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軒 劉明天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81
互聯網的產生和發展使得當今世界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更為快速便捷高效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我們衣食用度、吃穿住行都發生了質的飛躍。但與此同時,強大的互聯網技術也為“人肉搜索”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人肉搜索的問世與現代社會對于信息的準確性和方便快捷性不謀而合,其為公眾帶來的廣泛的參與性也在輿論監督的領域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但與此同時“人肉搜索”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網絡的虛擬性導致人肉搜索演變為網絡暴力的事件不斷發生,對他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損害。如何才能趨利避害,發揮“人肉搜索”的最好價值,方法不止一種,但法律規制在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人肉搜索在法律層面尚且沒有非常精準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互動說”①、“求真說”②等。通俗來講,“人肉搜索”是一種人工參與的網絡搜索方式,一般是在確定搜索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個人在網絡中發布相關信息,以此匯總出搜索目標整體信息的方法,或通過不斷輸入關鍵詞,分析得出被搜索者以及其相關信息,以達到搜索目的的人為搜索方式③。
人肉搜索這一行為最直接侵犯的法益即是公民的隱私權,因此從法律層面對這一現象進行規制的時候,措施也應該是雙向的,一方面是要限制人肉搜索的行為本身,另一方面又要給予隱私權直接正面的保護,從而更加有效地規范這一行為,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限制的正當性在于任何權利的行使都不是絕對的,個人權利的行使必須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并且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否則應該受到限制。為了充分保障民主,發揮其在輿論監督方面的獨特的作用,對搜索行為的限制必須要遵循合法性、合比例性和合目的性的原則。
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社會,大多數互聯網用戶也使用虛擬身份進行網絡活動。正是由于其身份的非真實性,導致了大量互聯網上違法違規的言行。為了進一步減少網絡侵權的發生,韓國的實踐值得借鑒。從本質上講,網絡實名制的最大優勢在于它能夠樹立網絡用戶的責任感和自律性,正是這種自律意識的培養成為了網絡管理的核心和基礎。其次,網絡實名制也使現實社會中的道德、法律等社會機制適用于網絡社會,并在網絡社會中建立了一套相應的制度機制。這些都為促進整個網絡的有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對減少人肉搜索案件中的侵權行為具有積極意義。
2009年1月1日,中國幾個最具影響力的網站和論壇發布了一篇名為《人肉搜索公約》的beta版的帖子,呼吁網民在人肉搜索過程中積極發揮人肉搜索對社會的促進作用,避免人肉搜索侵權。這一公約表明,許多互聯網服務提供者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并主動在互聯網上采取自律行動。
保護隱私權的原因在于實現個人的自主性,社會中的個體出于被暴露的風險及社會的不認可的擔憂,不會選擇從事對自己不利的事情,而此時隱私的存在價值就是將個人的私事隱藏在私人的領域,讓個體在私人領域中自由的選擇自己的喜好,而無需擔心他人的不認可和指責,它是解放的并且是非常重要的④。
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是加強隱私權保護的當務之急,對于互聯網上需要保護的個人隱私范圍進行明確,規范互聯網公布他人信息的權限,引導公權力和公民理性地行使自己的權利,不隨意公開他人的私密信息。同時也可以在《保護法》中專門設定人肉搜索行為侵權的擔責與救濟措施,促使相關侵權案例有法可依。
人肉搜索發起者適用過錯原則,在他們明知或可能知道自己的的行為會侵害到他人的權利仍然發布搜索令的,那在該人肉搜索令產生了不良后果的時候,發起者應當承擔主要責任。
人肉搜索的參與者可以說是案件推波助瀾的加速器,也應承擔責任,參考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參與者應當承擔與自己過錯程度相當的侵權責任。至于那些沒有參與其中只是旁觀事件發生的網民,一般不承擔責任。
網絡服務的提供商除了提供服務外,還應該履行兩大義務,一是從技術層面阻止侵權行為的發生,對于明顯違法的內容要及時地采取措施進行處理,二是在受害人提醒后應及時消除侵權后果,通過刪除作品或者是斷開連接來避免損害的繼續發生和事態擴大。如果網絡服務的提供者沒能及時履行上述的義務,那實際上這些網絡服務的提供商就會構成一種不作為的侵權,對該不作為侵權行為應當適用過錯責任讓其擔責。
[ 注 釋 ]
①所謂“互動說”,主要是指人肉搜索實現了兩種互動:網絡搜索向社區搜索的互動,機器搜索向人工搜索的互動.
②“求真說”是指通過人工干預進行搜索結果,達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效果.
③[美]東方爾.“人肉搜索”:游走于正義和暴力之間[J].巫偉.南方日報,2008-6-3(B201).
④戴激濤.從人肉搜索看隱私權和言論自由的平衡保護[J].法學,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