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勇
河北三和時代律師事務所,河北 石家莊 050051
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借貸雙方對利率的約定需受到法律規定利率的限制,對將超出法律規定的上限給付的利息,通常會作為不當得利返還債務人。對于這部分利息的返還是在民間借貸訴訟中解決,還是由借款人另案提起訴訟,現行法律、法規對此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司法審判實踐中的做法也不盡相同。
2015年9月1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二十六條對現行的借貸利率做出了規定,劃出了24%和36%兩條“高壓線”,對于該條款的準確理解,有利于解決上述利息返還問題。
根據《規定》第二十六條可將利率區間分為司法保護區、自然債務區和無效返還區三個區域。
第一個區間為司法保護區,該區間為借貸雙方約定利率不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起訴至法院要求支付該區間段的利息,法院應予以支持。
第二個區間為自然債務區,該區間為借貸雙方約定的年利率在24%至36%之間。在這個區間段支付的利息,法律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如借款人自愿支利息后,不能要求返還;如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支付尚未支付的利息,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個區間為無效返還區,該區間段為借貸雙方約定年利率超過36%部分,借款人支付該部分的利息,有權起訴至法院要求予以返還。
《規定》第26條第3款規定出借人可以要求返還超付法律規定上限部分的利息,但是該條款對利息返還的具體方式未做規定,司法審判實踐中的做法也不統一。
一種觀點,認為法院應主動適用,理由如下:《規定》第26條明確規定,超過年利率36%部分利息屬于無效利息,法院如不主動扣除,客觀縱容了高利貸的違法行為;借款人已經支付了36%以內的利息,出借人的利益已經得到充分保障,法院主動扣除該部分利息,有利于平衡借貸雙方利益,實現實體正義。
另一種觀點,法院不應主動適用,理由如下:法院審理的范圍應以當事人的請求的范圍為限,如果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當事人未提出利息返還的請求,而法院主動適用,違背了消極中立的原則,侵害了出借人的利益;根據《規定》第26條第3款,超付利息返還需要借款人提出請求。另,超出部分的利息的性質屬于不當得利,借款人可以提出單獨的不當得利訴訟,因此,法院沒有主動適用第26條第3款的必要。支持該種觀點的法院判決有石家莊市裕華區人民法院(2017)冀0108民初2127號民事判決、石家莊中級人民法院(2018)冀01民初1048號)民事判決。
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即法院不應主動適用《規定》第26條第3款,對超出部分利息予以返還。這種方式既尊重了當事人自己處理民事權利的意愿,同時,有保障人民法院在處理民事糾紛中消極性、中立性,維護了程序正義;法院不主動適用以上條款不存在侵害借款人的利益情形,借款人可以通過另案訴訟的方式予以救濟。
根據《規定》第26條第3款、《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的規定,出借人取得超出法律規定上限部分的利息沒有法律依據,該部分利息應作為不當得利。
因此,借款人可以以不當得利為由向法院起訴借款人要求返還超付部分利息。支持該觀點的法院判決有無極縣人民法院(2016)冀0130民初1823號民事判決。
第一種情況,借款人僅提出其支付的利息超過法律保護的上限,要求返還超過部分利息,但借款人未向法院提交支付利息的證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九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借款人抗辯支付的利息超過了法律規定上限,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否則,將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因此,借款人僅提出抗辯,未提供證據證實情況下,人民法院對超出部分不予處理。
第二種情況,借款人提出返還超付部分利息或抵扣借款本金的抗辯,并向法院提供了支付利息的證據,不能舉證證明超付利息的具體數額。這種情況下,法院會兩種判決,對于事實清楚,支付利息筆數較少的,法院按一定的計算方式計算超出部分利息予以抵扣。對于案件復雜,支付利息筆數較多的,借款人不能提供準確的抵扣數額,法院對于借款人要求返還利息予以抵扣抗辯,不予采納。
第三種情況,借款人提出返還超付部分利息或抵扣借款本金的抗辯,借款人向法院提供了支付利息的證據,并且提供超付部分的利息的具體計算方法及數額。這種情況下,法院對超出部分利息會抵扣借款本金或未付利息。
對比這三種情況,可以看出,借款人在民間借貸糾紛中對超過法律規定上限部分利息要求返還或沖抵本金,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借款人提出具體明確的利息返還或沖抵請求。2.對已經支付超出年利率36%部分利息的事實舉證證明并且對超出部分利息的數額具體明確。3.法院對借款人提供的超付利息如何抵扣的計算方式認可。
借款人在民間借貸糾紛中,對超出法律規定上限部分利息要求抵扣本金,實質是行使的法定抵銷權。
抵銷是指二人互負債務,各以其債權充當對他方債權的清償,而使其債務與他方債務在對等額度內相互消滅的意思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九條規定可以的看出,行使抵銷權需要符合以下四個條件:1.雙方當事人互享債權、互負債務且債權債務關系合法。2.雙方所負債務的種類相同。3.須雙方債務均已到清償期。4.不存在影響抵銷權行使的事實和法律上的障礙。
民間借貸糾紛中,借款人支付了法律保護范圍外的利息時,出借人和借款人互享債權、互負債務。出借人依據借貸關系享有借款人的債權;借款人依據法律規定享有出借人不當得利的債權;雙方享有債權的種類、性質相同均屬于金錢債務;當出借人以借款期限屆滿起訴至法院,借款人提出要求對超出法律上限部分利息抵扣時,雙方債務均屆清償期。至此,借款人可以要求行使抵銷權。
第一種算法:借款人超付部分的利息的充抵時間的起算點從法院判決生效之日或判決確定還款之日開始計算。
第二種算法:借款人超付部分的利息的充抵時間的起算點從借款人支付每筆利息當日開始計算。采納第二種計算方法的法院判決有石家莊市橋西區人民法院(2018)冀0104民初7362號民事判決。
對比以上兩種算法,我認為第二種的計算方式即充抵時間的起算點從借款人支付每筆利息當日開始計算,以借款人每筆支付的利息扣除當筆已支付的年利率36%以內利息,剩余利息沖抵借款本金。
該方式更符合《規定》立法原意。具體理由如下:
第二種的計算方式使借款人償還的本金減少,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高利貸行為,符合《規定》設置24%、36%兩條“高壓線”,限制高利貸行為的立法原意。
第二種計算方式減少了借款人的償還本金,減輕了借款人的負擔,有利于借款人積極履行法院判決,維護司法的公信力、維護司法權威。
第二種計算方式有利平衡借貸雙方的利益,該方式在保障出借人應得的利益的情況下,減輕了借款人還款負擔,讓借貸雙方都能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義。
在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借款人支付了超出法律上限部分的利息,借款人可以選擇在民間借貸訴訟中解決,也可以另案提起不當得利之訴予以解決;借款人想要在民間借貸訴訟中一并解決超付利息的返還問題需向法院提出明確具體的訴訟請求并舉證加以證明,根據舉證的程度不同,法院的判決結果也各不相同;借款人在民間借貸糾紛中解決利息返還問題時,選擇的利息抵扣方式不同,最終的判決解決也可能不同,借款人選擇從每筆利息支付當日作為利息沖抵時間起算點的計算方式更符合法律規定和有利于平衡借貸雙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