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云 劉 磊 王雅嫘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0
我國民法中規定的知識產權是指人類對創造性智力勞動成果的所有權,所有權包括對智力成果依法占有、使用、處分和收益的權利。從狹義上來說,知識產權主要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知識產權是民法賦予所有民事主體的平等的民事權利。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保護手段還是基于法律的,一般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是我國知識產權四大法,當然還有其他的具體實施條例和行政規章等。除此之外,我國也參與締結了一些國際性條約,如《巴黎公約》,《世界版權公約》等。
由上述表述可以看出,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方面已經比較成熟了,也已經與國際接軌,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在第二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指出,我國2018年知識產權對GDP的貢獻率是11%。這個數據與往年相比已經有了大的進步,這說明了我知識產權對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但是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1.知識產權的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產權的侵權手段更加多樣化,侵權的成本也越來越低。雖然我國對在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條件上已經提供了較強的法律依據,但有些法律程序復雜繁瑣,有一些法律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強,導致權利人維權時成本過高,維權難直接導致權利人放棄維權。
2.我國的立法水平雖然較高,但是目前還缺乏規制侵權行為的單獨法律法規,且我國現行的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比較散亂,各部知識產權單行法之間仍存在某些不協調的地方,對有些問題的調整出現重復,另一些調整內容又出現空缺。
3.知識產權相關法律執行過程中存在執法難的問題。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在法院判決時,很難具體確定某個發明創造的價值,這就給案件裁決帶來了麻煩。
(一)建立快速有效的解決糾紛的機制。權利人在解決糾紛過程中的主要目標是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但是在目前法律程序上,知識產權糾紛審級過多,程序繁瑣,花費的時間,精力較多,因而解決周期過長,導致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所以刪繁去簡,建立一套快速解決機制是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手段。
(二)完善法院外替代性解決糾紛制度。仲裁是法院外替代性解決糾紛的一種方式,雖然是法律認可并給予支持的,但是在實際中知識產權糾紛案件解決中的公正性時常被質疑,仲裁機構裁定的法律效力下降,不能得到維權人的信任。立法時明確相關仲裁機構的權威性,完善此類仲裁機構相關的法律體系,有利于更高效地解決知識產權糾紛。
(三)加大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我國目前在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仍然存在明顯的短板,制約著我國知識產權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加大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才能適應我國創新驅動經濟轉型的方針。
(一)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有利于加強對知識產權的全面保護,從而調動人們從事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實行的目的是保護人們在相關領域的智力勞動成果,只有法律對智力成果給予及時有利的保護時,才能調動人們創造的積極性,促進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戰略的貫徹實施。
(二)知識產權的保護要與我國實際國情相適應。知識產權并不是保護地越多越好,過于繁雜的法規反而會制約我國目前經濟的轉型,業界早已形成的共識是,一般來說,經濟發達國家實行的是嚴保護,發展中國家是弱保護。發展中國家因為在知識技術方面相對落后,更多的是采取寬松的保護制度,這才有利于本國技術獲取和技術擴散,縮小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與我國的具體國情相適應的法規制度,才能使我國在經濟轉型的道路上愈加順利。
在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緩慢的大背景下,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方針。而知識產權是創新的主要成果的體現,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的技術供給作用,加強對知識產權的全面保護,讓知識產權更好地發揮作用,對我國經濟轉型具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