,有些學校還會成立臨時的監督小組,例如定點監督員隊伍。具體做法是臨時從各職能部門或教研室抽調比較公道正派、正直不阿的老師作為考點的定點監督員,從始至終參與招生考試的全過程,對考評組長、考評員、記錄員進行監督考核。定點監督員直接向招生工作監察小組負責,不受招生辦和現場考評組約束。他們有權對于考場發現的違規違紀問題當場制止或事后直接向招生工作監察小組反映情況,并對考評工作人員的現場表現打分。定點監督員隊伍是招生工作監察小組在考試現場的眼睛,增加了現場監督的工作力度。
4.社會監督。社會監督就是學校之外的監督,包括考生家長、媒體,以及公眾的監督。按照教育部“陽光工程”方案的要求,高校在招生過程中確保招生錄取全程公開,信息透明,接受群眾監督和媒體監督,保證招生工作的公平、公開、公正[2]。社會監督是保證廉政招生、維護考試公平的必要手段,是推動高校健康發展的積極力量。因此,高校對社會監督應該有正確的認識,應該以歡迎、敬畏、支持的態度對待社會監督,促進自我完善,贏得社會輿論的認同、理解和寬待。
高科技防控就是運用電子信息現代化技術,尤其是利用影像記錄、電子測量儀器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加強對招生工作的現場監督、過程管理和后期取證,從技術手段上防止發生招生腐敗。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考生資格審查。在考試前對考生的資格審查環節上,現在已經普遍實現了網上報名的信息與身份證件核對。在體育專業考試環節,有條件的學校可采用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等高科技手段驗明考生身份并登記,防止家長托關系找熟人,買通考評人員,讓專業運動員替考,發生招生腐敗案件。
2.考場巡視。在考試過程中,加強考場巡視,積極運用高科技電子屏蔽儀器和電子探測儀器等高科技手段,對利用無線電設備對考場內外串通作弊進行重點防范和打擊,嚴防發生有組織群體性舞弊案件。
3.專業考試過程中防控。在專業考試過程中,利用高清攝像對考試過程全程錄像,對考生有異議的考試成績,當場調取錄像資料,專家辨別成績有效性,及時處理爭議。特別是對于能夠利用電子設備測量的考試項目,盡量安排電子設備實行,以減少人為因素干擾考試的公正性。例如,在體育專業考試過程中,利用電子計時儀和電子測距儀等儀器進行的成績認定。
4.錄取環節網絡監督。自高考實行了網上錄取以后,高校招生工作的信息化和數字化,為招生錄取信息公開,實行招生陽光工程,推進教育公平提供了堅實的基礎[3]。網絡平臺為考試和家長了解招考制度、程序和動態,及時舉報招生違規行為提供了便利,使得高考招生更加易于監督,更加公開透明。
利用高科技手段一方面有利于加強對考生識別和考場監督,另一方面也能防止考評人員給主觀分、人情分,加強考試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綜上所述,本文并從思想教育、規章制度、組織機構和高科技防控手段四個方面著手構建風險防控體系,探索構建立體化防控新模式,以防止招生權濫用和直接違規行為,從而有效抑制招生腐敗,促進實現高等教育招生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