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承波
山東理工大學法律事務室,山東 淄博 255000
現在,我國的高等院校擁有大批眾多的科技創新專業人才,具有豐富的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是科技成果創新的基地,是國內知識產權的重要來源地。近年來,中國大學的科技成果,科技論文和科技著作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因此,加強高校知識產權的管理和保護,對提高高校科技創造能力,增強中國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據國家制定的關于高等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管理的規定,高校知識產權的所有者是高等學校以及下屬教學科研院所等單位;高校知識產權的范圍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以及校標和各種服務標記,或者其它的知識產權。
對高校知識產權的建立、備案、轉化、轉讓進行有效的管理,對于存在的侵權行為,及時采取法律保護措施,從而維護高校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一,高校知識產權保護有著復雜性的特點。許多高校都有完整的專業學科,各個專業都在相互滲透,導致產生跨專業的科技成果,并且各種知識產權體現不同的形式,這使得高校面對著愈加復雜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第二,高校知識產權保護有著綜合性的特點。高校有著類型多樣的知識產權;從知識產權創立、備案、轉化及動態的管理,過程復雜,涉及面廣泛,要求高校的知識產權管理人員也須具備多方面的素質,既要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且還需具備多種學科的知識背景,能夠了解多種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各學科科技成果發展的前沿以及發展的動態,以便更好地對學校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
許多高校教職員工知識產權意識淡薄,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思想認識不夠;許多高校將技術成果的申請鑒定及獲獎、論文的數量作為高校對知識產權管理的目標,也是對教師晉級、晉職的考核目標,這就造成了高校和教師更重視論文、著作、技術成果創立,從而忽視了對學校所有的知識產權的保護,造成學校知識產權權益的損失;而且,在高校知識產權的動態管理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不強,只重視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導致高校知識產權的損失。
在當前高校人員流動日益頻繁,技術合作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投資入股等科研活動日益增多,在此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高校知識產權的流失十分嚴重,具體表現在:
1.高校人員流動造成知識產權流失
現在高校教師出國交流頻繁,出國留學、定居也非常普遍,出國人員未經允許將其掌握的學校的知識產權成果帶往國外,造成高校知識產權對外流失;高校間教師調動、及離職創業把所在學校的知識產權產權成果帶到新的單位,也造成高校知識產權流失。
2.技術合作開發、技術轉讓時造成知識產權流失
在技術合作開發中,因另一方提供資金,致使高校研究人員在簽訂技術合作開發合同時,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夠,造成高校放棄研發的科研成果的權利;在技術轉讓時,學校的知識產權轉讓價值過低,也造成高校的知識產權利益損失。除此之外,高校還存在著科研人員將自己掌握的學校知識產權私自進行轉讓,或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成果為他人進行技術服務,造成高校知識產權流失。
3.職務成果與非職務成果不分造成的知識產權流失
如何區分職務成果與非職務成果,我國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具體的規定,但是高校在對科研人員技術成果管理中,存在很多漏洞,缺乏有效的管理,致使許多教師原本為職務技術成果成為非職務成果,造成了高校所有的知識產權的流失。
我國制定了關于高校知識產權管理保護的法律及規范性文件,但是許多高校在校內并沒有制定完善的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管理性制度;即使在制定了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高校中,制定的知識產權保護管理也存在許多的漏洞,制度設計的不規范、不嚴密,不能夠結合學校實際對學校的知識產權進行有效的保護。
現在雖然許多的高校都有科技成果的管理部門,但一般隸屬于學校的科研處,并沒有設立專門的高校知識產權的管理機構,由于高校知識產權保護的復雜性及綜合性,并且還涉及許多的法律問題,高校科研部門的大部分管理人員不具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難以對高校知識產權工作進行有效地管理。
高校所有的知識產權成果眾多,但是許多的知識產權難以被社會實際利用;高校知識產權成果難以轉化的原因,首先高校科技人員在于對于科技成果的實際轉化應用重視不夠;其次,高校研究的專利科研成果理論性強,轉化成現實成果缺乏穩定性、有效性;最后,高校的科研與社會脫節,缺乏有效地科研成果轉化機制。由于以上的種種原因,造成了高校知識產權市場轉化率低,難以被社會利用。
許多高校沒有列支專門的資金來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由于資金不足,學校的科研人員將科研成果進行專利保護或登記的積極性不高,并且在申請專利或成果登記后,也因缺乏相關的費用,難以進行長期維持;因為缺乏經費,也難以對侵犯高校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處理,造成學校知識產權的利益損失。
目前,關于高校知識產權保護除著作權法、專利法等法律法規外,也有專門關于高校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大部分都是某一方面及原則性的規定,在高校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具體操作性不強,難以對高校知識產權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和保護,因此,應制定完善法律法規,彌補高校知識產權保護現有法律規定的不足。
1.高校內部應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知識的宣傳學習,提高高校人員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高校內部應加強對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宣傳工作,強化教職員工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為學校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礎。
2.每所高校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建立合適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的制度
學校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關于學校知識產權管理保護的相關制度,對于知識產權的申請、登記、注冊、日常管理、后續的使用轉讓以及知識產權糾紛的處理,都做到有章可循,切實好保護好學校的知識產權。
3.設立知識產權工作專門的管理保護機構,進行知識產權保護
高校應根據實際,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保護機構,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專業化的管理人員,充分的辦公費用,對學校的知識產權進行有效管理和保護。
4.加大高校知識產權保護資金支持,開展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
高校應根據學校科研情況及學校知識產權保護的狀況,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專項基金,首先對于學校科技人員的科技創新成果進行獎勵;其次,用基金支付商標、專利的維持費用及進行知識產權的動態管理;最后,用專項資金做支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侵犯學校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處理,從而維護高校的合法權益。
5.依據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維護高校知識產權不受侵犯
高校應與司法、政府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加強溝通,及時掌握關于知識產權的最新動態,對于社會上的侵犯高校知識產權行為,配合工商、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對侵權行為進行查處,運用民事、行政、刑事手段對侵權行為進行處理,切實地加強對高校知識產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