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恒
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伴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推進,現代市場交易復雜程度愈加提升,僅僅將商法作為安全保障,已經無法滿足安全交易的需要,尤其是交易保護中存在的漏洞,更是成為了威脅交易安全的重要因素,企業和其他交易主體交易時,應該把握商法中所反映的交易安全保障規律,從而對部分權利表面存在的假象進行規避,促使交易的前提條件變為信賴保護,以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因此,對民商法上的外觀主義進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民商法中的外觀主義,其具體依據為自然人行為的外觀表現和行為意愿,外觀主義能夠對相對人在交易中的疑問進行信賴,這是民商法中外觀主義的目的所在,然而這種信賴只是人在主觀意識上所產生的心理,其本身并不具備意義。只是保證交易安全順利的進行,但這種方式,會增強交易雙方的責任感,有利于提高商事交易活動的安全性,交易雙方的交易行為必須與法律規定相符。在交易結束后,即使某一方交易人公示事項不符合事實,也不得隨意改變民商法的外觀主義能夠對商事交易的合理性進行保證,保護不特定第三者利益和社會交易安全是民商法外觀主義的主要目的[1]。
外觀主義想要成為現實,其基礎依據必須是外觀事實,外觀主義需要對外觀事實與真實事實情況不相符的情況進行保證,簡言之,就是讓所表現出來的權利外觀和意思與真實事實不符,并且需要將重要要素應該作為基礎,為事實依據提供支持,從而使信賴對象同樣被納入到法律的保護范圍之內。同時,在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對不同財產關系進行準確的價值評價同樣屬于外觀主義。自然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外觀事實的形成和發展,在得到他人信賴的同時,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并且這種信賴和責任需要在民商交易活動中得以體現,也就是說即使交易情況與事實不相符合,依然要對交易張的信服和信任予以認可和保證,將信賴損害作為依據,對信賴進行判斷是有效的方法,通過對信賴損害的積極性或消極性進行評價,并在此基礎上保護第三人的利益,有利于彰顯法律的公平正義性。
(一)外觀主義在民法中的表現
民法的基本觀點有多種稱呼,分別為基本目的、基本任務和基本作用,但無論何種稱呼,都改變不了基本觀點是民法本位的地位。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民法的本位存在顯著的不同。按照歷史發展可以將民法本位分為以下幾點:(1)義務本位;(2)權利本位;(3)社會本位。民法本位隨著時代發展而發生的變化,對民法制度設計和法律規定造成了直接的影響。外觀主義與與社會本位相互對應,權利本位時期的民法對個人主義尤為關注,而社會本位時期的民法,則注重社會公共福利的實現。抑制私法自制原則是社會本位最顯著的表現。意思主義過度到表示主義是民商法理論的變化和發展形式。所謂的表示主義是指將建立、改變、消滅的外在表現作為依據是民商事法律關系。外觀主義與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真實意思主義原則存在顯著區別。到了現代社會,社會分工更加完善,人們之間產生了非常強的羈絆,相互依賴程度不斷提升,在真實法律關系當事人與相對人發生信賴利益沖突的情況下,法律會對相對人的利益進行側重保護,其目的在于使整體利益得到維護。當然,民法在發展和完善過程中,追求的內容就是公平和秩序,但是現代民法更加注重社會利益和效率[2]。
外觀主義會在私法中存在,是私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觀主義最早由民法提出,并在民法物權制度中得到體現。經過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外觀主義逐漸進入到商法之中,并受到了法律研究者的關注。傳統民法將外觀主義作為依據,對法律制度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同時也對一部分法律制度的法理進行了解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法律制度:(1)取得時效;(2)心中保留;(3)權利失效;(4)善意取得。但是在司法實踐之中,法官并不會對外觀主義進行多加使用,簡言之,外觀主義只適用于特點的法律制度,法官無權對非成文的外觀主義進行使用。
(二)外觀主義在商法中的表現
世界各國在進行商事立法的過程中,雖然不會對外觀主義進行明文表述,但這種外觀主義卻被看作是商法的重要原則,在商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各國商法中都存在針對外觀主義的制度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制度:(1)字號借用責任;(2)不實登記后果;(3)禁反言公司;(4)禁反言。在票據法之中,對外觀主義進行充分的凸顯,具體表現為獨立性和無因性是票據法的突出點,而這恰恰是外觀主義的真實情況。民法中的外觀主義和商法中的外觀主義存在區別,民法中的外觀主義可以作為裁判準則,對商事行為進行裁判,簡言之,如果外觀主義與法律構成要件相符,那么就可以將外觀主義作為依據,對商事行為進行裁判。
商法與民法相比,對企業交易活動效率和安全更加重視。法國法律學家曾經說過在私法中的交易活動安全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動的安全;二是靜的安全。二者往往是相伴而生,互為依賴,但二者也會存在沖突和矛盾。動的安全是商法的核心,在商法側重于動的安全時,交易安全原則就會隨之樹立。交易安全保護的過程,可以被看作為意思的表現形式和典型的權利,即使商事交易情況與實際情況不符,依然需要采取能夠識別的形式,對權利或意思的基礎進行推定,從而使交易安全得到保證,這就是外觀主義在商法中的表現[3]。
民法中的外觀主義和商法中的外觀主義,在存在的相同點的同時,也存在十分顯著的差異。其相同點表現在二者的外觀主義都需要將重要法律事項的外在表現作為依據,實現對法律效果的決定。并且二者都屬于法律效果理論。但法國法律專家認為民法外觀主義和商法外觀主義存在一個顯著特征,這個特征就是外觀論。我國的商法教材中,同樣將外觀主義劃歸到商法范疇,而不是民法。接下來,筆者就會對外觀主義在民法和商法中地位不同的原因,進行簡要分析。
(一)民法和商法在民事關系特性方面存在不同,正因為民事關系特性的不同,導致民法和商法的理念存在差別。民法主要寫照的內容是人們的基本生活關系,其目的在于對和諧穩定的基本生活關系進行維護,避免某些因素對生活關系造成影響。而商法所調整的商事關系與基本生活關系之間,并無過多的關聯,簡言之,人們離開了商事交易依然可以生活,因此,對社會整體經濟發展進行保證是商法的主要目的,維持和強化企業交易活動便捷性、迅速性和安全性。并不影響上述兩個理念的前提條件下,調節市場主體間利益沖突是商法的民事關系特性。由于民法和商法在民事關系上有所區別,致使外觀主義在民法和商法中的情況具有明顯的不同。在民法之中,外觀主義屬于一種特別情況;但是在商法之中,外觀主義就成為了商法的基本原則之一。
(二)商法涉及到經濟領域,而經濟領域涉及到的內容,對真實性并無過多要求,這一點是商法和民法的重要區別。民法與商法相比,發展時間較長,并且將私法自治作為基礎,認為人人平等獨立。具體表現為誠實守信、公序良俗等都是民法的原則。商法只是對民法中一部分關系起到調整作用的法律,具體是指財產關系。故影響民法的因素遠遠多于影響商法的因素,并且商事關系中的營利性質促使外觀主義成為了商法的基本原則。商事關系遵求快速、簡單和保障制度的設計。假設財產關系問題多發生于熟人之間,因為商法的營利性質,故商事交易的范圍會被擴大,讓更多的人卷入其中。陌生人之間的商事活動,僅是一個營利的過程,以倫理為主的民法很難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在商事交易過程中,商人往往會更加精明,其判斷能力也相對較強,因此法律認為商人能夠對商事交易的真實性進行判斷,于是在民法中對真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使交易方的權益得到保證。正是由于商人的判斷能力較強,故法律認為他們在長期的商務活動中掌握了判斷能力,因此,在商法中對外觀進行了著重的保護。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民商法中的外觀主義進行研究,在闡述外觀主義內涵、構成要素和表現形式的基礎上,對民法和商法中外觀主義的差別進行了研究,希望為研究者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