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泉 熊光明 李西臣
1.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司法局,四川 成都 610039;2.西華大學,四川 成都 610039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強國夢的新篇章,對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司法行政重要工作內容的社區矯正在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創新與發展社區矯正工作,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是其實務工作中的必然要求。將社區矯正法律規定、法治要求落實貫穿于整個實務操作標準,將專業理論和意見、科學流程融入操作標準,各方主體依據標準執法、服法、守法,既是落實社區矯正法治化的強有力保障,也是規范刑罰執行、監督管理,提高社區矯正專業化、科學化的有效舉措。
司法行政改革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實現“監督與教育”并重、提高矯正質量的法治目標,確立將罪犯教育改造成為不再重新犯罪的守法公民的“治本安全觀”,需要明確當前社區矯正工作存在的現實問題。
社區矯正自2009年全國全面試行以來,兩高兩部先后聯合發布了《關于在全國試行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秾嵤┺k法》規定較為原則,為應對社區矯正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北京、浙江、四川等十多個省市制定了《社區矯正實施細則》。2016年12月國務院法制辦發布《社區矯正法(征求意見稿)》,目前《社區矯正法》仍處于立法階段。總體而言,當前調整社區矯正的規則立法層級不高,缺乏法律位階的淵源,對于社區矯正主體定位、如何保障社區刑罰執行等問題不明確。正是由于缺乏統一的法律,《實施辦法》對有些問題規定不明,造成各地做法不一、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模式。
社區矯正作為一種刑罰執行模式,是刑法的具體實施,這使得司法行政機關的社區矯正工作與一般的行政工作在法律性質上有著本質的差異。社區矯正的法律性質決定了矯正工作的嚴肅性、權威性,也對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任何不恰當的履職不盡責,將面臨“玩忽職守”的刑事責任。課題組通過北大法寶司法案例庫對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罪進行檢索,共有46件案件,其中45件被認定構成玩忽職守罪,只有1件被宣告無罪,被認定為刑事犯罪的比例高達97.8%。從司法判例來看,一旦檢察院提起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玩忽職守罪的公訴,被定罪的法律風險相當高。
司法行政機關是社區矯正的執行主體,從司法部、司法廳到司法局、司法所,專門從事社區矯正的工作人員人數不多,負責日常監管工作的司法所普遍存在“一人所”、“二人轉”的情況。另外,司法所除了社區矯正之外還包括人民調解、法治宣傳等諸多工作,因此司法所面對高要求的社區矯正工作往往存在人手不足的困難。為解決人力資源不足,司法行政機構購買社會服務配備社矯輔助人員,但實踐中不管是正式還是輔助人員,以非法律專業為主,綜合能力和素質參差不齊,完成社區矯正工作質量不一。同時,社矯輔助人員待遇不高、甚至偏低,一方面造成提升專業能力缺乏積極性;另一方面客觀上也會導致人員流失,基層社區矯正工作隊伍不穩定。
社區矯正法律規定較為原則,社矯工作要求高、法律風險大以及社矯工作隊伍流動性大、素質參差不齊,都需要通過規范性的方法予以改善。標準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規范路徑。ISO/IEC對“標準”的定義為:“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對“標準化”的界定為:“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的活動。”因此標準化能夠規范相關主體的行為并在既定條件下獲得最佳秩序。
“把標準化原理和方法引入社區矯正工作,可以更好發揮標準化的規范性作用,進一步提高社區矯正工作水平和效率。”通過標準化,社區矯正工作的實務操作流程更為清晰、操作要求更為明確、操作行為更為統一,防止出現同一類執法行為在不同地域、不同工作人員之間的較大差異從而減損刑罰實施的權威性;標準化可以達到“在一個工作領域,凡嚴格遵守支配規則或法則的任何一個工作者都可以獲得相同的成果?!?/p>
社區矯正標準化以法律為依據,將法律的基本要求轉化為操作標準,依標準操作自然也就滿足了法律要求。社區矯正工作人員被判為“玩忽職守罪”的絕大多數司法案件中的一個重要后果是社區矯正服刑人員脫逃或重新犯罪,社矯工作人員之所以被認定為未正確履行職責,多數是因為服刑人員沒有履行請假、報到等手續,而矯正工作人員沒有依照《實施辦法》通知公安機關、對服刑人員進行處理(如收監等)。成都市溫江區司法局在制作社矯工作操作標準時將法律風險點在標準中予以明示并明確給出應當做出的“標準動作”以及如果沒有相應行為的法律后果。社矯工作人員只要嚴格依據操作標準開展工作,既為合規完成監管工作留下充分的“行為痕跡”即履職的證據,也可以避免自身承擔法律風險。
整個社區矯正活動的參與主體涉及社區矯正機關、工作人員、服刑人員、法院、檢察院、公安、監獄、社區居民、社區組織、專家、志愿者等社會力量。這些主體之間存在刑罰執行關系、監管關系、教育關系、幫扶關系、心理咨詢關系等多類關系。欲使多元主體在社會關系網絡中法律得到實施、正能量得到傳遞、服刑人員社會功能得到恢復,多元主體的行為就必須有明確的行為準則,尤其是在社會關系網絡中處于驅動位置的社矯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更應當有清晰的行為準則,高級別的立法不可能事無巨細,對于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之處,多方主體協商共同形成行為標準,有利于形成社區矯正的最佳秩序。
從課題組調研掌握的情況來看,社矯工作人員在調查評估、入矯、監督管理、教育幫扶、解矯等各個環節存在因理解不一、認識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操作行為。以接收入矯為例,這個環節是服刑人員初次接觸社矯工作人員的時刻,也是讓服刑人員體會法律莊嚴、肅穆、認識社區服刑是刑罰執行法律性質的重要節點,那么不論從著裝,還是工作用語,社矯工作人員都應當嚴肅、規范,否則會讓服刑人員形成“社區服刑與常人無異”、“社區矯正不是服刑”、“社區矯正可以隨心所欲”的錯誤認識。然而現實的狀況卻存在工作人員著裝休閑、語言不到位、入矯宣告缺乏儀式感、服刑人員對社區矯正認識不到位等問題。因此,溫江區司法局社區矯正實務操作標準化工作首先對工作人員的著裝與用語規范,意思表達要點明確、全面,動作操作規范等行為方面進行了標準化。
社矯工作很多內容需要借助法律文書完成,正確填寫、記錄、使用法律文書本身也是社區矯正的工作和要求。社矯檔案包括刑罰執行檔案和監管檔案,裝入檔案的法律文書既是具體社區矯正工作的文書表現形式;也是工作人員社矯工作的行為痕跡。法律文書完整齊備可以成為社矯工作人員盡職盡責的書證;法律文書缺漏甚至造假也可以成為認定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的憑證。在王某玩忽職守罪等案件中,正是因為請假手續造假、沒有向派出所送達查找法律文書等問題最終被判定為有罪。社矯實務操作標準化的內容之一必須包括法律文書的標準化,具體為法律文書的種類、適用的情形、文書的內容、文書填寫的要點、文書填寫不當的風險提示、簽字簽章、落款日期等要素的標準化。
社區矯正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需要依據《實施辦法》仔細梳理各個階段的具體工作。將各個階段的社矯操作流程標準化可以將社矯工作的宏觀、中觀和微觀的脈絡梳理清楚,讓工作人員明晰整個社矯工作包括哪些環節、各個環節的工作又當具有哪些工作,防止工作人員漏操作、誤操作。以成都市溫江區司法局為例,他們首先將社區矯正工作按照先后順序大體分為“調查評估”、“接收入矯”、“監督管理”、“教育矯正”、“矯正終止”五個階段,其中“監督管理”與“教育矯正”在服刑人員矯正期間同步進行。在五大環節的基礎上細致梳理每個環節的具體工作,他們在操作流程標準化的展現方式上用流程圖、表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表達出來。該區采用了操作流程標準化之后,工作人員依據操作手冊對社矯工作一目了然,提高了社矯工作操作的規范性。
社矯場地是社矯活動的場所和重要的基礎設施,應當滿足社矯懲罰、教育等多種功能的需要。社矯過程會涉及入矯信息采集、入/解矯宣告、檔案存儲、監控、心理咨詢、教育學習等場景,這些場景需要在具有不同功能的場所中完成,社矯場地合理分區、功能齊備、設施齊全是社矯工作的內在要求。場地標準化,意味著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要求各基層社矯機構提供功能完備的社矯場所,各類社矯工作能夠在相應的場所中完成。社矯行為具有場景歸屬感,如入矯宣告在專門的宣告室中進行更能讓服刑人員感受到法律的權威性,讓其認識到社區矯正的法律性質是刑罰的執行。具體而言,場地的標準化要求依功能建設場地區域、依功能配備場地設施、依社矯行為使用場地。
社區矯正的考核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對社區服刑人員的考核;二是對社矯工作人員的考核??己耸菍己藢ο蟮木C合評價,其后果體現為懲罰或獎勵措施。對服刑人員進行考核是《實施辦法》的要求,實踐中各基層社矯機構考核的方式和操作差異,總體而言,懲罰的情形多、獎勵的情況少。獎懲考核標準不統一、地區差異大會破壞刑罰執行的統一性和權威性。成都市溫江區司法局對考核類別、項目、具體依據、方式、程序、期限、責任進行了明確規定,既考核社區服刑人員的社區服刑情況,也考核社矯工作人員的監管工作情況。標準化之后,考核工作更為規范、統一,獎懲措施的激勵效果也更為明顯。
社矯工作實務操作的標準化是在特定背景下各參與主體在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共同博弈形成的行為規則,是對法律法規原則性規定的具體化和落實,是法律規定的有益補充。社矯工作實務操作標準具有穩定性,但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在以下情形應當考慮對實務操作標準進行修改或完善:第一,標準形成的背景發生了變化;第二,實務操作標準在實踐運用過程中存在不合適之處;第三,有關社區矯正的法律法規發生變化,操作標準做相應修改。
實務操作標準發揮作用的前提是標準能夠得到實施,在遇到標準不能落地的情況需要仔細辨別原因,如果是出現標準應當得到修改或完善的情形,標準需要得到即時修改以增強其適應性。溫江區司法局為了保持社區矯正實務操作標準的回應性,建立了標準實施反饋機制和調整機制,從目前的標準調整實踐來看,具有彈性的標準能夠較好滿足社區矯正工作的實踐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