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鋒 褚清清 王 偉 徐忠穎
牡丹江師范學院法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高等教育確立了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對法學教育提出了德法兼修的培養要求,法學教學要求法學教育更加重視法科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共同發展。我國法學教育以本科教育為起點,通過設置專業基礎課、主干課和選修課等幫助本科生夯實法學理論功底,再結合通識課程、人文課程、見習實習等實踐課程提升本科生的綜合素養,搭建課程矩陣,把法學生培養成為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在研究生教育上,實施專業型學術人才和職業教育并行的培養路徑,鼓勵各高校結合自身特點推進特色辦學。
目前中國法學教育進入全面提升期,在遵循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的基礎上,2018年《普通高校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頒布,對我國的法學本科教育總培養方針和培養目標進行了清晰定位,提出法學類專業教育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在國家民主法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法學類專業教育是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基礎上的職業教育,一面方面,法學教育不僅僅是高等教育體系內的事情,而是需要教育部門和法治實踐部門協同推進的事業。另一方面,法學教育也逐漸立足于本國的國情,走上了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發展道路。
高校人才培養出口決定入口,我國法學專業的學生就業崗位涉及到法官、檢察官、律師、公務員、企業法務等,扎實的法學知識和嫻熟的法律修養是對職業崗位的基本要求。我國高校法學教育在具體實施時強調專業理論,對法律職業教育的重視不夠,大多數法學畢業生都存在實務能力不足的問題,又由于司法實務部門崗位的特殊性,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能夠發揮出雙方在學理和實踐技能培訓的優勢,法導致學教育校政協同人才培養領域的合作也并不深入。法學課程的安排主要圍繞國家的法律與標準進行,以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課程設置較少,法學專業的學生的理論學習與法律職業能力的訓練存在脫節,法學知識和法學思維跟不上司法實務部門的職業需要。
在中國政法大學建校65周年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要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將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高校,加強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際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因此,實現高校法學教育校政協同培養既是培養卓越法治人才的需要,更是充分發揮司法實務部門法律職業實踐的需要,是雙向共贏的育人需要。
擁有法學專業的高校,作為培養未來法律工作者的搖籃,需要傳授非常扎實的、理論性很強的法學專業儲備,知識理論不扎實,就無法建設強有力法律人才的隊伍。理論知識的學習需要到司法實踐中去檢驗,高校法學教學和司法實務部門協同育人平臺的搭建,就實現了由理論學習向實踐能力培養的轉變,教學形式的生動化,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保障。
高校法學可以成為地方立法的聯系點,并開展到地方普法宣傳和法治教育,法院和檢察院等司法實務部門的除了完成司法審判等專門職能之外,還具有普法宣傳,開展法治教育的職能,法學教育校政協同育人是發揮司法實踐部門有針對性的開展法律教育,通過法院公眾日開放、庭審觀摩、專業見習和見習等途徑,對法學學生進行法律思維的熏陶和法言法語的培訓,幫助法學生更好的了解司法實務的工作性質和內容,以便更好的幫助學生樹立法治思想,規劃自身的法律職業成長。
法學專業課堂教學要滿足法院和檢察院等司法實務部門對當今人才的需要,知識基礎欠缺就無法勝任復雜的司法活動,也不能對各類突發事件做出最為科學的應急處理,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就無法得到保障,因此,需要將司法實務部門的實踐工作同法學理論發展較快的高校教育緊密對接,這是實現校內教學和校外實踐同頻共振的需要。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保障,依法治國需要依憲治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權威能不能樹立起來,首先要看憲法有沒有權威。通過校政法學教育和法治精神的培育,能夠提升城市居民、政府機關、學校學生、軍官兵的法治意識和水平。
從事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工作的人員,應當是具有較高素質的精通法律知識,一方面,社會對法學專業人才有很大的需求量;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法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就業問題需要關注。法學教育要比普通高等教育的“德法兼修”的要求更高,要求法治人才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公平正義。
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法學教育校政協同人才培養互通有無,既可以推動法學和法律事業的發展、還能在發揮高校智庫和普法宣傳的過程中推進方政府和高校反腐倡廉工作。黨的十九大以來,反腐倡廉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但同時也要看到,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堅持依法治國、依規治黨、堅持把法紀擺在前面,樹立“四個意識”,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增強防腐抗變的能力,高校和地方司法實務部門共同努力能夠助推法制實施、法治建設和普法教育工作。
公權機關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教育需要常抓不懈,法學教育校政協同育人實現了高校和公權機關的雙向監督,一方面從人才培養的源頭入手,從學生時代就增強法學生的法治精神、法律職業責任感和公平正義意識。另一方面,高校法學為公權機關提供了第三方評估,用法學人的角度對公權機關進行監督,能更好的規范其依法行政和秉公執法,這既是法治國家建設的要求,也是法治教育建設的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教育是全社會的義務和責任,在努力夯實法學生的理論功底的同時,引入法律職業教育,通過校內和校外、教師和法官、課堂和法庭的校政協同培養出就業領域寬、品行端正、法律職業能力強,人才需求市場愿用、能用、好用的應用型法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