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鵬
吉林省遼源市工商學校,吉林 遼源 136200
當代學生受家庭及社會的影響,法制觀念淡薄,無法對自身行為進行是非判斷。現階段的青年學生大都屬于獨生子,在家庭當中備受寵愛甚至是溺愛,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的辨別自身行為觀念,不能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受社會風氣的影響,校園風氣較為浮躁,學生受環境影響,認為大家做的事情便是正確的事情,沒有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法制觀念淡薄能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另外法律意識過分薄弱會影響學生的社會發展。
中職院校以培養技術性人才為導向,在教學過程當中過分對學生的專業能力注重,缺少對法律意識的培養。當下的中職院校一般會與用人單位簽訂相關協議,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對人才進行培養,校企合作下的教育開展無疑更具指向性,但學校在加大對學生專業教育的同時忽視了對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致使學生無法在社會中辨別是非,不能抵擋不良誘惑,學校對法律意識培養觀念的不重視,會對學生個人發展及企業發展造成巨大威脅。
青年少階段是產生叛逆心理的重要階段,教師法律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對學生有著重要影響。不正確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當中會引起學生的抵抗心理,導致學生的叛逆心理開始作祟,做出違背教師初衷的極端事情,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過分強調觸犯法律的嚴重后果,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加上好奇心與求知欲,導致學生做出觸犯法律的事情。在法律意識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盡量貼合學生生活去進行理念教育,中職學生社會經驗不足,未形成社會觀念,不正確的教育方法會導致學生的過激行為,不利于法律意識培養的教學。
中職學生相對來講文化基礎薄弱,學習以技術性為主,中職學生年齡較小、且沒有社會經驗、對法律的認識較為模糊,在社會生活當中容易受到誘惑,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中職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能夠增加學生對法律觀念的理解,提高學生自身的是非辨別能力,在保護自身權益的同時不干涉他人,為日后的社會發揮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礎。
另一方面通過對中職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能夠增強學生的自身素質,保障學生的自身權益。我國是法制社會,法制理念教育深入生活,對中職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有益于學生在社會中的發展,不會對社會發展產生威脅,進而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為國家、社會的發展奠定基礎。
法律專業的學生在日常的課程開展可以滿足法律培養的需求,但非法律專業法律意識的培養也要將法律意識滲透到教學活動當中。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教師也采用課堂現象以及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法律意識的灌輸,從生活的點滴著手,對法律意識進行培養。在學習過程當中,教師一般會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在此基礎上,將法律意識滲透到教學活動中,默默地促進學生法律觀念的形成,進而保障學生的自身權益,是學生具有法律意識,提高在社會生活中的競爭力。
加強對中職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不僅有利于提高中職學生的法律素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還能夠改善中職院校素質教學結構的效果。在教學開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法律教學當中,教學資源是教學開展的重要手段,教師最大程度的發揮教學資源的重要作用,促進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但社會是其未來的主要發展空間。為更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學校要加強法制環境建設、家庭要加大思想監督、社會要做好理念宣傳,通過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完善其法律觀念。