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鵬
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團中央號召全國大學生在暑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為了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改善農村社會風氣,滿足廣大農民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顒娱_展至今已有30多年,在發展農村文化科技衛生事業,傳播先進的科學觀念,促進農民更新觀念、解放思想,增強致富能力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三下鄉”活動,大學生深入基層,了解群眾生活現狀和需求,并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不僅有助于活動的順利開展,而且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不可否認的是,“三下鄉”活動在促進農村發展和鍛煉大學生能力的同時,由于種種原因仍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新時代下,如何結合黨的方針政策,突出時代精神,將“三下鄉”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已成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下鄉”活動是新時代大學生了解基層、服務基層、深入基層、聯系群眾的一個重要途徑,對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增強社會責任感以及加強農村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新時代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
大學生長期處在一個生活條件相對輕松的校園環境中,對社會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認知上難免出現脫節現象,尤其是對農村情況。有不少大學生從小生活在城市中,對農村的了解僅限于書本和新聞報道,而真實情況一無所知。通過“三下鄉”活動,組織大學生在假期深入農村,了解基層生活,讓他們深刻地體會到祖國在日益強大的同時,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如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扶貧工作任重道遠,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仍是農村尖銳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大批有志青年積極的投身到農村建設中去,貢獻自己的力量,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按照“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原則,高校根據大學生的具體情況,積極的組織學生開展各類“三下鄉”活動項目,引導他們將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廣大農村建設中去。通過解決“三下鄉”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中所學的專業知識,同時有利于他們更深入地認識到知識對農村建設發展的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激發出大學生對學習知識的主動性,進而在明確自身定位的基礎上,充分地認識到新時代大學生將承擔的社會責任。同時,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大學生會遇到一些需要綜合知識、創新思維的實際問題,這會促使他們積極思考,向身邊的人民群眾去請教。人民群眾是最好的老師,大學生從他們身上不僅能學到生活經驗和人生道理,還能深刻地體會到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必須要有效地運用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去,才能真正做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不但可以促進大學生們學習進步、砥礪自我,而且還可以幫助新時代大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是一個團體性活動,它的出色完成需要每一位團隊成員相互配合、彼此協調。生活在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很多一部分人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父母對其百依百順,生活條件優越,不少學生養成了獨斷專行,崇尚自我的性格。通過參加“三下鄉”活動,在積極參與活動籌備、實施和總結的每一個環節中,學會團結協作,認識他人的優點,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在與團隊其他成員相互合作中戰勝困難,完成活動任務,使得他們彼此認可,培養集體精神。
“三下鄉”是以大學生群體作為實踐主體,以服務農村基層為目的的活動。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廣大農民的思想觀念也日益開放,但由于區域發展不平衡,在我國許多偏遠的地方,農村經濟發展緩慢,部分群眾思想保守。此時,通過“三下鄉”活動,以大學生為媒介,將先進的文化觀念、科學技術和醫療衛生知識傳播到落后的農村中,改變群眾守舊觀念,解放思想,促進農村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另外,大學生在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傳授給群眾,協助培養的農村技術人才的同時,還傳播了黨的方針政策,把文明新風和民主法制帶到農村,強化了農村文明建設。
隨著大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其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與充實,但仍存在著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
當前,由各大高校團委組織的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是以學生根據自身的意愿報名參加。從活動的前期籌備看,大多數高校缺乏對“三下鄉”活動的相應宣傳和集中報道,很多時候都是下發一份文件給各個學院,導致許多學生對“三下鄉”活動的相關信息一無所知。從學校的重視度看,很多高校都認為“三下鄉”活動是一項軟任務,可有可無,只要在年終上報的材料中有相關的數據和材料就可以,使得活動很多時候流于形式,沒能真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未能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從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度看,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對“三下鄉”活動認知存在偏頗,未能很好的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很多地方存在應付現象,對“三下鄉”隊伍態度消極,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下鄉”活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第二課堂”,本應由團委牽頭,學工處、宣傳部等其他相關部門配合,形成全校齊抓共管的管理平臺。但目前很多學校存在組織力度不夠的現象,“三下鄉”活動變成了團委部門單兵作戰的局面,加之經費的有效,使得活動無論是在組織規模還是組織范圍上遠遠達不到預期效果。學生是“三下鄉”活動的主體,由于學校在經費和組織人手等方面的限制,這使得學校在考慮三下鄉的主體時,往往更加傾向于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等表現突出學生,致使活動缺乏普遍性。
為促使“三下鄉”活動與時俱進,吸引群眾,服務基層,發揮功效,團中央每年都會根據不同的形式確定不同的主題。但在執行的過程中,不少高校未能突破原有的固定模式,有效地結合主題。許多高校仍然是換湯不換藥,組織的活動內容只是在原有的模式上修修補補,使得活動內容陳舊過時,未能很好的吸引群眾關注。理論聯系實際,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加深大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運用和理解,這是“三下鄉”實踐活動的重要目的之一。而然,由于學校團委組織的“三下鄉”團隊是由不同專業學生組織成,這使得實踐活動無法有效地組織學生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突出專業特色。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由思政課教師擔任活動指導老師,由于專業的限制使得工作往往力不從心,同時,相關的待遇并未得到提升,指導老師工作積極性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活動的開展。
完善的考評機制可以鼓舞人心,激勵參與者的積極性和熱情。目前,不少高校對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缺乏完善的考評機制,未能很好地反應活動的真實情況,對活動做出及時地調整和指導。以活動報告和總結為考評的依據仍是當下很多的高校對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的評估和考核的重要方式,而活動舉行的效果和質量主要看蓋有地方部門公章的佐證材料,活動的評獎評優則依據上交材料的文采而定。這種考評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合理性,但是隨著“三下鄉”活動的深入開展,形式和內容越來越豐富,這種舊有的考核方式已經難以很好地適應新時代情況的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正確方向。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三下鄉”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找準正確方向,書寫別樣人生的重要途徑。為此,高校應該提高思想認識,重視大學生“三下鄉”活動,從活動組織、內容安排、后期考評等方面出發,進一步強化和完善活動的有效性,實現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初衷。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和動力,只有在正確思想的指導下,行動才能取得成功。要改變當下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存在的各種問題,首先就必須從思想上出發,轉變以往消極應付觀念,提高對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重要性的認識。高校必須充分的認識到,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是學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環節,而不是一項可有可無的課余拓展活動,應將“三下鄉”活動納入學校正式的人才培養計劃中,確保老師和學生在思想給予高度的重視。同時,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具備戰略性眼光,不能因為實踐的主體是大學生而有所輕視,更不能因為活動不能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不給予支持幫助。要將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提升到社會人材培養的高度,充分認識其是社會社會有序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給予認真對待并積極配合和支持。
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是針對的全體在校大學生,在活動開展時,不應只是發動部分學生,而應該全面地發動廣大學生團體,使之變成一個學生自覺參加群眾性的活動。為此,高校應該在活動的前期應該加強宣傳,利用活動簡報,校園新聞和公眾號、微信、QQ等新媒體技術進行宣傳報道,讓學生了解“三下鄉”實踐活動對其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并設立專門的新聞宣傳組,及時播報“三下鄉”活動的相關消息。在組織方面,改變團委單兵作戰的局面,有效地整合各部門力量,積極與實踐地點的相關只能部門進行對接,建立長期有效的實踐基地,并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的支持。
“三下鄉”活動是一個雙向的社會實踐活動,然而,不少高校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遭到了冷遇,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過于陳舊,無法吸引群眾的注意力。不少高校仍以支教、政策宣講、衛生知識普及等傳統的服務方式作為“三下鄉”活動的主要方式,加之內容缺乏創新,難以有效地吸引當地群眾積極響應。要改變這一現狀,高校就必須與時俱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結合自身特色開拓創新。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無論以哪一種形式開展,都必須遵循“以百姓的需求為起點”這一基本思路,這樣才能確保“三下鄉”活動的實效,讓老百姓喜聞樂見、切實受惠,才能防止“好的形式主義”“有組織的形式主義”不斷露頭,侵蝕制度的善意。同時,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打造一支具有特色的“三下鄉”實踐團隊,讓學生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運用課堂所學知識,強化專業技能,提高學習熱情,并進一步安排相關的專業教師對參加活動人員進行全面指導和培訓,完善活動形式和內容。
后期的考核評比是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有利于總結活動經驗,激勵先進集體,為下一次的活動開展做鋪墊。但是許多高校往往忽視這一環節,在“三下鄉”的考核與評比上顯得較為隨意,主要以活動總結和報告為評比依據,這使得部分單位將主要精力放在材料的整理與收集上,忽視了活動本身的組織,造成本末倒置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要扭轉這種情況,就必須完善活動的考評機制,總結材料固然能反映活動的很多情況,但也不能陷入“唯材料論”中,也應重視活動本身的過程和效果,積極監督各組織單位活動的開展,對消極應付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并對活動地點進行調查,真實了解活動的效果和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叭锣l”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條理論理論聯系實際的最有效途徑,既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其實踐能力,也有利于自身的成長。新時代下,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弘揚主旋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使“三下鄉”實踐活動為大學生的成長注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