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思群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永州 425001
因為受到新聞媒體對醫療行業不良行為報道以及人們對醫療服務與醫療費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人們對醫院的不滿情緒呈現出迅速增長的發展趨勢,而護理工作則因為其自身具有的特殊性,更是成為了人們發泄不滿情緒的主要對象。
1.護理過失
過失實際上就是行為人內心的一種主觀的心理狀態。由于行為人在能夠遇見自身行為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的前提下,并沒有及時的采取措施,避免危害的發生,或者已經提前預知了可能發生的危害,卻固執的人為可以避免,而致使危害發生后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目前,常見的過失主要有疏忽大意過失與過于自信過失等幾種,醫療護理工作中出現的過失則屬于疏忽大意導致的過失。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發現,護理過失的特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1)由于護理人員沒有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造成的發錯藥、打錯針、抽錯血等問題。(2)護理人員因為沒有及時發現患者病情夜間發生的變化,導致患者出現心臟驟停或者嘔吐窒息等醫療事故的發生。(3)護理人員在為患者輸血時因為沒有嚴格的進行檢查與核對,導致患者因為輸錯血后出現的溶血反應等,對患者的生命造成的嚴重危害。
2.護理人員力量單薄
3.護理文書有缺陷
護理文書既是病人就診病例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是患者痊愈出院后的原始資料。首先,完整性缺陷。(1)護理工作人員書寫的護理文書存在著完整性不足的問題,不僅未能將患者病情變化情況與治療過程中完整的反映出來,同時有關于患者生命體征的內容也存在很大的缺失。(2)由于護理人員在書寫護理文書的過程中,忽略了忽略措施落實情況、觀察以及護理效果評估等內容的記錄。(3)由于護理人員采取的倒班制的工作方式,導致患者的護理記錄工作必須由多人共同負責書寫。因此,經常可以在護理記錄中發現,護理人員未按醫囑要求書寫巡視記錄、重復書寫或者隨意涂改護理文書等問題。其次,客觀性和真實性方面的缺陷。(1)患者體溫單描述準確性較低,比如,護理人員在體溫單上寫的是患者不在,但實際上醫生在查房、治療、護理等相關記錄單上均反映的是患者正在接受相應的治療與護理。(2)護理記錄真實性較低,很多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因為發現患者已經休息且白天血壓平穩時,在填寫護理數據時,采取了參照之前測量數據的方式,這樣不僅無法將患者真實的血壓情況反映出來,而且有可能延誤患者治療工作的開展。
(1)患者以及家屬自身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2)很多患者在不僅不陪護醫院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開展,而且在接受治療就以各種借口強行離開醫院,導致后續的常規護理工作無法順利的開展。(3)患者或者家屬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刻意的制造糾紛。
1.院前急救疏忽大意
(1)醫院在接到患者求救電話時,由于沒有詳細的詢問患者的病情以及居住地點等相關信息,所以導致醫院出現的派錯醫生,急救設備不齊全等問題。(2)由于醫務工作者在患者轉運途中,沒有注意到患者病情發生的變化,而錯過了最佳的救治時機[1]。
2.院內護理疏忽大意
(1)三查八對護理制度落實不到位。(2)護理人員違反護理操作規程,導致患者病情的加重。(3)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沒有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的實際情況,影響了患者治療搶救工作的開展。
1.侵犯患者的生命健康權
國外學者在標準UW液中加入外源性硫化氫建立動物實驗組,移植后從腎臟存活率、血清肌酐濃度、對急性腎小管壞死評分等方面與采用傳統的UW液組相比較,發現加入外源性硫化氫的標準UW保存液組顯著提高了腎臟存活率并改善了腎臟功能[18],在經過長期的分子水平的研究后,外源性硫化氫在其中發揮的具體作用逐步揭示,以下從3個方面進行闡述。
因為護理人員操作不當、技術不精湛或者責任心不強等因素,導致患者健康受到損壞或者死亡現象的出現。
2.侵犯患者的知情同意權
患者這一特殊的消費群體,其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有權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詳細信息以及治療、護理的方案。如果患者在不了解自身病情或者不同意接受檢查或者治療方案的情況下,護理人員就隨意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和護理措施的行為,就屬于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權的行為[2]。
3.侵犯患者的自由權
護理人員以治療需要為借口,非法的拘禁或者限制患者的行動,或者改變患者原有生活方式的違規行為,都對患者的自由權造成了嚴重的侵犯。
未經注冊就從事護理工作,或者重大自然災害、流行傳染病等發生后,不服從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調遣安排。都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理人員條例》的行為。此外,如果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沒有及時的回收、銷毀一次性醫療用品,或者沒有按照要求對需要消毒的醫療器械進行消毒處理的話,都是違反《消毒管理辦法》的行為。
由于護理人員在指導患者自我護理的過程中,忽略了患者能力、意愿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
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醫院為患者使用的藥品屬于假冒偽劣、無批準文號或者無進口證書的藥品,都是導致醫療法律糾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而護理人員禮儀自身的職權為隨意為他人起拱毒麻藥品,導致他人吸毒、販毒的都屬于違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犯罪行為。
所謂法律責任實際上就是行為人在自身違反法律義務后,必須要承擔的法律后果。根據我國當前法律責任的劃分,不管任何機構或者個人違反法律義務的類型不同,其最終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和形式也各不相同。
所謂醫療侵權行為,指的就是醫療機構在開展護理活動的過程中,因為自身的不法腥味或者技能欠缺等原因,嚴重侵害了患者享有的合法權利。主體要件、主觀過錯要件、損害結果要件、行為違法要件、因果關系要件等是醫療侵權行為發生的主要構成要素[3]。目前,導致護理侵權行為發生的原因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1)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過程中,未能盡到臨床護理工作的責任和義務。(2)護理人員沒有按照護理規范的要求開展護理工作。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針對醫療糾紛舉證,頒布實施的《關于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已經對舉證責任的倒置做出了嚴格的規定,這一規定對于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一旦患者提起訴訟,醫療機構必須按照要求舉證,來證明自身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醫療行為沒有過錯。一旦舉證不利的話,醫療機構就必須承擔由舉證不利產生的法律責任。因此,必須加強護理人員學習和實習結果,良好證據意識的培養,要求護理人員嚴格的按照標準和要求書寫護理記錄,避免因為舉證不利而導致醫療機構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護理行為就是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實施基礎護理操作、輔助診斷、保健等的一種醫療行為。由于這些工作中一部分要求護理人員獨立完成,而另一部分執行的則是醫生的醫囑。因此,假如針對患者的基礎護理行為患者治療要求、操作正確,且有助于患者治療的話,那么對于患者的康復就會有積極的作用。相反,假如是因為護理人員違規操作、失責、失職等問題,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造成了無法預知的影響和后果的話,就會導致護理法律糾紛問題的發生。比如,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沒有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為病人輸液,導致病人發生了感染或者其他并發癥,患者輸液過程中發生的藥物不良反應等違反醫療護理規范的行為,都是造成引起醫療法律糾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
總之,雖然醫療護理學科具有技術含量較高的特點,而很多醫療事故的發生,都是由于護理人員未沒有嚴格的按照操作規程操作而導致的。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醫療衛生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規范自己的護理行為和規范,才能確保護理工作的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