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利
湖北警官學院,湖北 武漢 43003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挑戰更加嚴峻,承擔的任務也更加繁重。網絡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力和引導力已呈現出全覆蓋、多層次、影響深的趨勢。公安院校作為公安機關人才的主要來源地,相較于其他高校而言,應有更強的政治性。公安機關肩負著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重大責任。這決定了公安院校人才培養在思想政治教育層面上的特殊性。因此分析新媒體時代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現狀,對培養高素質的公安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2019年初在京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部分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29億,普及率達59.6%。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手機的普及率在大學生中幾乎為100%。隨著手機上網功能的不斷普及,“網絡文化”已經潛移默化地滲透進大學校園中,新媒體作為信息的集散地,是最方便快捷的信息傳輸媒介,也是公安院校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新媒體環境給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帶來新的變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很多公安院校都設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等,這些賬號的出現證明新媒體對公安院校的教育形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賬號不僅向各個公安院校的師生傳遞思想政治知識,也向外界傳遞了正能量的知識。例如公安院校的新媒體部門將最近社會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制作成了視頻、小游戲、H5、街頭采訪等形式并發布到各社交賬號上,公安院校學生很愿意接受這種有趣的思政教育傳播方式,也愿意向周圍人傳播。這種思想政治教育的展現形式不僅可以吸引本校的師生點擊觀看,也可以向公安院校外界普及知識,因此這種思政教育的展現形式極大地擴展了思政教育的覆蓋面。
新媒體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了公安院校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新媒體可以提供多種形式的內容展現,例如圖片、動畫、視頻等等,能夠幫助學生在課上對一個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現在的高校都提倡用新媒體課件教學,新媒體課件豐富多彩的內容形式,更加適合大學生的個人喜好和認知特點,能極大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現在新媒體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溝通交流方式,提升了公安院校大學生參與政治思想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媒體也為大學生和思想政治之間搭建了橋梁,公安院校的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這個平臺、媒介獲取更加全面和豐富的思想政治知識,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養。
當然,公安院校的思政教育在新媒體的影響下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例如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速度極快,各種知識都日新月異,而傳統書本教材的更新換代的速度卻是極其慢的,兩者出現了嚴重的不匹配;新媒體的準入門檻很低,缺乏有效的監管方式,幾乎人人都可以創建屬于自己的新媒體賬號,這也導致了各種意識形態的思想會滲透到公安院校學生的思想中,對他們產生負面的影響等等。網絡新媒體對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嚴峻的考驗,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公安院校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嚴重缺失
《公安院校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與問題分析》調查顯示,有21%的公安院校大學生認為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嚴重缺失。網絡中彌漫的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利己主義,提倡個人至上的價值觀以及經濟利益至上的理念,嚴重荼毒了公安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公安院校的大學生作為預備警官,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應該高于普通高校大學生,然而目前調研分析折射出的公安院校學生社會責任感嚴重缺乏,這也是新媒體時代帶來的不利影響。
2.公安院校大學生吸收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匱乏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中,微博、社交平臺等媒體傳播的騷擾廣告、色情信息,加劇了色情、暴力、賭博等腐朽文化的擴散蔓延,對公安院校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帶來消極影響。據調查,青年學生有一半瀏覽過不健康的網絡信息,大量的垃圾信息弱化了青年學生的道德意識,新媒體時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不良網絡文化的強烈沖擊。《思想政治理論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功能提升研究》調研分析顯示,在不良信息的浸潤下,29.5%的大學生認為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無用”。這些不良信息大多不需要大家的思考,在接受上屬于潛移默化的滲透,而思政內容在接受上需要一些用心吸收與努力踐行,因而大家往往“知難而退”。思政課包含政治素養、思想、文化底蘊等觀念的傳遞,注重對大學生進行心理上的關懷,有助于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但是調查數據顯示,當代部分大學生不認同思政課學習的必要性,認為思政課學習內容枯燥,與生活實際關聯度不大,沒有學習的必要性,且思政課教學方式普遍單一,學生缺乏積極性,導致大學開設的思政課沒有發揮其實際功效,大學生普遍未受到良好的思政教育。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新媒體也不例外。一方面,它是對公安院校的學生產生了積極深刻的影響,另一方面,它潛在的危險性也容易對學生們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公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理性地看待新媒體,正確地認知新媒體,并將其有效地運用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不斷探索新媒體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路徑和新突破,為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整體水平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新媒體時代公安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機遇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的信息生態、輿論生態、關系生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階級界限逐漸弱化,高校大學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距離逐漸縮小,新媒體為公安院校學生和教師之間搭建了一個交流互動、教學相長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促進思政教育的多元化,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大學生在虛擬的網絡空間里會更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可以主動向老師汲取知識,課后通過微信、qq等社交媒體與老師進行交流,反饋信息,共享資源;也可以通過新媒體挖掘思想政治資源,充分學習視頻、論文等知識,通過多方平臺獲取教學資源。同時,公安院校的大學生因其專業的特殊性,還可以有選擇性地追蹤挖掘時事熱點,了解公安政法實戰知識,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擴展專業知識儲備。
大學生被網絡的各種信息包圍著,這些信息無處不在,影響較廣。新媒體已經成為公安院校大學生生活學習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學生通過網絡新媒體增強了學習的自主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公安院校思政工作者的主體地位,大學生可以借助新媒體進行學習和娛樂,新媒體時代下,傳統的以書本為主導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滯后,不再適應當代教學的發展。面對各類新媒體信息,公安院校大學生很難甄別真假,極易受到不良新媒體信息的影響,公安院校大學生作為我國公安隊伍的人才輸出庫,公安院校除了在思政教育課堂上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思政教育的深度外,也可以將日常的警務生活化,公安校園文化環境建設都與新媒體相融合,積極拓寬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陣地,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新媒體方式不斷拓寬思政教育陣地,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并有針對性地展開教育,注重培養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這樣才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