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偉業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民商法具有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民商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是最重要的原則之一,也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原則。對于所有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經營主體而言,必須堅持誠實守信原則,才能保證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促進經營主體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在目前的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只有對其進行不斷的完善,才能充分發揮其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在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是最基本的原則,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民商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人們存在不同的觀點,一些人認為誠實信用原則只是民商法中的普通原則之一,對人們的約束有限,無法發揮重要作用。而另一些人則認為誠實信用原則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有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這兩種觀點的說服力均相對有限,民商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要求人們在進行經濟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做好誠實守信,不允許有失信的行為出現,不可以為了自己獲取更高的利益而對其他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在行使自身權利以及履行相應義務的過程中,都要做到真誠溝通、誠信對待。因此,誠實信用原則不但能夠在道德層面發揮約束作用,而且可以在法律層面發揮一定的制約作用。
誠實信用原則在民商法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債權法是民商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經濟活動中的各類行為主體。在債權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情勢變更與合同義務兩個方面。在一些合同的執行過程中,如果出現外在情勢改變的情況,可能會造成合同內容的更改或合同解除現象的發生,這時需要應用誠實信用原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通過誠實信用原則來消除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因素。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合同雙方需要履行的義務也更加完善,而這些義務主要來源于合法的債權合同中。與以往的債權合同相比,目前的債權合同中的條款更加明確,能夠準確的規定債權雙方的權力與義務,并且明確規定了債權合同的效力以及雙方對于合同的履行。在債權法的約束下,債權合同在權力與義務的約束范圍方面正在不斷擴展,與此同時,合同的義務也正在不斷擴大。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如果發生合同義務的改變或對其進行詳細的劃分,為了保證合同的改變不會對雙方的利益造成不利影響或者出現利益分配不平衡的現象,需要將誠實信用原則作用主要的行為規范。
在民商法中,物權法與債權法擁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構成民事法律的關鍵環節之一。在物權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物權公信原則中。在物權公示的前提下,物權的公信力有所提升,這是由于物權公示能夠明確物權的歸屬,可以維護物權法的正常秩序。在當事人進行接觸的過程中,涉及的物權事項需要遵循公信與公示原則,保證物權信息具有良好的公開性與透明性,提高物權交替過程的合法性,保障物權方的合法權益。司法部門在進行安檢審查或物權判斷的過程中,需要將物權公示作為重要的參考因素,在這個過程中,誠實信用原則主要體現在物權公示以及物權公信力兩個方面,采用這種公示與公信的方式能夠保證與其相關的物權信息處于透明、公開的狀態,可以有效的提高物權領域的誠信度。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民商法發揮著十分重要的調節作用,可以確保所有經濟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民商法需要將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基本原則,通過誠實信用原則的約束,促進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促使民事商事的主體做好誠實守信。
在目前的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存在以下問題:
在我國目前的民商法中,雖然誠實信用原則已經得到全面落實,能夠為司法實踐提供有用的指導,能夠有效的對濫用權力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然而,在誠實信用原則的實現過程中,存在著優先性不足的問題,只有在其他原則不適用的情況下,才能夠通過誠實信用原則來解決相應的問題。因此,雖然誠實信用原則能夠為債權法與物權法提供有力的支持,但影響效率相對較低,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在對法律原則概念以及內涵的界定,是保證其應用合理性與有效性的關鍵環節,在原則的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按照給出的概念與內涵的界定來判斷其合理性。但是,在目前的民商法中,并沒有對誠實信用原則給出明確的界定標準,也沒有規定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因此,民商法中并沒有明確規定誠實信用原則,在司法實踐中,會對誠實信用原則應用的有效性造成極大的影響。
為了對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進行完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須對其急性準確的定義,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們對其產生準確的認識。在民商法中,制定誠實信用原則的目的是使人們認識到事物的標準與價值,從法律層面上講,誠實信用原則以法律形式存在的目的是明確其法律效力,使人們認識到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人們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規范自己的行為。與此同時,由于誠實信用原則具有一定的內涵,必定會產生相應的社會效益,能夠幫助司法機關對相關法律條文進行制定,為相關問題的調解與解決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以便實現公平、公正、公開的目的。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完善誠實信用原則概念與內涵的界定,以此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保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在目前的民商法中,有一定數量的與誠實信用相關的原則,并且制定了相應的價值標準與行為規范。但是,相對于其他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的地位相對較低,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立法部門需要提升誠實信用原則在民商法中的地位,使民商法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并發揮誠實信用原則的監督與管理作用,對各方面的矛盾進行調解與解決,使各方面的利益能夠得到保障,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為了促進誠實信用原則的落實,政府部門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約束機制,保證落實工作的順利進行。目前我國對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將道德法制建設作為工作重點,不但明確了誠實信用原則的重要性,而且還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的指導性意義。因此,相關部門需要發揮自身的職能,做好監督管理工作,促進誠實信用原則的落實。例如,在失信人數不斷增加時,這些人的行為不利于信用體系的建設。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失信行為的管理力度,通過法律手段對其進行管理,達到公平、公正、公開的目的。
使誠實信用原則上升到法律高度,能夠對各方的權益進行妥善的保護,并且可以對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進行規范。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意識到法律的權威性,明確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確保市場經濟能夠在平穩的環境中發展,保證信用體系建設的順利進行。
總而言之,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誠實信用原則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為了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充分重視誠實信用原則。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完善措施,充分發揮誠實信用原則的作用,加快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