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芮嘉
重慶大學,重慶 400044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民事案件激增,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逐步成為實務中的熱點問題。筆者以中國裁判文書網為依托,以“民事案件+債權人+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為關鍵詞,對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三年間的案件進行檢索,共檢索到案例6208例。筆者對以上案例進行分析,發(fā)現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中有關債權人債權實現的案件不外乎以下幾類:
此種類型主要指:被繼承人死亡,留有遺產,但是沒有繼承人,申請人以被繼承人財產無人繼承且自己對其享有合法債權為由,向法院提出申請,請求認定該遺產為無主財產,并判決將該財產歸申請人所有。
這種類型的案件實踐中比較少,主要發(fā)生在申請認定無主財產的特別程序中。依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數據統(tǒng)計,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三年間,各級人民法院共審理上述案件僅53起。
有繼承人的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又可細分為以下兩種:
1.繼承人繼承遺產或從遺產中獲利:
如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7年審理的(2017)黑民再209號案件,筆者通過對此類案例進行整理,發(fā)現在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中,當債權人權益與繼承人利益出現競合的時候,如若繼承人繼承遺產或從遺產中獲利,則法院更傾向于保護債權人利益,但以繼承人承繼的遺產為限。
2.繼承人放棄繼承權:
實踐中,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案例也不少,如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5年審理的(2015)鄂民二終字第00192號案件。對于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案件,法院的一般觀點為:倘若繼承人未從遺產中獲利,則判決通常為:繼承人直接承擔清償責任,但應以被繼承人遺產為限。
總的來說,現階段人民法院對有繼承人的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的司法態(tài)度大多為:當債權人權利與繼承人利益發(fā)生競合時,若繼承人從遺產中獲利,或無法確定其是否獲利,則法院傾向保護債權人權益,但以其在遺產中所獲利益為限;若繼承人未從遺產中獲利,則法院傾向保護繼承人權益,以被繼承人所余遺產清償為限。
有關債權人債權實現的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雖現已有了公認的大致的司法審判方向,但對于某些具體案件,仍存在爭議。比如在有關夫妻共同債務的案件中,夫或妻一方死亡,各繼承人之間的連帶清償責任是否存在區(qū)別,實務中就存在著多種看法。
有法院認為:應在夫妻共同債務中區(qū)分出被繼承人的個人債務和共同債務,進而明確償還主體和范圍,不應在未區(qū)分的情況下直接確定繼承人在繼承遺產范圍內與被繼承人配偶承擔連帶責任。一旦被定為共同債務,生存一方配偶無論是否承繼遺產,都需對夫妻共同債務承擔責任,如(2015)鄂咸寧中民終字第95號案。當然實務中,亦有法院未對債務進行劃分,直接判令繼承人在繼承遺產范圍內承擔連帶償還責任,如(2017)津民終81號案。
筆者認為: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糾紛中有關夫妻共同債務案件:在其他繼承人承擔責任的性質層面,既存在有限制的連帶責任(配偶清償債務,其他繼承人在繼承遺產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也存在補充責任(債務由配偶償還,不足部分由其他繼承人在繼承遺產的范圍內負責清償)兩種形式。關于夫妻共同債務,如遺產尚未分割,被繼承人配偶作為共同債務人負有當然的連帶清償義務,且與其他繼承人相比,該配偶的連帶責任具有明顯的無限性;就其他繼承人而言,負有以遺產范圍為限的連帶清償義務。關于被繼承人配偶與其他繼承人之間,依然存在比例分擔和追償權問題。然與被繼承人個人債務中涉及的追償權相比,兩者存在一定區(qū)別。后者的追償權以各繼承人繼承的遺產比例為基礎,而在前者的追償權中,因被繼承人配偶的清償責任明顯大于其他繼承人,故被繼承人配偶承擔的債務比例也應大于其他人,否則有失公平。對于被繼承人與其配偶的夫妻共同債務,該配偶負有清償義務,其他繼承人以遺產范圍為限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對外承擔的清償責任超出比例者,可向其他繼承人追償。被繼承人配偶和其他繼承人之間承擔上述債務的比例,可參照夫妻共同財產和遺產的分割比例確定。如遺產已分割,如前文所述,配偶依然負有清償義務,其他繼承人在分得遺產范圍內承擔連帶清償義務,追償權亦是如此。
筆者認為:若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遺產,則當然承繼被繼承人的訴訟地位,以當事人的身份(實踐中,大多數情況為被告)參與訴訟。如若繼承人放棄繼承,則其不能直接承繼被繼承人的地位,其在訴訟中地位應當是與案件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